第十三章 振作起来(2/2)
“唱什么呀?”兰花一时还真想不起唱什么歌来。主要是直到现在她还不知道这个朝代流行什么歌曲?
“唱个《卖五香面》,还有……我记不起唱儿名了,里头有‘大姐穿得葱心儿绿,二姐穿得鸭蛋青。’很好听的。”张大嫂十分赞成地说道。
这两也都是民间歌谣里的。前世搜集的时候,曾听老人们给她唱过。韵调确实很好听,现在想起来,还依稀记得。于是就清了清嗓子唱起来:
“《卖五香面小唱》”
“来了来了又来了,来了多年的老主道。走走东来你望望西,这买卖不是一样的。真老包来假老包,真假老包下阴曹。包一包来又一包,包包都是好材料。大茴香,小茴香,劈山救母是沉香。有丁香,有桂香,各样的材料都搁上。九岁打虎是杨香,还有良姜和槟榔。刘备过江龙凤配,马五下山遇虎坠。有花椒,有肉桂,各样的材料往里兑。包饺子儿调馅子儿,拿回家中汆丸子儿。蒸蒸包子煨煨肉,各样的材料盛齐喽。你爱听,我爱唱,各样的材料都搁上。两毛钱,使不了,还有一毛往外找。你说添来俺就添,光添材料不添钱。”
“再唱个《踏青》”。
“正月里,正月正。姊妹二人去踏青。大姐不过十八岁,二姐刚好十六整。大姐穿的葱心绿,二姐穿的石榴红。大姐穿的香色裤,二姐穿的鸭蛋青。大道不走走小道,小道不走串胡同。大姐撒开风筝线,二姐拉紧风筝绳。大姐夸这春光好,二姐夸这春意浓。大姐二姐春心动,牵着风筝送寒冬。”
在兰花唱的时候,三个嫂子也都跟着韵调哼哼着。这一现让兰花很高兴。看来她们对民间歌谣也很熟悉。就说:“不能光我一个人说唱。咱四个一人或说一个或唱一个,这多热闹。”
三个人都推说不会唱。
兰花说:“不会唱会说吗?”
张大嫂说:“说不好”。
“说不好就瞎说。这总行了吧。”兰花见好就收。“我先起个头,说个〈瞎话篓〉,你们准备一下,一人一段,说不上来,今天中午不让回家吃饭。”兰花笑笑。说完,自己先开了口
“瞎话瞎话一大掐,锅台上种着二亩瓜。一个光**小小子去偷,一偷偷了一裤兜儿。瞎子看见了,聋子听见了,哑巴去学舌了,瘸子拿着长枪赶去了,一赶赶到个干巴井里,揪着小辫儿一看,是绝户头家的小秃儿。”
张大嫂也笑说:“反正是瞎说呗,我也说一个〈胡诌段〉”。
“说胡诌,道胡诌,大年初一立了秋。五月单五上了冻,八月十五龙抬头。一颗高粱打了八石五,三根秫秸盖了座楼。种了棵扁豆爬根蔓,曲流拐弯到苏州,三岁姑娘去摘豆角。一去一回白了头。”
梅三嫂忸怩了一会儿,架不住兰花和张大嫂的软硬兼施,有些羞羞答答的也说了一段〈倒装话〉:
“树尖不动刮大风,刮得碌碡飞空中。刮得鸡蛋一动也不动,把碌碡碰了个大窟窿。
鸡蛋破了钉子钉,碌碡破了拿线缝。世界上没见过稀罕事:小老鼠下了个大狗熊。
三个女人中,数刘嫂结婚晚,还是个不到一年的新媳妇。人又很精爽。轮到她时,说什么也不说。兰花不依不饶。刘嫂对兰花说:“一个上午,光听你背了。你如果给我们说一个你自己编的,我就给你说。”
兰花见她反倒要挟起自己来,眼珠子一转悠,计上心来。笑着说:“你可说话算数。”
刘嫂点点头,算是答应。
兰花坏笑着说:“新媳妇,一扭股,怀里夹着小母狗。一走一汪汪儿,咬着新媳妇的小妈妈儿。”(方言。既女性的**。也有叫**的。)
**是女性的第二特征。在女人一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价值。俗话说,为姑娘时是金**;结了婚是银**;有了孩子是狗**。刘嫂结婚不到一年,属银**阶段,自是敏感。刘嫂见兰花如此一说,知是在嬉笑,伸出两手在兰花的胳肢窝里胳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