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碗 京城商贾联名请愿(1/2)
一家四口中毒身亡震动汴京。此案归开封府管>b李纲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受到各方的压力。案件生以后李纲下令全力侦办。但一查半月仍旧没有丝毫进展反倒是各衙门的大人们时常关照这位新上任的开封府尹要他“小心行事”。
李纲明白在小王相爷新的财政法刚刚颁布就生这种事情对变法无疑会形成伤害眼下朝中大臣已经开始议论。刚开始议论的焦点还放在新的财政法上但眼下这场议论已经扩大化的趋势延伸到了整个变法运动上来。靖康元年十月初三司长官向皇帝赵桓上奏称新的财政法有失偏颇操之过急建议朝廷缓行。在大宋所谓三司是国家的最高财政机构为盐铁度支户都三司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称“计相”也就是说其位高权重与宰相无异。神宗改制后以左仆射兼管财政三司长官听命于左丞相。
赵桓接三司奏章按下不批但同时知会右仆射王钰要注意朝中大臣的意见不可操之过急。同时督促开封府尹李纲查办郝大通一案尽快上报。
这日李纲正在府衙查看郝大通一案的卷宗想找出一些珠丝马迹来。他是两次受王钰提拔感恩在心虽然对王钰的一些作法不敢芶同。但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变法图强是利国利民地大事自己身为开封府尹理当为宝相铺平变法道路。
经过传唤大通号的仆人李纲得知郝大通平常为人精明能仗义疏财在京城名望甚高。时常接济穷人。政和五年蜀中洪灾此人曾一次性向朝廷捐款两百万贯用于赈灾得到了皇帝赵的嘉奖称其为大宋商贾的典范。这样一人。他有什么理由服毒自尽?
但所有的迹象以及他密室中墙壁上所写的血书都表明郝大通是因为反对宝相的新财政法而自尽。
“唉千头万绪啊。”李纲一声长叹靠在椅背上疲倦的按着太阳穴。
“大人京城各大钱庄票号地掌柜齐集府衙外击鼓鸣冤。要向大人请愿。”师父走进书房向李纲禀报道。
请愿?来得好快啊。虽然料到大通一案生后。势必引起连锁反应但他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当即命令将一干人等带上公堂李纲穿上官服升堂理事。开封府大堂上京城各大钱庄票号的掌柜跪于堂前总计十二人。李纲升堂惊堂木一拍。衙役齐呼威武。
“你等击鼓鸣冤所为何事?”李纲问道。
四海钱庄的周掌柜直起身后。双手托着一封请愿书向李纲说道:“李大人我们京城十二家钱庄票号联名向朝廷请愿请求朝廷收回新财政法给小民留一条活路。”衙役取过请愿书呈递给李纲。
那请愿书上按着十二个血手印痛陈新财政法害民请求朝廷废除。言辞颇为激烈矛头直指主持变法的右仆射王钰。李纲看罢一时沉吟不决未作回应。就在此时忽听堂外一声高呼:“右仆射兼领中书侍郎宝国公王钰到!”
堂上众人无不惊骇小王相爷的消息可真灵通这边刚刚递上请愿书他马上就到了。李纲下得堂来率众人跪拜相迎王钰带着尚同良孟昭两位副相上得堂来请起众人王钰朗声说道:“听说京城十二大钱庄的掌柜联名向朝廷请愿本官特地过来倾听百姓地呼声李大人。”
“下官在。”李纲回答道。
“你继续理事我和两位大人只是来旁听。”王钰说道随即命人搬过交椅就大堂侧面坐下。李纲领命重回堂上坐下叫那十二名掌柜陈述自己的意见。那十二个商人见王钰亲到开封府大堂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京城百姓听闻此事云集开封衙门之外越集越多围了个水泄不通。
“各位掌柜的你们有意见大可以向李大人直言本官主持变法是为富国强兵如果有不周不到之处天下人都可以议论不必有所顾忌。这也是圣上的意思。”王钰见那十二人闭口不言在一旁抚慰道。
听王钰这么一说那们周掌柜才大着胆子吞吞吐吐的说道:“谢相爷那请恕小民直言新的财政法要将交钞的行权收归国有我等世代以此为生若是新法推行岂不是断了我等生路?让一家老小如何活命?”
王钰听罢还未表态堂上李纲已经质疑道:“不对吧?朝廷将交钞的行权收归国有这不假但新法规定对你们可是有补偿的。本官听说中书省已经派出三司的审计官到各大钱庄清点资产按资产多少给予补偿。怎么会是断了你们地生路?”
堂外百姓闻言都是窃窃私语新的财政法已经颁布天下条条款款讲得清清楚楚这些掌柜前来请愿怕没有那么简单。
“这这朝廷虽有补偿但不过是杯水加薪。一旦交钞地行权收归国有那我等只有改行所谓转行不聚财滚石不生苔。那大号通的掌柜已经因为新法而服毒自尽朝廷莫不是非要把我们逼上绝路么?”周掌柜“慷慨激昂”说得是声泪俱下。
王钰冷眼旁观心里十分疑惑。这些商人敢向朝廷请愿必定是有所依靠。自古以为商人地地位都非常低下属于下九流的人。大宋虽然商业繁荣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旧不能登堂入室特别是在政治上没有任何言权。这十二个人居然联名向朝廷请愿说没有人撑腰谁会相信?
一念至此王钰站起身来打量着那十二名掌柜。后者见小王相爷这种神情人人心里都打起了小鼓该不会秋后算帐吧?
“今天本官是来旁听的本不该多言但你们既然提到新法我也不得不向你们表个态。交钞的行权收归国有这是势在必行没有商量的余地。但第一朝廷对你们是很宽厚的按资产多少给予相应补偿。第二我也不妨向你们透个风朝廷马上要颁布新的工商法新法对你们这些商人很照顾这可是个机会相信诸位在商场上都是长袖善法一推行谁能抓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