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米贵如珠,民不聊生!(2/2)
郝昭思索片刻,微微的点了点头,可是看着街道的难民,依旧充满怜悯之意,大侠亦是大恶,并非人人能做的!
……………………………………………………………………
“隆!——隆!隆!”
片刻之后,东关坊市到了,街道都是店铺,打铁店、丝绸店、家具店、蜡烛店、裱糊店……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而各家店铺加在一起,也没有粮米店的人流多!
邺城人口三十多万,行业众多,分工明细,农民只占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官员、商人、工匠、勤行、苦力……因此,百姓们不以种地为生,也没有储粮习惯,一般是随吃随买,够全家用一两个月行了!
如果是太平盛世,这种习惯也没什么,有钱不怕买不到粮食,还能解放大批劳动力,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而百业兴旺、繁荣富庶!
可是遇到乱世之时,情况不太好了,邺城先后经历了兵灾、水灾、雪灾……田园毁坏,粮食欠收,自给自足都很困难了,又涌入了几十万难民,难免的口粮不足,进而形成了‘米潮!’
“驾!——驾!驾!”
萧逸驱车向前,找到一家最大的粮米店,在附近隐蔽处停下,此处叫做‘甄记米店’,正是甄氏家族的产业,冀州沃野千里,水利齐全,乃是著名的产粮区,而甄家的支柱产业,是贩卖粮食、养蚕织布!
“开门呀,快点开门呀,我们已经等了一夜,为了买点粮食!”
“掌柜的行行好吧,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再不开门饿死人了!”
……………………
已经日三竿,米店还没开门呢,前面挤满了老百姓,怕有几千人之多呢,全都拿着米袋、背着箩筐,神色十分焦急,又显得疲惫不堪!
在米店的醒目位置,还立着一块白木牌子,面用墨水写着:‘一斗粟米五千钱,货真价实,概不赊欠!’
要知道,大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一斗粟米仅八十钱,即便遇到灾荒、战乱,也不过一斗几百钱罢了,当初董卓入京,祸乱朝纲,洛阳城-斗米千钱,已经是骇人听闻了,如今一斗米五千钱,从古至今,未见史册!
寻常百姓辛苦一年,也不过收入十几贯铜钱,大约能买两斗粟米,勉强够一个人吃一个月,面对这么高的粮价,不饿死人才怪呢!
“该死的穷鬼乱叫什么,若是惹恼了本大爷,关门三天三夜,非饿死你们全家不可,真是人越穷事越多!”
一阵恶毒的咒骂声,从米店侧门走出一个年人,五短身材,大腹便便,一双水泡蛤蟆眼,满是贪婪、狡诈的目光,正是米店掌柜的——甄贵!
甄贵是甄家的奴生子,奴随主姓,故而姓甄,为人八面玲珑、奸滑取巧,又善于逢迎主子们,故而弄到个肥差,负责一家‘甄记米店’,平时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涂抹花账……什么坏事都做的!
走出米店之后,甄贵没急着卖粮食,而是让人提来一桶清水,刷洗掉木牌的字迹,重新写了粮价:一斗米五千五百钱!
五千枚铜钱,是主子们定的价格,剩下的五百枚铜钱,是甄贵自己捞的好处,只要做成了这笔生意,能买一栋豪宅、买一辆马车,雇佣几十个仆人,再娶十几个娇妻美妾,自己也尝尝做主子的滋味!
“米价又涨了,再要这样下去,只能带着全家老小,去难民营混口米汤喝了!”
“袁氏当权的时候,咱们的日子不好过,现在曹氏当权了,咱们的日子一样不好过呀!”
…………………………
看到米价又涨了,百姓们唉声叹气,纷纷咒骂当权者,只知攻城略地,不顾他们的死活,可是骂的再凶狠,却一个离开的也没有
一则: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很多人家里都断顿了,大人叫孩子哭的,再不买点粮食回去,真要饿死人了!
二则:粮价一日三涨,像猴爬树一样,现在不购买的话,下午粮价还会涨的,斗米六千、七千,乃至一万也是有可能的!
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百姓们手没有余钱,只好用一些金银器皿、祖传古董代替了,粮店又会趁机打压,能给出一半价格谢天谢地了!
而他们买到的粟米呢,陈旧潮湿、发霉变质不说,还掺杂着不少沙子、石子、老鼠屎……观之作呕,闻之想吐,却又紧紧搂在怀,准备拿回去救命用呢!
“搜刮百姓,为富不仁,甄氏堕落到这个地步,真该好好清洗一番了,日后我儿坐家主之位,也更加轻松一些呢!”
萧逸坐在马车,对于奸商们的伎俩,看的是一清二楚的,目光杀气浓浓,甄家家主的位子,本是留给自己次子的,现在也该下手了!
/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