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奇侠传艺(1/2)
上回说到墨明智用罢饭问店小二:“刚才这么一闹你店里损失不小吧?”
店小二苦笑一下说:“少爷这是意外一些客人没付帐就跑了。”
“那损失了多少?”
“小人也不知道这要问掌柜的才知道。”
“好你去叫你们掌柜的来一下。”
店小二将掌柜叫了来墨明智问明了掌柜损失多少后将一锭金元宝交给掌柜说:“这够赔偿你店的损失吧?”掌柜大喜过望说:“少爷这怎能叫你赔偿的?而且这也有多呵!”
墨明智说:“有多就赏给你店的各位小二哥吧。”说完便飘然离开酒楼到街上向人打听北上去衡山的路。
一出全州便是大山大岭连绵起伏不断不像桂林、柳州—带的石山一座座参差错落屹立在原野中互不相连。
墨明智刚翻过一座山坳便听列树林深处传出一阵山歌声是一个浑厚男子的歌声:
“岭接岭来山连山山山岭岭任我来;
平生不爱作庄稼专劫富豪王侯财。”
墨明智听不懂桂北一带的山歌当然也就不懂山歌的意思但感到这山歌声顶豪迈激昂。心想:这樵子一边打柴一边唱歌看来顶快乐的。不料一声呼哨从树林中跃出两个手持利刀的大汉来拦住了墨明智的去路。墨明智吃了一惊定神一看又“咦”了一声原来这两条大汉正是在全州酒楼上为自己打抱不平的黑面虎和他的一个兄弟。他奇异地问:“是你们!?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黑面虎笑道:“小兄弟我们专程来这里等你呀!”
“哦!?等我?等我干什么?”
“小兄弟我们担心你带了那么多的金银在身上会给别人抢去了。”
墨明智听了大为感动心想:这叫黑面虎的大叔太好了既在酒楼上为自己说话现在又为自己担心竟在这大山里守候着自己便说:“大叔多谢你关心了。”
“小兄弟我劝你还是别带这么多的金银上路叫人多担心。”
“是呵!我原来也不想带这么多金银的。”
黑面虎大笑:“是吗?小兄弟这样好不好这些金银你交给我们以后就不会有人来抢劫你了。而且那些差人们也不会未麻烦你。”
“交给你们?你们跟我一块去衡山吗?”
黑面虎摇摇头:“我们去衡山干什么?小兄弟还是你一个人去吧。”
“我一个人去?”
“不我看你衡山也别去了干脆我们送你回老家吧。”
“回老家!?你们知道我的老家么?”
黑面虎与同伴大笑起来说:“小兄弟你的老家我们当然知道不就是在阎王爷处么?”
墨明智一怔:“你们是来追杀我的?”
“小兄弟你认命吧。本来我们不想杀你但你是王爷的人放你回去我们就没法在这儿立足了。不过我们会好好埋葬你的。”
“我要是不是王爷的人呢?”
“你要是不是王爷的人我们只要你的金银就不会要你的命了!”
墨明智疑惑起来:“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好吧小兄弟我们告诉你省得你死不瞑目没办法到阎王爷面前告状。我们是桂北有名的四虎我是老大叫黑面虎。这位兄弟是老三叫青面虎。还有老二、老四他们在你身后不远处—个叫笑面虎一个叫白面虎。小兄弟你记住了别告错了人。”
墨明智回头一看果然身后不远处有两条汉子拦住了他的后路显然是有预谋来对付自己的。墨明智暗想:难道他们不是那伙追杀自己的人?是四个打家劫舍的强盗?可是他们在酒楼上为什么不怕生死敢与官府为敌为自己说话呢?便问:“你们是哪一门派的人?”
“门派!?老子兄弟四人什么门派也不是是黑道上的四虎。你别以为我们是什么侠义人士求我们放了你。”
墨明智说:“我不大明白你们怎么在酒楼上为我打抱不平的?”
“小兄弟其实我们是为你包袱中的金银打抱不平。”
“为金银打抱不平?”
“不错你身上的金银我们早看在眼里了!怎能让那五个差人弄了去?所以我们只好来一次打抱不平。”
“那么说你们真的不是追杀我的人是一伙拦路打劫的强盗了!”
黑面虎还想再说青面虎道:“大哥这小子傻头傻脑的早一点打了他好了!免得有人闯来又费了手脚。”
青面虎话音刚落后面的老四白面虎已出了信号说有人来了。
黑面虎一怔:“什么人来了?是那五个差人?”
墨明智也是一怔:难道那五位差老爷暗暗保护自己跟踪而来么?他回头一看又是愕异:山坳转出的那个人并不是什么差老爷而是自己在叠翠山峰上救过的那位中年儒生。他不是在桂林游山玩水么?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这时一个贼人早巳纵了过去—下像提小鸡似的将他提了起来带到黑面虎面前。这位儒生挣扎着嘴里说道:“你你你怎么不讲理的我走路又没惹了你你怎么捉了我来?这条山路是你们的吗?”
黑面虎说:“错你说对了这条山路正是我们开的。”
“什么!?这条山路是你们开的?怎么我上次南下走这条路没听你们说的?”
“上次让你白白通过了这次呀你得留下双倍买路钱。”
“买路钱!?你们是强盗?”
青面虎说:“大哥将他们都砍了吧!”
儒生一听顿时慌了手脚:“你你你们劫了钱财怎怎怎么还要命命的?”
黑面虎说:“先生算你走了恶运往日里我们只是要钱不要命今日我们钱也要命也要了。”
“不不大大大王求你放放过过我。我我我愿将所所所有的钱都交。交交给你们。”
青面虎说:“你这鸟先生罗罗嗦嗦老子先打你上路!”说时一刀朝儒生劈来。不知怎样他感到手腕一麻一把刀已转到了墨明智的手里。贼人们顿时傻了眼吓得往后退了几步惊愕地望着墨明智。
中年儒生神魂刚定也认出了墨明智真是又惊又喜:“小小小哥是你!?”
墨明智说:“先生别害怕这吧刀你拿着万一我顾不了你你可以和他们拼了。”
“不不。我我我一生最最最怕怕拿拿拿刀的。”
墨明智心想:玲姐说这位先生是位深藏不露的高人现在看来可不像呵!
黑面虎这时嘿嘿冷笑:“小兄弟想不到你是个会家我真看走了眼了。好我先跟你走两招。”
黑面虎在四虎中武功第一。他初时愕异墨明智夺去了青面虎手中的刀跟着又想:墨明智只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就算会武功也高不到哪里去。他能夺去青面虎手中的刀只不过是出其不意偶然碰巧罢了。而自己的一套刀法练了二十多年可以说在桂北没碰过对手就是连青鱼帮的帮主张洪也不敢将势力伸到全州来。
墨明智说:“我不想与你们打架我劝你们也不要在这里拦路抢劫伤害人命了。”
“好!只要你能赢得我手中的刀我黑面虎自会远走他处。”
“你这话当不当真?”
“小兄弟这么说你有本事胜得我了?”
墨明智暗想:难道你武功很好么?我胜不了你我可以跑可这先生怎么办?他不禁打量了一下周围的地形看看能不能带先生逃跑。
黑面虎见墨明智不敢回答目光在打量四周认为墨明智胆怯了一笑说:“小子你先出手吧但可别打算跑。今天你是怎么也跑不出我的手心的。”
笑面虎也认为墨明智胆怯了说:“大哥对付这小子何用你出手让我打他好了。”说完板刀—晃盖头朝墨明智劈去。他满以为墨明智即使能闪避也不过向左、向右和向后跃开而已。他怎么也想不到墨明智一个灵猴动作在刀光中骤然逼近自己不但刀为墨明智夺了去人也给墨明智轻出一掌拍飞了。当他身子还没摔下来时墨明智却一手挟起先生纵上了一棵高树上去。
笑面虎摔在地上时墨明智和先生已稳妥地坐在高高的树枝上。墨明智对儒生说:“先生你抱紧树坐稳小心别摔下去。”
这先生坐在高枝上吓得浑身抖一双手紧紧抱着树干说:“我我我怕。”
墨明智看得又好笑又好气说:“先生别害怕他们上不了这树。抱紧呵!要不我救不了你的。”
这时树下一位贼人惊叫起来:“大哥二哥的几根胸骨给这小子拍断不能动了。”
墨明智听了不由愕异暗想:姑姑教我这套分花拂柳掌法不是说只会制服对手不会伤人么?现在又怎么将人拍伤了?难道我刚才一时情急用了**掌法?可是我记得我用的是分花拂柳掌法呵!莫非这贼人摔下地时撞在石上将胸骨撞断说是我拍断的?
其实墨明智掌法没有用错笑面虎也没有撞在石头上。这事不但墨明智不知道就是扫雪也不大清楚。原来太乙门这套分花拂柳掌法是专门用来对付武林中一等—上乘高手们各种掌法以柔克刚借力打器化解对手的掌劲令对手内力耗尽从而知难而退。武林中一等一的上乘高手一般来说武功极高不易为分花拂柳掌法拍中就算拍中高手们往往内力浑厚真气护体也不会受伤。而笑面虎的武功只不过是武林中的三流人物而已内力平平怎顶得住墨明智一身奇厚内劲。虽然是轻出一掌用劲不到二成笑面虎也受不了胸骨又怎不断?正像武林中所说的上乘高手一招一式足可以伤人或取人性命。所以上乘高手一般往往不轻易出手。
墨明智正愕异时又听到黑面虎在下面吼道:“老四先将这树砍倒别叫这小子跑掉了!”这是黑面虎恐吓之辞。他心里知道墨明智轻功那么好是怎么也捉不到的但砍倒了树可以捉住那先生出气。
先生一听果然害怕起来:“小小小哥他他他们要砍砍砍树呵!”
“先生坐稳我下去拦住他们他们就砍不了。”
“他他他们有有有三个人呵!”
墨明智见先生害怕成这样更加不会是什么深藏不露的高人了恐怕连武功也不懂只是一般的文弱迂先生便再不回答跳下树来。黑面虎、青面虎正是要墨明智跳下来两把利刀早已对准了他。墨明智人在半空无从借力。黑面虎暗道:你这小子武功虽然好到底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始终逃不脱老子的手心。他狞笑一声:“老三先乱刀分了这小子为老二报仇。”
眼见墨明智要落在双把利刀尖上谁也想不到墨明智居然能凌空一个筋斗从黑面虎、青面虎的刀尖上掠过。同时脚一伸又将青面虎踢飞。青面虎一声惨叫摔出两丈多远跌落地上再也爬不起来。这种怪异的武功四虎从未见过吓得黑面虎和白面虎目瞪口呆半晌出不了声。
墨明智如一片残叶轻落地上问:“你们还要不要我的金子银两?”
黑面虎自问不是墨明智的对手哪里还敢出声。墨明智说:“好吧只要你们今后不再抢劫不再杀害人我就不会再找你们你们走吧。”
黑面虎抬起受伤的青面虎白面虎抱起断了几根胸骨的笑面虎狼狈而去。墨明智见他们一走再跃回树上将中年儒生抱下来。儒生再次感激墨明智第二次救了自己—条性命要跪下磕头。墨明智连忙扶着他说:“先生千万别这样我可受不起。”
“小哥你可是我的再生父母呵!我怎不拜谢?”
“不不别这样我只是偶然碰巧罢了谈不上相救。你要这样我只好跑了。”
“既然这样小哥的救命大恩我只有永远记在心上。对了小哥你尊姓大名能不能赐教?”
“我!?叫墨明智。”
先生奇怪:“什么!?你没名字?”
“不不先生我姓墨叫明智呀!”
先生一听好像恍然大悟似的:“原来小哥叫墨明智。”
“先生你呢?”
“我姓于名恭字舒生。”
“你叫迂书生!?”
“对对也有人称我为于秀才。”
墨明智听了心中好笑这位先生什么名字不好叫叫迂书生的?迂书生可是一般人对读书人轻蔑的称呼呵难道他不知道?便问:“先生你不是在桂林游山玩水么?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小哥说起来一言难尽我在叠翠山受了那么大的惊恐再也不敢在桂林玩了连夜雇了一辆马车来到全州。”
“那先生今次怎不坐马车的?”
“嗨!都怪我一生好名山大川想沿途欣赏五岭的风光便不再雇马车步行过五岭。想不到碰上了剪径强盗。要不是小哥你这次我真的没命了。小哥你怎么也在这里的?”
“我要去衡山。”
“去衡山!?那太好了!我也正想去衡山玩玩。衡山是五岳之一雄伟奇秀。小哥我们正好同路呵。”
“先生出来只是为游玩名山大川的?”
“是呵!我一生没别的嗜好就喜欢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我打算看完桂林山水、南岳衡山然后沿长江西去四川逛逛峨嵋山也不枉这一生了!”
墨明智听了不由心中一动暗想:我正想去四川峨嵋山不如跟随这位迂书生去不好?这样我就不用沿途向人问路了。但又想到有人追杀自己要是那伙人看见我同这位先生在一起不累了这先生么?墨明智正犹豫间于舒生又说:“小哥我正愁一个人去衡山寂寞没人谈话。要是我们结伴而去那更是不亦乐乎哉!对了要是我们结伴而行一路上怎么称呼呢?小哥这样好不好?你就作为我的弟子我是你的先生这样就没有人注意我们你说好不好?”
墨明智猛然想起玲姐叫自己扮成各种人我何不扮成这位先生的书僮跟随他上路?
于舒生见墨明智不出声一下想到对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连忙说:“该死该死我怎么这般唐突和大胆妄为的?不行不行!”
墨明智一怔问:“先生有什么不行了?”
“小哥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却要恩人做我的弟子不大胆妄为么?”
“噢!先生别这样说。我就作为先生的书僮伴随先生好不好?”
于舒生睁大了眼睛:“什么!?书僮?我岂不是更加罪过了么?”
“要是先生不答应我就不敢跟随先生了!”
“小哥!你为什么不做我的弟子?”
“先生不瞒你说我没读过什么书连字也不多识几个若作为先生的弟子别人一问我什么也不懂别人不暗暗笑骂你不会教弟子吗?而且也更加引起人的怀疑。”
“不错不错!”于舒生沉吟了一下说“小哥这样吧先委屈你作我的书僮一路上我教你读书写字再以师生相称好不好?可惜我们只结伴去衡山要是你能随我去四川峨嵋就更好了。”
“先生那我就跟随你去四川我也想去峨嵋山玩玩的。”
于舒生大喜:“这样真是太好了!想不到小哥竟是我同道中人亦爱游山玩水。小哥你既然作为我的书僮我总不能小哥小哥的这么叫你我叫你为‘明儿’好不好?”
“好呀!那我怎么称呼先生才好呢?”
“唔!我姓于名恭你不能直接叫我为于恭称老爷主人太过俗气称先生又成了我的弟子这样吧你称我为阿恭吧!”
“阿公!?”
“不好吗?”
墨明智心里好笑你这个名字顶会占人便宜的年纪不老就想做人“阿公”了。可是先生的名字这么古怪不这样叫叫什么好呢?便说:“先生那以后我叫你为阿公啦!”
“对对!明儿我们上路吧。”
“阿公!你的背包让我来背吧。”
“这——!”
“阿公!你包袱里有很重要的东西么?”
“不不我包袱里只是两套衣服和两三本破书。”
“阿公那你为什么不让我背的?”
“明儿我怎好意思要你背的?”
“我是你的书僮呀不为你背人家看了不奇怪么?”
“不错不错!明儿那就辛苦你了。”
“阿公你包袱不重有什么辛苦的?要是你走路走累了我还可以背你跑哪!”
于舒生心想:这个小哥武功好心地好为人也好我要是真有这么个弟子就更好了!便说:“明儿包袱不重但我那两三本书却是顶重要的。”
“哦!?什么书这么重要?”
“那是我一生的心得写出来的书要是丢了我一生心血就白白浪费了。”
“阿公你放心我丢不了的。”
“明儿那你要小心哪!”
于舒生将包袱取下来交给墨明智背上。墨明智心想:这个先生还会写书哪!那他的学问一定是很好的了我跟他读书写字也不错。墨明智自幼家穷没办法读书就是想读深山里也没人教。每每他跟随爷爷下山卖猎物时看见跟他一样大的孩子读书心里非常的羡慕。想不到现在跟随了一个会写书的先生这真是太好了!想到这里墨明智对于舒生更尊敬起来问:“阿公你真的教我读书写字吗?”
“真的真的怎么不真呵!只要你肯学我什么都教你。”
“阿公!那我多谢你啦!”
“不不你两次救了我的命我正愁没机会报答你哩!”
他们一边说—边在山道上慢慢走。从全州到黄沙河小镇不过五十多里却足足行了一天直到天黑才找到客栈投宿。如果光是墨明智一个人转眼便可以到达了。可于舒生是个文弱书生还要沿途观赏山色走路简直可以将蚂蚁踩死。从黄沙河小镇到永州府的所在地零陵又走了两天多才到。墨明智心想:这样的走法不知几时才可以走到四川到时可别误了我和兄弟相见的日子。便忍不住问:“阿公我们这样的走法几时才可以到得了四川成都的?”
“哦!?你要急着赶去四川么?”
“唔因为我与我兄弟约定明年四月我们在成都见面。”
“噢!明年四月有一年的时间哩!不急!不急赶得到。”
“阿公我们去四川要走多久?”
“唔要是山路顺风顺水不出意外半年时间我们便可以在四川成都游武侯祠了。”
墨明智一听便放下心来暗想:既然这样我就不急于赶路啦!跟随先生到处玩玩也好起码投宿住店吃饭买东西我不用担心有先生作主。
于舒生说:“明儿明天我雇条船去衡山好不好?”
“雇船!?我们不走路么?”
“明儿走路太辛苦了而且从这里去衡山沿途没有什么名山好看不如坐船看看湘江两岸的风光还好得多又不辛苦。而且我在船上可以教你读书写字呵!”墨明智大喜:“阿公!那我们坐船吧。”
“明儿你别太过欢喜我教起书来很严厉的你学不好我会打你手板心的。”
“阿公我学不好你只管打我手板心好了!”
“到时你可不能怨我。”
“阿公你教我读书写字是为我好我怎会怨你的?”
“好我们就这样讲定了。到时你怨我也好骂我也好我可不愿落得个为师惰之名。”
“阿公怎么叫为师惰的?”
“明儿因为有这么两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我不教则已一教必严。”
“阿公你严厉点才好。”
第二天于舒生在街上买了三本书一本是《百家姓》一本是《千字文》再有一本便是《增广贤文》。又买了一些笔墨纸张和一副围棋便到江边雇请一条不大不小的船向衡山出了。
墨明智第一次坐船也是第一次坐这么一条在他看来最华丽的大船舱板油得亮格子花窗挂着绿色的绸窗帘有卧室、前厅、后舱他感到异常惊奇和新鲜。想不到江上的一条船都这么华丽与他过去所住的茅屋山洞真是天渊之别。当他走进船舱对几乎吓得他不敢乱动说:“阿公!这条船好华丽呵!得花多少银子?”
于舒生一笑:“明儿钱财身外物管它多少当用便用只要别乱花就行了!明儿从今天起你要开始读书了。我先教你读这本《增广贤文》它里面有不少很好的格言会教你如何为人处世增长见识。”
“是阿公。”
“我先教你读二十个句子你要记住。然后我给你一炷香的时刻自己念熟记到了时刻你要背给我听知道吗?”
“知道。”
“好!”于舒生便摊开《增广贤文》从第一句“昔时贤文诲语谆谆。”一直念到“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为止。念一句解释一句又叫墨明智跟自己读三遍然后点燃了一支香插在桌上说:“明儿香点完了你便要背给我听。背不出小心我打你的手板心。”
墨明智心里感到有些毛问:“阿公!要是有些字我还认不得和不懂怎么办?”
“你不认得或不懂在一炷香的时刻内可以走来问。”
“阿公!‘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无古不成今’我明白但‘观今宜鉴古’我就不大明白而‘鉴’字是什么意思的?”
“鉴者镜也。在这里不单是说一面镜子教人识别真伪而是说观察今天的事往往应该以过去生的事情作为警戒和教训。比如在全州那个拦路打劫的强盗他在酒楼上为你讲话似乎是仗义直言为你打抱不平。其实他用心险恶不但想谋夺你的钱财还想要你的命。说起来这种事这种人在古代就不知有多少了!众所周知的莫过于三国时的曹操了他挟天子而令诸侯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汉朝为了天下百姓其实是为了自己为了曹家而夺天下。这种人比公开反对汉朝的人还来得更可怕。所以说‘观今宜鉴古’就是这个意思。明儿你今后交朋友应多小心。正像这本书后面所说的:‘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现在你明白了吧?”
“噢!阿公我明白了。”
“明儿我再提醒你一下。古人的话未必全都是好的就是这本书也有些话不对。比如‘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这句话就不对。还有它以后又说什么‘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一句更不对。”
墨明智问:“阿公它怎么不对了?”
“明儿什么命也时也我就完全不信。这两句话教人逆来顺受什么也不用努力只等命运安排甚至一些险恶的人存心害你杀你你也听之任之认为这是自己命该如此你信吗?”
墨明智困惑了:“阿公既然这本书不好你为什么还教我读呢?”
“噢!明儿怎么能一好什么都好一坏什么都坏的?一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书也是这样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好的我们接受坏的我们抛弃可不能一竹篙打倒了一船人。再说你读这本书先可以认识字而且这本书好多话都是好的教你今后如何待人处事呵!”
“阿公我知道啦!好的我听坏的我不听?”
“对对。不过这本书你一定要背熟要多问学问学问学就是要多问才能学得好。千万不能食古不化囫囵吞枣。这就是我要说的。古人的话未必全都是对的不能全都听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懂吗?”
“阿公我懂了。”
“好!你坐到那边窗口的桌上好好地用心读吧——呀!一支香已点完了。明儿再点一支香这支点完了我就要你背给我听了。”
“是!阿公。”
墨明智像个小学生似的坐在窗口下一句句默读起来。于舒生奇怪了:“明儿你怎么不读的?在想什么?”
“阿公我是在心里读呀!”
“不行要读出声来读错了我可以及时纠正你。你默读我怎知道你是读还是心想什么的?你别打算偷懒。”
墨明智心想:我怎么会偷懒呵!我默读到时能背出来不行了么?一定要读出声吗?但阿公这么说他只好大声一句句朗读起来。
一炷香快点完了于舒生问:“明儿你读熟了吗?读熟了过来背给我听。”
“阿公我读熟啦!”
初时于舒生以为墨明智从来没读过书而且年龄已接近成年人了理解力好记性不一定好一下教了他二十句恐怕会背不出来。想不到墨明智居然一字不漏地背诵了出来不禁暗暗点头:看来这愣小子记性不错呵!怪不得他年纪轻轻练得了一身出奇的好功夫。好这次我多教他几句看看他能不能背诵出来。于是又教又讲解从“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一直教到“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一共三十二句比上次多了三分之一。没想到墨明智也只是在一柱香的时刻内又一字不漏地背诵了出来。
于舒生惊奇了难道这愣小子有过目不忘的天才?还是他以前读过了这本书?问:“明儿你以前是不是念过了这本书?”
“没有呀!阿公我是第一次读的。”
“哦!?那你怎么能在一炷香时刻内背得出来的?”
“阿公你不是要我在一炷香时刻内背吗?背不出你要打我的手板心哪!”
“不错不错你以前也没听人念过?”
“没有。不过像‘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我听人说过而且刚才阿公也说过‘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这句话呀。”
“那么你都记在心里了。”
“是呀!”
“好!明儿我现在教你一百句你能不能背诵出来?”
“这——阿公你教吧要是我背不出来求阿公别打我的手板心。”
“那可不行但我可以给你两炷香的时刻怎么样?”
墨明智想了一下:“好吧阿公我试试看。”
于舒生为了要看看墨明智有没有过目不忘的天才真的一下从“莺花猫犹春光老”这一句教到“茫茫四海无人数那个男儿是丈夫”足足一百句。
出人意料之外墨明智也是用一炷香的时间全部将它背诵了出来。更叫人惊奇的是于舒生叫他将书中的意思讲解出来墨明智竟然也是一字不漏地将于舒生说过的话讲了出来甚至连于舒生在讲解中咳了两声也照样咳了出来。于舒生惊奇得几乎呆住了!他眼前这个愣小子到底是个什么人?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投胎转世也不可能有这样惊人的记忆力。三国时候有位张松能过目不忘他不大相信认为是夸大而已。现在活生生的一个墨明智就站在眼前他不能不相信天下间真有这么样的奇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