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海鹰呼啸(2/2)
有时候金老么很想掏出枪来把这个家伙给崩了免得看到他象刚才那样时揪心。可转念一想自己不也是有点那个情绪的嘛!对皇帝老大的崇拜对何凝霜大小姐的怀念对皇后的钦佩……咳!
“是!报告总司令、编队司令官按照航飞行计划今天将完成四个波次总计21o架次的起降任务。遂行全天侦察飞行切实控制本舰中心2oo海里以内的海面。遂行鱼雷攻击大队全编制快出击演练任务和俯冲轰炸机大队全编制快出击演练任务。报告完毕!”秦海翔在业务上是绝对不含糊地。因此回答得准确又快捷而且声音是相当地铿锵有力。
“那执行计划听候米文泰指挥官的相关命令。”金正奇也很快下达了命令。按照指挥位置航空兵指挥官在接受任务后就会待在飞行舰桥上航海舰桥上是作为航勤官地米文泰上校的作战位置。舰长和编队司令官的决策与命令是通过与航勤官的沟通后由航勤官下达到飞行舰桥上执行地。
“是!”秦海翔恢复了状态。他需要马上下到飞行军官会议室先召集飞行员们就今天的任务开一个短会然后放飞第一批一个中队12架侦察机。
再次敬礼、转身。走向舷梯。上校没有忘记再次想女神皇后出邀请:“陛下能否请您去飞行舰桥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起飞时的情况。”
司徒燕转过身来道:“可以不过我会稍迟一些与总司令一起下来。”
甲板上机械师们正在做四架侦察机的起飞前检查工作。侦察机起飞是不用弹射器的因此弹射器周围的军士们显得有些无聊靠在一起看着飞机地检查工作。他们要等到鱼雷攻击机真正载着全尺寸(553mm)航空鱼雷起飞的时候才有活干。当然。如果是中型的掠夺者a轰炸机起飞他们也会忙碌起来。
大1o分钟后八名穿着飞行服的侦察机飞行员(其中四名驾驶员四名观察员兼通讯员)从塔岛下层跑了出来很快就钻进了侦察机启动引擎。“隆隆”的引擎声顿时传了开来打破了飞行甲板上刚才的相对平静。一架架的侦察机依次驶进起飞点在地勤人员的手势、旗语、身体姿态的引导下加大油门次第起飞。”
2oo多米的起飞跑道对侦察机来说简直太奢侈了在这里起飞跟平时在机场上相比还要简单一些。因为轩辕号地航向在起飞命令下达前已经根据气象军官的建议作了调节。海风加上32节的航带来了强大的迎面风。这样就极大地缩短了飞机的滑跑起飞距离。
四架侦察机“嗡嗡”的声音刚刚在头顶上盘旋甲板上又放飞了四架接着又是四架。
一个中队的侦察机按照时钟12点刻度方位侦察搜索在2oo海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搜索网可以保证在这个区间海面上任何一条船的动态都逃不过这张大网。而实际上在塔岛顶部还有几部雷达其中一部就是全向搜索雷达目前它的搜索范围是4o海里。也就是说在侦察机构成的大网之内还有一个由舰载雷达构筑的小网。这个小网的优势在于可以全天候地警戒海面提防敌军战列舰在5级以上海浪的条件接近航空母舰遂行炮击。4o海里这个距离是现敌战舰组织编队攻击(此时战机不能在航母上降落但是可以起飞一般条件下此时视舰载机无效)或者脱离敌人。有32节高航的轩辕号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把目前已知的战列舰远远地甩开。而编队中除潜艇外全部舰只都具有32节或以上的最高航。
也许这个世界上唯一有一点可能在海上击沉轩辕号的就是还在船台上的“洛阳号”级战列舰了。
侦察机放飞1o分钟后各个方向的报告源源不断地传回来代号“鹞子”1——12号的第一侦察机中队切实控制了海面。这个时候及时是在实战条件下也可以比较没自由地放飞攻击力量了。
果然早已经在甲板上待命的一个大队好架鱼雷攻击机先后启动了引擎。“嗡嗡”的螺旋桨转动声立即淹没了整个甲板的其他声音人们只能通过无线电通话器、手势、旗语来交流。
两架代号为“死神”的鱼雷攻击机斜排着先后起飞起飞后在天空中盘旋等待着接着又是两架……
龙剑铭看着手上的野战手表(这个东西来是资格的21世纪产物)掐算着飞机起飞需要的时间。这个时间对目前没有对手的大中华帝国海军轩辕编队来说不太重要可在世界上出现别国航空母舰的时候就尤其重要了!
航母大战成败往往就在那么几秒种的时间。能够在最短时间里放飞最多的飞机就能赢得最大可能的胜利。
48架飞机编队从航空母舰轩辕号的上空呼啸而过远远地向着北边的海天线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