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两百九十五碗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忠臣

第两百九十五碗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忠臣(1/2)

目录
好书推荐: 无心神医 放纵剑神 黑豹传奇 问鼎三界 一塌糊涂 支离破碎 心碎你好 飘邈神之旅 穿越之遨游江湖 重生之盛世医女

年过后回京述职领赏的大将们准备回到各自的防区前王钰告诫他们不要松懈不要以为天下太平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让他们回到防区之后立即着手准备再次出征趁着这个机会把蒙古人彻底打垮。

这次对蒙作战虽然消灭了蒙古王汗的主力部队其王子也该也伏法被诛可蒙古匪忽图刺仍然在逃他不死蒙古的精神就还在对于这个人王钰的想法很明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决不给敌人以东山再起的机会。在几位大将辞别皇帝的时候王钰送给他们四个字“除恶务尽”。

大燕兴武三年国家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经济腾飞财政收入突破一万万贯。军事强大四海臣服天下间敢与中原抗衡者死的死逃的逃。大燕帝国周边国家不是藩属就是友邦真可谓“汉旗指处望风逃遁明犯中华者虽远必诛。”

如果光是经济军事的强大那么大燕还称不上是一个强国。在王钰掌权开始一直到兴武三年这段时期得益于前朝赵宋以及王钰本人所推行的开明文化政策允许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声音存在大燕的文化也是空前展。

不论诗歌辞赋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较之前代均有长足展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这里还有一个趣闻在书法界有一派人学的是前朝皇帝宋徵宗的瘦金体当时就有地方官员向朝廷禀报说这件事情很不妥当。应该禁止这难道是在怀念前朝吗?

北京的大臣们也同意这种意见最后报到皇帝那里王钰却笑说。如果写瘦金体就是怀念前朝。那秦始皇统一了文字我们现在用地都是这种文字是不是在怀念秦朝的暴政?遂不予追究。

正是因为他这种开明的态度。客观上鼓励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们敢于抒不同地见解不同的学说。不仅仅在俗世。就是宗教界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佛教道教都有不同派系出现宗教界领袖各抒己见各领风骚。甚至连极个别朝中大臣也是其信徒。

但王钰本人不崇信任何宗教。也不鼓励大臣们信仰宗教因为他担心重蹈宋徵宗不管朝政成日在后宫炼丹地老路。

不过这个时候有一种学说开始兴起这种学说由前宋大臣周敦颐提出。他的两个学生程颢程颐继承并扬光大。这种学说。把“理”视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理”这个东西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地最高准则所以世人称之为“理学”。

理学的主张简单的概括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说人应该以“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都禁锢起来不要乱想不要乱说更不要乱做。理学由周夫子提出又程家兄弟扬光大到了王钰的大燕朝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读书人里面很多都在研究信奉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眼下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读书人上奏朝廷要求在科举考试中加入理学地试题全国推广。这个年轻人叫朱熹在刚刚过去科兴殿试中被王钰御笔点中进士科二甲第三名。

坦白的说王钰根本不知道这个“理学”是个什么东西他读过一些理学的学术著作对他们的学说抱着部分赞同大部分不敢芶同的态度。但为什么反对为什么赞同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毕竟他是皇帝不是学者。

但要加入科举考试之中这就值得商榷了。大燕地科举考试沿袭宋制只有两科。进士科和诸科。考试内容进士科考“经义”“论”“策”。经义就是历代儒家经典只要你会读得多背得多基本上可以通过。

但“论”就没有这么容易了就是要你写论文这些儒家经典你学了你“知其然”但你“知其所以然”么?这一项内容要求考生针对典籍写出自己的见解。死记硬背地人到了这一项往往被刷下来。

至于“策”那更是难上加难了。简单的说就是政策对策。你参加科举是为作官那你得有施政纲领啊你打算怎么作官呢?你对治理这个国家有什么独到的办法呢?死读书地人是绝对通不过这一顶考试的。

这种以“经义”“论”“策”取士的办法其实是王安石最先提出王钰自己当宋朝宰相变法时又借用过来加以完善。为的就是要录取真正有才能又有学识的人作为官员最高宗旨就是讲究“学以致用”。正是因为进士科的难度经过王钰这么一搞录取人数逐年下降由宋朝巅峰时期的五六百人降到现在的两百人左右。最少的就是兴武三年的这一科只录取了一百三十多人。

如果只这样推行那就太完美了虽然在封建时代但绝对可以挑选大批优秀人才。可问题是读书人那么多你只录取一百多人其他没考中的人就有怨言就要乱说话。王钰有鉴于此借用了前宋一个非常臭名昭著的办法就是“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办法就是说那些屡试不中的人考到头胡子都白了还中不了进士可以借由在职大臣举荐皇帝恩准赐给你相当于进士这样的出身和地位也就是“相当于进士”也可以授官。这样一来王钰自己推行的英明科举考试制度效果就不得不打一些折扣了。

现在朱熹提出要加入理学的题目。虽然皇帝对理学大部分不敢芶同但他却看出来了这种学说就是要求人民都当“顺民”不要当“刁民”。对维护他的统治大有好处。坏处就是把人的思想都禁锢了要是等到几百年以后。中国会不会是一个到处充塞着表情麻木思想呆板人民的国家?

“朱熹说科举考试要加入理学地题目。朕思之再三。没有定论今日朝议诸位爱卿各抒己见吧。”这日早朝。王钰把这个议题抛了出来。

或许他还没有意识到他正在进行着一个影响中国上千年的行动。往后的中国是继续学术科技先进傲立于世界东方还是日渐沉沦最终成为一个东方病夫就看他今天如何决定了。因为他正在决定“程朱理学”的命运。

大臣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理学。很多也是理学地支持者皇帝话音一落朝廷相尚同良马上站了出来。他说话可是极有分量的基本上可以代表绝大部分朝臣的意见。

“启奏圣上臣……”看来尚相要大议论了。

反对!”一个高亢地声音陡然响起。不止吓坏了满朝钰也抖了一下。

尚同良回头一看。居然是门下侍中孟相爷。尚相满脸尴尬这我什么都还没有说孟相您在反对什么东西?

“孟爱卿。要让人说话你要反对也要等尚爱卿把话说完吧?”王钰笑道。

“圣上!根本不用谈坚决反对!理学实由前朝周敦颐提出臣认识这个人。他当初任广东转运判官时是臣的下属。臣曾经为了理学跟他辩论了十几年。臣对他的人品非常推崇但对于他地学说两个字荒谬!存天理没有错灭人欲却是挂羊头卖狗肉。他是想这世间所有人都遵守他那套规则戴着枷锁生活!”孟昭常常连皇帝都不给面子并不用说这位理学的开山祖师了。

“孟相遵守道德准则严以律己没有错吧?”尚同良问道。

“那也要看什么道德准则理学要人不妄言不妄议不妄动这难道也是正确的?”孟昭随时看起来都是一副愤怒的样子若是放在王钰生活那个时代标准的老愤青。

“这难道有错?”

“为人处世本来就应该这个样子吧?”

“孟相您是不是太敏感了一些?”

大臣们见他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纷纷笑着劝解道。王钰倒是奇怪了这孟昭一直以固执著称连自己都敢顶撞应该说是一个保守而又呆板的人怎么在理学的问题上态度这么大地转变?

“圣上各位同僚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坚决不能让理学进入科举!甚至在民间也要弹压不许公开传播!试想若理学成为正宗人人信奉人人恪守那么几十年一百年以后整个中华大地你就看不到一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如果读书人都去研究理学朝廷还取什么士?录取理学分子能够作官么?圣上执政以来鼓励百家争鸣对于学术从来都是保持着不过分干预的态度。只要在忠君爱国这个大前提下有不同意见那是好事。要是天下人都是一种声音那才可怕!真要到了那时候恐怕亡国之期不远矣!”

满堂震惊!胆小的大臣们甚至陡然感觉血往脑袋上冲!这孟相爷是老疯了吧?你敢在资政殿上天子面前说出“亡国”这两个字?你是在诅咒大燕么?

王钰也感觉这孟昭激动过头了说话不分场合也不想想合适不合适轻咳一声微怒道:“孟爱卿朕虽然不是什么千古一帝盖世明君总还不至于成为亡国之君吧?”

孟昭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言辞实在不合适遂告罪道:“臣一时激动口不择言陛下恕罪。但臣是出于义愤理学若由朝廷提倡全面盛兴地话将会流毒无穷祸及子孙。”

“爱卿此言是不是太过头了?一种学说而已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吧?”王钰笑道。

“孟相不会是您在前朝作官的时候那周夫子跟您有过节现在人家过世了你才……”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孟昭突然转过头去瞪着那个说话的大臣:“孙大人孟昭虽然一张臭嘴。时常惹圣上生气。但这颗心从来都是公正严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理学若兴起。我中华不复优势!要知道以军队征服别人迟早有一天要撤退。若以文化影响。则可千秋万世不灭。中华为什么是天朝上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军队有广阔地疆域更因为我们有先进地文明!我们的文明怎么来的?那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完善。不断的改进。如果放任理学兴起就会堵绝天下士子的思想没有人再去怀疑和完善儒家学说。到了那时候我们地先进在哪里?”

“孟相此言大谬!儒家经典孔子学说怎么会不完善?难道我们现在读的圣贤书都有错吗?”突然一人抗声问道。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儒学从来就不完善。就算今天完善时过境迁你敢保证儒学将来也会适应吗?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人不能总吃老本要通于开拓进取!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孟昭引用的这三句话。是前宋宰相王安石地名言。

就是说自然灾害不值得畏惧祖先制定的法律规则不值得完全效仿。人的流言蜚语不值得顾虑。人要勇于创新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孟昭今天可谓是舌战群儒尚同良还没有说话就被他顶了回去。王钰若非皇帝真想替他拍手叫好没想到这位平时固执的孟相爷还有这般的真知灼见。就是放在一千年以后自己生活的时代他的言论也是很有水平地。

正当王钰高高在上看着大臣们你来我往争斗不休之时尚书令商仲扬突然笑道:“孟相平时守旧固执圣上想修个园子你反对说劳民伤财。想出兵征伐不臣你反对说虚耗国力。怎么今日突然开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