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风潮第一波(1/2)
甲申天变第133章风潮第一波
这就是吴楚王气?这就是虎踞龙盘?嘿嘿。★中文网qz更新迅,小说齐全★一般的很老神棍魏无牙看着南京城巍峨高耸的城墙。呲着牙花子给这世界上最坚固也最广阔的城墙下了评语:“不管是什么世道。都不能指望防守。真要想做点大事情。就的不停的进攻进攻再进攻。咱们的忠诚……就是我的东家。一直是最讲究进攻的。嗨。说这个你们也闹不明白。我的货都运过来没有?”
“魏爷。您的货小号半点也不敢耽搁。前期已经运过来三百。估摸着今天晚点的时候还有三百过来。这天城门是辰开申闭。要是过来的晚了。恐怕要等到明天才能到。”福隆是潘家是浙商中的龙头。为了照顾魏无牙这个“大客商”。选出的伙计都是最精干最利索的。这位魏爷台有什么吩咐。不带打儿的立刻办到。
“明天也行。我不着急。”老神晃着那柄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破折扇。慢慢腾腾在城里晃悠。
扬州一战。天下震动。赴死军力敌满清大军。市井坊间早就传的有如鼎油之沸。就是连街头要饭的乞都知道赴死军是民族砥柱国家干城。潘老当家是什么眼光?还能看不出来赴死军即将一飞冲天?
作为浙商领袖人物的潘慎行都亲上淮扬助战了。早就把南京城内的十三家各色分号嘱咐的妥妥当当。
能在南京城独当一面的掌柜。那眼光也非等闲。早就听说了忠诚伯已率领几十万扬州百姓渡江南下。连离开镇江的消息都传了过来。
后面有多少种可能就是有脚底板想想也能知道个大概。他们要是再不明白应该怎么做。别说是做福瑞隆的分号掌柜。就是做个端茶倒水的小厮嫌太笨拙迟钝了。
作为忠诚伯的“席智囊”。作为赴死军的“军师谋主”。自从知道仪真这个大中转站将要放弃之后。以后局势的展就已经了然于胸。忠诚伯的战略他还能不知道?
要说对大明最没有忠义也最不留恋这个王朝的。非老神棍魏无牙莫属。
稷易主王朝更替本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眼看着老朱家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的只剩下江南半壁。魏无牙是真的一点儿都不心疼。心底下反而生出乱世已至英雄将出的豪迈。
世道要不乱。如我老魏这样的大人才怎么能显现的出来?
我老魏颠沛流离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别看我老魏是这么个德行。其实俺这胸中也有兵戈百万韬略三千。出将入相凌烟阁上。本寻常事耳。只不过没有机会罢了。
作为扬州大战后勤枢纽的仪真。战略位置之重要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忽然之间就的到周文远毁城驱民的消息。老神棍立刻就明白了。扬州一战已然底定。赴死军的大战略方向很快就要转移。
扬州大战本就闹的天下皆知世人瞩目。这一战的影响虽是举足轻重。其实也不过是为进一步的战略方针铺路而已。
于百万闯军中甘冒奇险。带着太子辗转千里。图的不就是这个么?
老神棍敏锐的感觉到时局即将大变。在仪真的周文远准备整体撤离的时候。一面立刻这手准备。一面派人飞马基本和忠诚伯联络。
果然不愧席军师的名头。魏无牙的行动方案居然的到了李四的认可。并且大加赞赏。
“哈哈。有时候神棍也比神仙看的远哩。”一想到自己的眼光终于能有一回走到了李四的前头。魏无牙就激动的难以自制。立刻展开行动。
“忠诚伯呀忠诚伯。要说大势把握如掌上观纹。你比我老魏要强一点点。要说这背后算计打闷棍下迷药下九流手段。你还是不如我的。”老神棍在魁光阁的雅阁子里“儿滋儿”的喝着小酒儿。不时往嘴里丢一颗五香豆。心中感慨万千。甚至有些激动。做大事前的那种特有的亢奋……
“虚飘飘旌旗五色煌。扑咚咚金鼓振八荒。为之将头戴凤翅盔。身披黄金麒麟甲。**青骢赶云驹。掌中擎着五股托天烈焰叉。却是哪般的猛将有如此威风?却是谁家的忠臣有如此的血诚……”类似于魁光阁这种稍微上点档次的酒家。总是有人说书卖唱的赶场。这个时候。台面子上就是在唱本地的白曲。一把胡琴一把琵琶。两人边弹边唱。南京方言中夹杂些市井曲。并且在弹唱过程中多和下面的听众互动。很是热闹。
“是忠诚伯到了。”下面的酒客刻大呼。
台上的唱倌儿手按琴弦。继续念白:“诸位猜的不错。正是我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忠诚伯李四李大将军……”
《明英烈》《精忠说岳》等话本早唱几百年了。如今扬州大战世人瞩目。唱曲儿的先生们也纷纷顺应潮流。几天的功夫就改出一幕《忠诚伯千里援淮》的新剧目出来。
这个剧目一出。立刻引的人们如醉如痴。打赏不断。唱一段忠诚伯战扬州的小段儿。能收到以前三五天都收不到的铜钱。
大明朝衰微到了今日的地步。处处落败地地投降。难的有李四这么个横空而出的大英雄。做的又是气壮山河的义举。自然是唱的精彩听的入迷。
大伙儿最爱听的就是李四和多铎大战三百回合的精彩部分。这卖曲的倌人也爱说这个段子。立刻琵琶一下开始道板:“两军阵前勒战鼓。三军呐喊展神威。李大将军真心要将乾坤定。实意欲把江山补……直杀的那多铎心胆俱裂。落荒而逃。旗处。赴死军健儿人如猛虎马赛游龙。直杀的鞑子兵愁云漫漫惨雾凄凄。哭爹喊娘退出三百里……”
“杀的好。解气。”
“今天这一回书实实的是解了胸中气闷。先生的润口茶水我请了。”
卖曲的倌人笑呵呵的谢赏。下面的魏无牙几乎笑掉大牙:“原来李四还是大明朝金梁玉柱般的人物。还大战三百回合。真真的是小民之言……”
不管怎么样。天子脚下的小民都把李四当成了不世出的大英雄。这民心民望是实打实的争取过来了。以后怎么做就看手腕和实力了。
魁光阁的斜对面
汉王府。朱家太祖称帝之前建造的。这些年连把守没有了。门口都是做小买卖求生计的百姓。还有几个叫花子在门斗旁边的阴凉里打瞌睡……
一顶青色小轿在汉王府门口住了。轿子下来一个中年文士。正四下张望。象是在寻找什么人。
“魏爷台。您等的客人到了。咱要不要去迎迎?”福瑞隆的伙计小声说道。
“迎什么迎。我又不是来求他的。你们把他带进来见我。”老神棍深知谈判的要领就是看谁手里的筹码多。一点儿也不着急。
福瑞隆的伙计赶紧小步奔出。对那中年文士说了几句什么。那文士就跟着进到魏无牙的雅阁。
文士穿件子士人大袖无领的常衫。露出里头雪白的护领子。颌下黑须梳理的整整齐齐。面色嫩白。一望而知就是个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士。
“李彬。”
魏牙。”
双方简单明了的互通了姓名。身边伺候着的福瑞隆伙计知道二人要谈大事。赶紧出去。
李彬看着一脸黝黑样貌猥琐的魏无牙。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
“怎么?李大人怕我是西贝货?”魏无牙轻松的调笑道。
“哪里哪里。”李彬打个哈哈儿:“虽不曾见过魏大人。门口那几个卫士的腾腾杀气还是掩不住的。除了赴死军哪里还有如此雄壮之士?”
赴死军战士身上的那股子血勇剽悍之气就如一柄锥子。虽处囊中也难掩其锋芒。这种百战余生的杀气可不什么人随随便便就就能装出来的。
再者说来。浙江潘家在京城的产业不小。不敢在这种天大的事情上开玩笑。就算潘家脑袋里头灌了糊-王脑袋里总不会有糨糊吧?
浙商居中穿针引线。一力促成赴死军和南京内部官员的这次会面。谁不知道里头还牵扯到太子和潞王的利益?
现在江宁的东林党人被马阮打击的抬不起头来。局面又是这么的凶险。还能指望谁?
唯一可以指望的上的也就是兴善寺的那个大明正统了吧。
可全天下谁不知道太子的底气和底牌就是赴死军。离开了赴死军。弘光能把太子等人软禁一辈子。
时下民情汹涌风评如潮。在宁的东林人也察觉出大变在即。暗中又有两浙的潞王推波助澜。和赴死军的“特使”魏无牙一拍即合。
马阮当道的局面也该改改了。大明正统也该统一统了吧。
身在高位的大人物们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面。若是出来些小鱼小虾的角色赴死军肯定也看不上。于是就集体把李彬推举出来。
李彬李大人。正根子的仕举出身。官局正四品的都御史。职位刚好不算很大也不算太小。关键是这位彬李大人对马阮之流恨之入骨。是充当马前卒的不二人选。
现在左都御史都是个摆设儿。就更别提什么都御史了。那点可怜的连给老婆买脂粉都不够。想捞点年节的礼钱吧。可谁会给这样不上不下没有实权的低级御史送礼?
李彬李大人也晓的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散尽家财疏通关系。终于捞了个实放的差事。只要随便放到外面官。好歹也是十足真金。比在京里受夹缝气要好多了吧。
或许是礼金送的不够。或许是马士英根本就没有把李彬李大人当回事。放了他个巡抚的实缺。
巡抚。也算是一方僵臣了。肥的不能再肥。多少人都眼热垂涎呢。李彬却大骂马士英。把老马家的八辈祖宗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河南巡抚。他娘的马士英让我去做河南巡抚。他怎么不说让我北京做九门提督?”
现在的局势谁不知道。整个河南北部都在清军手中。南半个河南也是乱的不能再乱。进满清的腰包也就是眨眼的事情。这个时候派李彬去做什么河南巡抚。完全就是个笑话儿。
是。朝廷名义上还是掌管天下的。可朝廷连江南都实际控制不住了。还放个河南巡抚过去。这和任命北直隶的巡抚有什么区别?肯定是来不及上任就做了满洲人的刀下鬼。
“李大人。你们能不能帮忙把太子放出来?”既然是来谈生意的。就先问个价儿。魏无牙不想和这些满嘴凛然大义说的冠冕堂皇的东林人絮叨太多。说的天花乱坠又有什么?还的要双方拿出实实在在的利益来做交换。
“把守兴善寺的军兵是巡抚营的。我们做不了主。”李彬小声道:“魏大人此次前来。据说带了几百赴死军的百战精兵。还斗不过巡防营的那点乌合?不过我们可以在外头为太子摇旗呐喊以收张目之效……”
赴死军卷起的风潮已经足够大了。用不着东林人的那点力量。要是连这么点小事情也办不到。还有个屁的可谈。
要是真能完全依靠武力解决。早就叉子黄瓜的齐齐招呼上了。还找你们有个毛用?
巡防营最多算是维持治安的警戒力量。连外头的官军都不如。这样的队就是有一万。凭着即将到来的六百赴死军叉子兵。魏无牙也能倒背着双手轻轻松松的吃下去。可关键是。这种事情不是依靠武力来做的。
“那我再想办法吧。”
南京的官员真是太菜了。这么一点小小的风险也不愿意担着。还有什么可谈的余地?
魏无牙起身就走。
“魏大人留步。”看老神棍要走。李彬急忙起身留住。满脸带笑的拽住魏无牙的衣袖:“巡防营都在马阮手中。我们实实的是动不了。可谁又没有几个亲朋至交呢?稍微活动一下。让把守的兵丁放水还是能够做到的……”
“这样哦……”其实老神棍也不是真的要走。只是不想在这种小事情上和这些东林人絮叨。这要是就砍价还价起来。后面的大事还不的谈上半月十天的?
“既然这样。那就还有的谈。那这么说定了。明日你让把守兴善寺的兵丁放水。只要太子等人从里头冲出来。你们就算是齐活。剩下的事情就是我的了。”
“魏大人且慢。这放太子出来一事太过重大。
,也是担了很大的干系。能不能……”李彬做出欲言又子。
哦。这是要好处呢。
“怎么说你们就是成不了事呢。就是格局太小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呀就开始要好处了。”魏无牙不屑的道:“直接开个价码出来。我看看能不能接住。咱们要做的事情多着呢。不能这么象卖水萝卜一样讨价还价……”
“魏大人好气魄。不愧是赴死军的军师。”李彬大赞一声。精神头儿也就上来了。毫不掩饰的开出了自己的价码:“第一。以赴死军之力驱马阮之流。”
“可。”魏无牙想也不想就应了|来。
“第二。我东林人要代替马阮……”
“你们的胃口可真够大的。好处都被你们吞下去了。我们赴死军连汤也不上一口。这个绝对不行。”这已经是东林党和赴死军之间**裸的利益交换。这个时候用不着什么君子风范。更不需要什么仁义道德。双方的基本战略就是漫天要价地还钱。
“那就由赴死军掌军。我东林人掌政。如何?”
“这个可以考虑……”
关于未来的利益划分。双方已经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只要掌握了朝局。南京的守备兵力和京营加起来就有十好几万人。也不怕赴死军耍无赖。
“第三。兄弟我为宦多年。官至四品已难再有进步。左都御史的位子……”李彬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在端出东林整体利益之后把自己的个人要求也毫不避讳的说了出来。
“不就是三品御史么。太子必不吝惜封赏。”
“太子不太子的无所谓。只要忠诚伯支持我李彬就行。想着这个位子的人可不少。”
“行。”
“魏大人能代表忠诚伯的意思?”
魏无牙当时就翻脸了。拍桌子站了起来:“这他娘不是屁话是什么。我要不能代表忠诚伯会坐在这里和你扯淡?老子当着赴死军的半个家你就没有听说过?”
“魏大人暂熄雷霆。兄弟我言语不当还望恕罪。”李彬不怒反笑。不住的赔罪。心里早把魏无牙鄙视了好几回:“果然是乡野氓夫。一句话就激的说出了实情。也就是打打杀杀的犬马而已。这天下还是我读书士人的……”
“明天。我明天就要动手。做好你自己分内的事情。回去告诉你上头的人物。要不想闹出大事情来就好好收住南京守备那边……”
“魏大人放心。韩卢两位公公有感朝局之艰。时常恸哭流涕。对马士英早就不忿。明日城内就是闹的颠倒过来。也会按兵不动。”
“甚好。”
“兄弟我去了。静候魏大人搅动这宁城风云……”
看着这位永远也不可能去河南的河南巡抚大人离去。魏无牙狠狠的把一口吐沫吐在地上。极是厌恶的说道:“什么他娘的玩意儿。就这幅嘴脸还想着闹党争。我看东林人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了……”
就是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平常日里哪个不是满嘴忠义?真到了关键时刻。什么国家民族什么江山社稷。一个字儿也没有提及。统统都是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且毫不掩饰这种贪婪。
和他们的东林前辈比起来。这已经是彻头彻尾的谋求一己私利了。当年的东林风骨早就丢的干干净净。连空谈指摘也没有了。
若说当年的东林人还有些风骨气节的话。虽然崇尚空谈党争。好歹也也是心系天下操心社稷。无论对与不对。终究还不算完全无用。现在的东林人。尤其是当权的这一票东林人。完全就是为自己的官宦前途。早把前辈那点仅有的好东西丢光抹净了。
“都是一群王八蛋。还的指望咱们赴死军。”老神棍魏无牙把盘子里的蟹黄饼。什锦包子一股脑揣起来分给外面的几个战士:“别傻站着了。吃几个尝尝。味道不错哩……”
第二日。丁亥。天色甚朗。
元晖殿。
各部衙监寺官员数百。齐齐聚集。准备庆贺当今圣上选出了贤良淑德的后宫之主。
皇后统领后宫。是母仪天下之人。自然是要左挑右选慎之又慎。也不知道选派了多少秀女。折腾了多少州县。总算选出了个陛下满意的皇后。
册后一事。国家重典。怎么能够马虎了?
百官云集。早准备好了诸如“民富财丰。四海雍熙”“天下太平。龙凤-兴”之类的贺词。站的腿肚子都麻了。也不见万岁出来露一小脸儿。
直到日过半午。终于有个小宫人出来。拖着尖锐的嗓音大声宣唱:“上不视朝”
等了这么半天。弘光帝居然不来了。这可太不成体统了。
有几个机灵点儿的立刻拽住那小宫人:“万岁怎又不临朝?今日可是册封盛典之日呐……”
“万岁无暇。”
“万岁这么忙?在做什么?”
小宫人十分肃穆的说道:“上亲自串戏。与男女优伶合唱《楼台会》。故不视朝……”
众人对视。皆无语。
“年兄。你听说了没有?”都御史唐世济小声的都身边的同僚说道:“清军昨日渡江了……”
“真的?这……可不好说了呐。万岁不是曾亲自布置江防的么?长江天豫王是怎么过来的?”
“什么天险什么江防。都挡不住豫王的大军。”
清军渡江的消息很多人已经知晓。就在前天晚上。趁着月黑风高大雾弥漫的机会。清军唱了一出葫芦渡江的好戏。
数不清的的破门板烂土排。还有板凳桌椅等物。反正就是能在水里漂起来的物件儿都放到长江里。在上面升燃火光。然后在江北大放号炮。战鼓紧勒号角齐鸣。摆出一幅夜渡长江的架势。
这边弘光帝布置的江防官兵立刻就炸了营。火炮响了大半个晚上。箭矢也放出去十几万支。据说的击沉敌船千余艘。
等第二日大雾散去。才看到清军不多的人马渡江。
这边的弹药箭矢早就折腾的差不多了。谁敢和清军近战?根本就挡不住清兵。弘光帝亲力亲为
置的漫长江防立刻就崩溃。
好几万防江的官兵根本就没有看清楚清兵长的是什么样儿。就满山遍野的放了鸭子。
在多铎的狂笑声中。清军开始全力渡江。
虽然已经隐隐听到了清军渡江的消息。可大伙儿心里都在想:长江可是险。又有江防重兵。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过来的吧?
今天各部官员都已经证实了这个消息的确切无误。很多人脸上都变了颜色。赶紧找个借口转身回家准备逃跑。
这时候。朝廷里的孝子忽然就多了起来:“诸位同僚。临来之时家中老抱恙在身。既万岁不视朝。不敢耽搁。以免误了老母的病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