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六碗 王钰表态 善待赵家(1/2)
靖五年八月末这一年的大宋风调雨顺就连最近几的长江也老实了王钰连续八年砸下大笔的银子用在防洪工程上终于取得了成效。今年长江沿岸各种州府没有一个受到大规模的洪涝灾害粮食增产已成定局。江浙沿海一带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泉州登州两处港口成为大宋对外贸易两大基地各国商船林立大宋生产的瓷器丝绸茶叶以及文化典籍书画作品等等经由这里运往整个世界。
新法推行十余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户部统计今年全国总税收工商税可望占到六成五第一次过农业税收实步估计今年的国家财政总收入在可能会突破一万万两白银。
消息当然是让人振奋的有钱谁不喜欢?可王钰却在考虑怎么样还富于民。国家有钱总不能你当官的就给花完了吧?这钱是全国百姓一起打拼出来的国家富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应该得到提高。
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减税把农业税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也就是说农民把收入分成三十份交一份给朝廷当作税收。中华有史以来最苦的就是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往往吃不饱穿不暖。况且王钰比谁都清楚近年以来虽然一直在减轻农民负担但农民要交的税其实不止表面上那一点点。地方官方还有巧立一些名目想尽办法多收一些。
而眼下他在酝酿大动作不适合对吏治动大刀。要不然就可以减少税收和整顿吏冶双管齐下。农民的负担肯定会减下来。
第二个办法就是广办学堂。中国古代读书那是有钱人的专利穷人的孩子只配放牛。一个民族文化要繁荣。素质要提高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地年轻人。
八月。王钰以中书省公文的形式下全国地方官府从明年开始。以县为单位由地方财政出资一部分中央财政拨款一部分每个县务必建成一所学堂聘用饱学之士为师招募该县六岁以上的男孩子入学。不收学费提供住宿学生自己带粮食来做饭。
但同时考虑到。以大宋目前的情况搞全民义务教育是不太实际地。所以对入学资格有严格的限制。每家每户只能入学一个男丁。而且是要身体健康没有残疾。而且要身家清白往上数三代。没有犯罪纪录。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杂居地一视同仁严禁拒绝夷族地学生入学。
这两条政策一出来。上到文武百官下到普通百姓那是欢呼雀跃拍手称快。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多少人梦寐以求希望能读上圣贤书。可由于种种限制全国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受到文化教育的。现在朝廷出钱让孩子们上学天下除了咱们还有谁有这种好事?
不过也有人表示反对朝廷一面减税一面又每年支出这么大笔的款项用于教育国家财政负担不了。而且不要忘了蒙古人还在北面虎视眈眈军费是连年上涨。大宋虽然挣得多可花得也多现在搞这种事不合适。王钰对这种意见没有采纳。
而且还有人提出蛮夷外族有什么资格读书?而且还是咱们中央拿钱办地学校?这个意见受到王钰严厉的批评被指为目光短浅。后来提这个意见的官员被王钰罚抄《礼运.大同篇》一千次。让这个仁兄知道什么叫“天下为公”。
王钰在八月份的这个举动让好些人摸不着头脑。王上是突然哪儿来的兴致想起来还富于民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正是夺取帝位的关键时期王上不好好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反而搞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实在让人想不通。
他们想不通可有人却想通了。这两条政策一出来蔡太后福王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滚水里地青蛙拼命的挣扎。
蔡太后动作越来越大指使一班死忠于赵家的大臣极力反扑试图在舆论上占据上风可渐渐他们现自己是孤家寡人。因为朝廷里面除了少数几位闲官以外没有人支持他们的意见。就连原来那些坚决反对迁都的人立场也开始动摇。要么三缄其口要么称病不朝赵家陷入了空前地孤立之中。
而在这个时候王钰开始了反击。八月下旬枢密院“约谈”了那几位写文章抨击朝廷的文人。约谈这个词是王钰亲自定地。因为枢密院动手要么叫“逮捕”最轻的也叫“问话”。文人都有臭脾气喜欢摆点架子自视清高所以王钰定下约谈这么一个词显得对这些人还是很礼遇的。
枢密院约谈这几个当世有名地读书人一开始就向他们陈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是他们写文章反对朝廷严重而是有人故意泄密给他们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才严重。枢密院希望他们能如实相告以整顿朝纲严明律
可似乎王钰的好意被这些人当成了可以继续嚣张的把柄他们不但拒绝透露泄密者的名字甚至公然在枢密院衙门里大肆抨击朝政有些用词已经到了犯忌的地步。郑僮将事情如实报告给王钰。
王钰得知情况后勃然大怒。看来还是必须要使用强硬的手段有些人就是驴脾气拉着不走赶着走。他指示郑僮如果这些文人们再不配合就以“泄漏禁中语”的罪名惩罚。作为大宋最高领袖要整治你们几个文人还不简单根本用不着证据要杀你便杀你。
之所以不愿意这样做一来出于言路畅通政治开明着想。二来考虑到这些人不过是受人利用被人当枪使。谁知道好心当成驴肝肺。得不领情就算了。咱们公事公办反正国家有法律要法办你们也是光明正大。说遍天下都有理。
泄漏禁中语这个罪名可不小禁中是指宫中。泄漏禁中语也就是泄漏皇帝的话。这个罪名搁在哪朝哪代都是死罪。只有唐代和宋代不用砍头但最轻也是充军流放遇赦也不得回家。
这一"qzone"也写得好可他们不是朝廷官员。不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再加上他们的亲戚同窗朋友里面多多少少有些达官显贵。本来想就是出了事也有人保。
可一旦被叫到了枢密院谁还敢保他们?朝中大臣都知道。京城上百个衙门哪个衙门都好进也好出。哪怕是刑部大牢。惟独枢密院是油盐不进。一来它只对皇帝负责二来枢密使刘三石是个怪胎谁的情面也不给。
刘三石还有一手更绝他把这几个文人留在枢密院也不关你大牢每人一个房间好吃好喝招待你。可问题是他只能在这个房间里没有人跟你说话外面生什么事情你的那几个难友是什么情况你通通不知道。最气人地是房间里面除了桌椅床铺什么都没有。
就这么过了四天每个人都被送饭的告知一个消息:就剩你一个人了其他人都交待了回家团圆去了。
听到这种话谁不心慌?挨千刀的送饭人还加上一句话:枢密相公有事出京公干两三个月才能回来临走交待下来要好吃好喝招呼你们不能怠慢读书人。
就这么一弄全交待了第一个交待的就是闻老夫子那位得意门生。
拿到了名单王钰却不急着动"qzone"了。
八月二十九开封府尹汪思继上报官差在城外野地里现一具腐尸。照规矩开封府将尸体弄回来让百姓指认。当场就有人认出来说这具尸体有可能是全家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地6康。王钰马上命令郑僮接手这个案子一查到底。
郑僮办事倒也麻利九月初一就回报王钰6康是被人杀死弃尸荒野。可能是埋得不够深被野兽拖了出来一条大腿也让野兽给吃了。不过找遍方圆四五里地也只有这一具尸体没有他的家人。
这个消息引起了王钰的重视这是不是就可能理解为只有6康一人被杀他地家人事先得到预警逃脱了?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大但在没有看到尸体之前却是成立的。如果他的家人事先脱逃那一定知道一些内情。有鉴于些王钰命令枢密院全力追查一定要找到6康地家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九月的天仍旧十分炎热王钰穿着一件单衣一手执折扇一手执毛笔正批阅着公文。到宋代十几年了一手毛笔字倒也写得工工整整。王钰经常在想要是当初没有穿越过来的时候自己有这么认真恐怕早考上清华北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