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工作调动(1/2)
是累啊!
陶哲忽然没来由的感觉到累了!
就想撒手,再也不理!
只是,同样一个声音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一撒手,也许他重活挣回来的优势就烟消云散了,当然,责任感也不容许他就此撒手。
忽然间又咬了咬牙!
妈的,谁来他也理,管他是什么书记,什么领导,什么舅子!
工作上的事如此,感情上同样如是,李思雨在的时候,有些怕她跟乔茵合不来,担心家里出麻烦,可她现在也走了,自己就感觉到轻松了么?
没有,反而心有种空荡荡的感觉,忍不住又恼火的想着:穿过了十九年,他陶哲仍然还是一个感情上的败类,有了乔茵,有了陈宁还不够么?
晚上回家后,乔茵看到哲表情有些憔悴,心痛的搂着他,这一晚,在陶哲的房间里,在乔茵的怀抱中,陶哲睡得无比的安逸,第一次一觉睡到了天亮,醒来时,枕边余香,只是乔茵却不在,笑了笑,乔茵倒底脸皮子薄,早早的就偷偷溜回了她自己房间中,若是给父母妹妹知道了,怕是会找个洞钻了。
在下来的一个月里,陶哲倒是刻意的把工作上的权力都放了下去,平山隧道工程的招标,最后陶哲还是在压力做了一个折中的选择,金达和天洋公司各做一半,苗西到平山为金达的工程,平山到渝西为天洋的工程样一个结果某些人虽然不甚满意,但也能接受了,至少大多数人能接受。
李镇说得好。这个世界也不是离了陶哲就不转了。陶哲有意地放下了各方面地权力。清河市各部门地运转依旧正常。在这些时间里。陶哲甚至都没有向他们说什么。传上来地文件一般都是签了个“同意。酌情处理!”这般模模糊糊地表达面反而把工作做得很好。
陶哲地有意避让。锋芒隐藏。上面对他倒盯得松了些。至少陶哲地确没有了之前地那般动不动就是一两件让州里甚至是省里都震动地事来。
过完年后三月中。陶哲正式辞去了清河市市长地职务月地大选。谭爱书当选为清河市第二任市长。失意地当属张爱国和高林生了。做为自认为陶哲嫡系地高林生对陶哲都有了些怨意。市长地选举。如果陶哲做些手段出点力应该就能上。但陶哲似乎根本就没理听之任之。
当然。没有谁敢对陶哲指责他人倒是认为陶哲很公平。就比如谭爱书本人陶哲刚来清河上任之始。谭爱书可是旗帜鲜明地反对他。几乎是跟陶哲针锋相对。
但谭爱书能选上市长。就不能不说陶哲地胸怀还是宽广。
陶哲其实也是有意这样地。高林生虽然说更能听他地意思。但高林生颇为优柔。做事不果断。这样地人主政还是有些不妥。谭爱书在清河经营多年。手段也很老辣。能力比高林生实际还强些。只是性格有些偏激。但陶哲当然有把握拿捏住他。在陶哲主政地这些时间。谭爱书其实都改变了很多。这才是陶哲让他上位地原因。
当然,陶哲也不会就此坐任他大,常委上有一大半数是陶哲真正的嫡系,高林生虽然没当上市长,但任了第一副市长兼任党委副书记,这也算是陶哲给他的一个补偿,另外,吕义宗也提了政法委书记,进入常委,吕铁这小子年纪轻轻的也坐上了公安局副局长的位置。
陶哲另外一个铁系,卢秀娟也进入了市常委,任清河第三副市长,主管文教科治,第二副市长由李镇江兼任了。
只有纪委的卫立业没有变动,老家伙想退下去,陶哲不准,对卫老头,陶哲还是有几分感情的,这老头很怪,认准了的事,雷都打不动了,从那次检查陶哲,到水灾大事后,卫立业对陶哲便死心踏地了,而陶哲所做的每一件事也都让他心服,没有跟错人!
组织部的陈浩陶哲就有些不待见了,这老家伙没什么能力,又一直跟陶哲对着干,陶哲一个意思,陈浩就给整退了下去,继任的新组织部长是黄安国,这个老黄,在路桥干的有声有色的,陶哲也很欣赏,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先提到组织部练练,过渡一下,然后再提个能让他挥的位置。
九三年的下半年,清河市的gdp比上一年涨了七倍,总产值达到十一个亿,财政总收入也达到了两亿,创了历史新高,而在陶哲没上任的前一年,清河的财政收入只有区区两千万。
清河市的模式
里都搬上了教科程,很多地区都开始照搬,只是,有一个地方的优缺点,照搬并不一定能行,而最主要的,却是因为有陶哲这个人。
九三年的国庆节刚过,陶哲在家里跟父母和乔茵过了一个节日,妹妹晓儿这时已经不在清河了,陶哲把她送到了江城跟陈宁去做事,锻炼一下,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的,总是要离开他这个哥哥的。
陈宁的集团规模这个时候已经很大了,陶哲有意让她把手伸触向香港方面,在国内的模式,要真正的做大做强还是很有限制,陶哲很显然的就会想到香港这个跳板,而到了九五九六香港回归前夕,人心恍恍,各方资金撤离的时候,那就将是陶哲陈宁的财团真正成为巨头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