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1/2)
小年,于洛并没有在宾馆里修整,而是跑去了李洋家准备开始剪辑。
李洋拒绝了他,说应该等模拟考笔试结束后再进行剪辑。
而且她今天还要善后,比如设备的运回,面包车薪酬的支付等等。
于洛十分不解,因为以前大学里自己都是拍摄后当天晚上就直接粗剪,第二天有什么遗漏的镜头就迅速补上。
李洋耐心的跟他解释道理,一般导演拍摄的时候都会按照心里的既定计划创作,如果立刻投入剪辑的二度创作,很容易把自己的主观思维代入进去,这样非常容易造成镜头组接和内容取舍时的个人感受。
导演如果能把自己的影片放上一段时间,最好能够全部忘掉拍摄的内容(尽管这是不可能的),然后以一种“观众”的感受去投入剪辑,这样出来的影片才会比较的客观。
于洛被李洋说服了,他强忍着想要剪辑的冲动。
这一天他并没有准备模拟考的复习,而是在网上搜罗短片要用到的各种音乐素材,虽然齐老师答应只要视频轨一出,他保证以最短的时间内做出音轨混缩,但于洛仍然需要为自己的影片找合适的配乐。
原版的配乐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所以不是很难找,素材是有,但良莠不齐,所以费了于洛很大功夫,他一直忙到晚上九点才总算把配乐找齐。
从宾馆的前台打了瓶热水,于洛回屋子泡了桶方便面,饥肠辘辘的就坐在床上吃。
之后两天的笔试,于洛的状态还不错,题都是日常资料书上的重点,偶尔有些难处的名词解释,也被他条理清楚的答出。
笔试第二天的晚上于洛接到李洋的电话,说他明天不用去面试,直接来李洋家里剪辑。李洋特意问了句于洛,要不要自己指导,于洛连说不用,他可不想像好莱坞那些大导演一样被没收剪辑权。
李洋见于洛态度坚定也没说什么就挂了。
挂掉电话的瞬间,李洋的脸洋溢着笑容的脸恢复成凝重,她的旁边坐着周老师和齐老师,两人并没有因为剧组的杀青离开,茶几上摆放着《再见金华站》的剧本、分镜以及储存了所有视频素材的笔记本电脑。
于洛从拍摄一开始就占据着剧组的主导地位,先是把分镜交给李洋让她有个参照,然后又在拍摄之前对演员反复的排练,当遇到演员把握不准的时候他会亲身示范着给演员讲戏。他能跟李洋讲摄影机的调度,又能准备的想到镜头之间合适的剪辑点。他跟齐老师聊声音的层次,又和周老师谈灯光的氛围营造。
在大多数时间,李洋、周和齐老师都不说话,只是让于洛去指挥去调度。不过在他们的心里,对于这个只是学过几个月毛皮的少年,在看法上是越来越捉摸不透。
他真的仅仅只是上过几天的艺考班?他对于剧作的了解和影像的拿捏实在太纯熟了!他通晓短片创作的所有阶段,在录制完一段视频后,他能第一时间发现画面中的焦点是否“软掉”,像这种专业的素养,李洋都要斟酌再三才能确定。
如此扎实的基本功,绝对不可能像李洋说的那样只是上过几天的编导培训班,他们想从于洛的生活经历寻找答案,可邹市这个小地方别说专业的影视团队,就连他们自己的电视台编导都业余的不行,怎么可能教出于洛这种水平的学生。
三人越想越不明白,还有昨晚的那首歌。
怕周老师和齐老师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李洋特意跟他们说明解释。
在谈到于洛昏倒时,李洋忽然想起那篇佚名影评。
两位老同学看了这篇影评,反而更加觉得不可思议了。
“洋洋,我分析了一种可能,有些恶意但你希望你仔细想想有没有道理。”周老师很严肃的谈论到,这把李洋和齐都从臆想中拽了回来。
“首先,对于《再见金华站》的制作来说,于洛早有准备,而且前期筹备的很详细,很难想像在放学的间隙一个学生仅凭一腔热血跑那么多地方选景。”周老师指了指茶几上的a4纸清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