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国权臣番外or结局(1/2)
潇潇秋风,吹荡在北方草原上,枯黄的草失了盛夏时的勃勃生机,软塌塌地躺在地上,任由马蹄践踏着。
“将军,三里外,镇北军五万骑兵列阵以待。”一个斥候驾马而来,翻身落地,拱手大声禀报道,看着眼前坐在马背上,穿着银色铠甲,有些儒雅,却不像书生般软弱的青年将领,眼中有着狂热之色。
“传令,全军准备冲锋。”那年轻将领将手中的地图缓缓卷起,下令道,声音波澜不惊,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兵力在己方两倍以上而有丝毫畏惧。
“是!”一旁两个传令官同时应道,骑马而去,对那年轻将领的命令绝对服从,甚至没有一丝犹豫。
“对外挡不住北黎,对内还不如江南的胭脂兵,土鸡瓦狗,留着何用。”那年轻将领微微眯眼看着远处,隐约能看到空旷的草原上,那一片黑压压的人影,被北方粗粝的风磨得有些粗糙的脸,略显苍白。
那是五万镇北军,本该在大宛北线抵挡北黎进犯的大宛北方第一道防线,现在却是调转马头,成了北黎入侵大宛的先锋军,这是何等的嘲讽。
以清河崔家为首的世家门阀,在三个月前扯起了以拥护二皇子为正统,讨伐弑父上位的燕嗣升,联合北方诸道节度使,兴兵南下,连克十数城。
于此同时,陈兵十数万北线的北黎骑兵,未受到丝毫阻碍,便是进入了北黎境内,紧随北方诸道大军南下。
所幸南兵北上,长安的禁军也调拨大半北上,才堪堪阻挡住南下之势。
期间大小战役已经经历了数十场,已有五六万大宛将士战死在这片草原上,至于运送辎重的民夫,更是不知多少。
而在这期间,一个个将士也在一场场血战之中,声名渐起,成为北线战事的中流砥柱。有的是在军中蛰伏数十年的老将,有的是正当年的猛将,而这其中,最耀眼的却是那个被一纸调令调至前线,曾被手下老将嗤笑,连新兵都不把他当一回事的白墨楼。
当然,现在所有的北线将士见了他,都会尊敬的称呼他一声白将军。
因为这个看似柔弱书生的青年,到北线不过两个月,竟是硬生生以三万的兵力,干掉和俘虏镇北军至少五万人,而他的部下只折损了不到一万。
要知道每一场战役,都是以少对多,却是如有神助一般获胜,杀的镇北军心惊胆寒,甚至连北黎都知道了此人的名声。
北线元帅袁封曾和身旁之人感慨:若是再给我五个,哪怕是三个白墨楼,我不光能挡住北黎蛮子和镇北军那帮杂碎,还能让他们一个都回不去。
儒将白墨楼,这是北线最耀眼的一颗将星,也是白锋军两万名将士的主心骨,仿佛只要是他下的命令,那便不会有错。
“将军,有人来了。”就在这时,一个身材高壮,提着一把长枪的壮硕青年沉声说道,拉着马缰挡在了白墨楼的马前,面色有些凝重地看向天边。
白墨楼抬头看着天边出现的一个黑点,越来越近,那是一道人影,脚下踏着一把剑,一把很宽阔的黑色巨剑。
“无妨,是自己人。”白墨楼出声说道,看着那道人影向着另一边飞去,朗声道:“全军出击,以鼓声为号,发起冲锋。”
两万骑兵开始拨动,向着北方而去,鼓声未响,所以并没有发起冲锋,不过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亢奋之色。
以两万对五万,北线上除了白墨楼和那几个疯子,谁敢不把那些身体和马匹都十分强悍的镇北军放眼里。
……
宽阔的黑色重剑悬停在了镇北军阵前,剑上站着个面容普通的青年,李太白登天之后,天下第一便是他了。
刘少群站在剑上,看着下方抬头看着他的五万镇北军将士,还有上千把对着他的弩箭,脸上表情有些僵硬,实在是有些不适应这种出场方式和被这么多人注视着。
“这是你们二皇子和崔皇后的人头。”刘少群的声音略显木讷地说道,不过声音却是意外地响亮,让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白墨楼和身后的两万将士都听清楚了他的话。
镇北军安静了瞬间之后,一片哗然,抬头看着那个站在剑上的黑衣人,还有他手里提着的那一大一小两个脑袋,一脸惊骇之色。
本来看到有人能够御剑而行已经够惊骇的了,没想到此人竟然杀了二皇子,而他刚刚才被拥立为正统帝,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
“此妖人胡言乱语,击鼓,冲锋!”那为首的中年将领也是一脸惊骇之色,不过战场之上,还是保留了几分理智,厉声喝道。
“我只是告诉你们而已。”刘少群有些无奈,手一抬,脚下那把黑色重剑已是瞬间消失,出现在那个将领的头上,然后从天而降,将他连人带马拍成了肉饼。
“当然,也是来杀人的。”他一步跨出,落到了众军之前,握住了倒飞而回的重剑,一手提着两个人头,一手握着重剑,一人向着五万骑发起了冲锋。
“击鼓!冲锋!”白墨楼看着那道所过之处,人仰马翻的人影,露出了一丝笑容,朗声叫道,从腰间拔出了长剑,当先向着已经阵形大乱,毫无战意的镇北军发起了冲锋。
身先士卒,这是这两个月来,白墨楼能够在短时间内积聚军心的办法。有些笨,却着实有效。
此一战,白锋军大获全胜,以三百死,八百伤的损失,歼灭镇北军一万,俘虏三万,全军震动。
尔后白墨楼从被俘的镇北军中挑出八千汉人,归入白锋军,剩余俘虏坑杀一半,一半交由后军,继续北上。
……
六个月后,清河郡的初春吹来的风依旧让人心冷,一个穿着一身半旧白色长衫的青年站在一条清澈的河边,看着丝毫没有萌发春意的杨柳,眉头紧皱。
“将军,清河、博陵崔氏三千余男丁皆已抓捕。”一个穿着黑色轻甲的副将从马背上跳了下来,拱手恭敬说道。
“都杀了。”青年回过神来,头也不回地回到。
那副将已经,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声道:“可是长安那边……”
“那边说话的人也活不了几天了,死人说的话,不需要在乎。”白衫青年抬了抬手,示意他下去。
“是!”那副将恭敬应道,不再犹豫,转身牵马走了几步,翻身上马,快速离去。
在那副将远去之后,青年抬眼,看向了北方,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才刚刚开始,大宛可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历时九个月,镇北军被全数镇压,被杀者半数,降者半数,被坑杀者又半数。
清河、博陵崔氏男丁尽数被屠灭,包括襁褓中的婴儿,女眷尽数充入教坊,煊赫千年的世家门阀化为飞灰。
……
又是一年秋,北黎黎城外,白墨楼倚马而立,看着从城门涌入这座有着北黎长安之称的巨城,露出了一丝笑容。
一阵满是寒意的秋风吹来,他却突然猛烈的咳嗽起来,拿开捂着嘴唇的白色方巾,点点血点缀其上,就像是雪地里盛开的红梅,然后被他紧紧握在了手心里。
“这次该回去了吧?”一个黑衣青年走到马旁,也看着城门的方向,声音略显生硬道。那城墙上有道数丈宽的夸张豁口,就像被一剑劈开一般。
白墨楼看着那道豁口,想到先前那如同仙迹般的一剑,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笑道:“你这样做,不怕天罚?”
“他还在天上呢,何况就算他们下来,也不一定打得过我。”刘少群认真想了想,伸手指了指天上说道。他的表情很平淡,就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就是让人觉得确实如此。
……
乾元二年秋,大将军白墨楼,领十万白锋军,攻陷黎城。
北黎元帝点燃了宫殿,自缢身亡,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一座繁华宫殿化作一片白地。
……
乾元三年春,长安皇城,大开中门,迎白墨楼入宫,皇帝亲自迎出太明宫。
当日早朝,姚元之辞去兵部尚书之职,举荐白墨楼为兵部尚书,燕帝应之。
白墨楼婉拒兵部尚书一职,同时请辞大将军一职,朝野震动。
燕帝在看了一封信后,虽有惋惜之意,还是答应了白墨楼的请辞,赏白银万两,良田千亩,外加一个郡公的封号。
……
“万两银子分你一半,田地你要拿去便好。”皇城外,白墨楼看着刘少群说道。
“银子都归我,田你卖吧,我嫌麻烦。”刘少群摇了摇头道。
“嗯?”白墨楼看着刘少群,露出了一丝意外之色。
刘少群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要去办件事,要不少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