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 器宇之争(2/2)
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如遇霜雪天灾,蒙古各部民众活不下去,也就不管什么季节,都要到大明境内抢上一番。
蒙古各部一直实行全民皆兵,青壮男子都有从征的义务。今年三月份,得知明朝要举行“射天狼”军事演习而始,俺答就集结了各部兵马,一直拖到了五月份,其后又得到了明朝皇帝要“巡幸”草原,参加那达慕大会的消息,他不得不又再次下达了最高等级的征兵令,将各部青壮男丁全部征召备战,放牧之事就只能靠老弱妇孺承担。事关整个部族生死存亡,至于会不会影响放牧,部族民众有没有足够的口粮越冬,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不过,大明皇帝虽说当面点破了个中关节,但还是说他征的是“民夫”,算是给他留了几分颜面。
看出了俺答的尴尬,朱厚熜说:“不说日后如何,只是今日草原聚会,贵部耗费的牛羊怕有上万只之多吧!这笔费用自然该是由朝廷来承担,但朕料想你定不会接受,只能以你受封王爵的名义多多给予赏赐,算是给贵部的一定补偿。你也知道,朝廷的办事效率可不敢恭维,这么大的一件事,一来二去总得要花上一段时间。但朕说到做到,至迟不过秋天,就以粮食布帛偿付,绝不让贵部民众今冬没了生计。”
“谢陛下!”俺答突然跨前了一步,面向本军阵营,大声喊了一声:“儿郎们!”
满场寂静了下来。
俺答大声说:“大家跟我出来也快两个月了,我晓得你们心里都在挂念着自家的羊群。今日恭迎大明皇帝圣驾之后,除了本王的亲卫和报名参加那达慕大会的勇士们,其他的人都可以回家,照顾自家的羊群,坐在自家的帐篷里喝茶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鞑靼兵士一起欢呼起来。
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朱厚熜狠狠地瞪了俞大猷一眼,低声说:“朕本来可以在史书中留下何等浓墨重彩的一笔,全被你搅和了,竟被俺答那厮抢了先手,倒显得朕的器宇度量还不如他这个北虏酋!”
俞大猷腆着脸笑道:“微臣不想青史留名,只惟愿圣驾平平安安返回国内,微臣就能交卸这天大的干系了。”
“好啊!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却还在顶嘴!”说着,朱厚熜突然笑了:“看你俞大猷有没有胆量不顾及朕的颜面,让朕失信于天下!”
俞大猷不由得一愣,只见朱厚熜也跨前了一步,大声说:“朕到草原,等若回到自己的家中,又有顺义王及诸位勇士护卫朕的安全,也不必要这么多人前呼后拥、护持左右。朕宣布,明日一过,大明军队只留五千人,其余部曲全部拔营回师。”
或许真的是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被俺答“抢了先手”的故,朱厚熜的表态未能象俺答刚才那样赢得满场如雷的欢呼声,让他不免有些气馁,就又加了一句:“日后朕若再来草原做客,带的就不是这些全副武装的军人,而是大批儒生、医师、工匠,让他们向各部民众传承科技文化知识,帮助各部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展,让蒙古人民也能象汉族同胞一样,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俺答率先跪了下来:“谢大明皇帝隆恩!”
鞑靼兵士们这才跟着一起跪了下来,参差不齐地喊道:“谢大明皇帝隆恩!”总算是给朱厚熜圆了场。
俞大猷也只好跪了下来,带着自己麾下的将士一起谢恩颂圣,心中却在暗暗叫苦:皇上如此意气用事,只留下五千人马随行,圣驾安危又该如何维护?</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