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幕后交易(2/2)
这就是所谓的“书院”,是贵族、武士用來读书的小屋。后來,人们把建有这种小屋的建筑都称为“书院”,已成为带有最鲜明的室町幕府时代特色的建筑。
与明朝的官绅士子一样,书房对于日本贵族、武士们來说,是一个相对私密的地方,非至交好友或亲信部下,不得入内;甚至,相对于讲究清寂幽雅的茶室,书房更适合商议一些机密之事。而在此前,汪直在委托川崎正诚孝敬给细川信元两千贯见面礼之时,也托他向细川信元转达了对幕府提出的三项请求:第一,海外贸易由幕府政所统一掌管,來船必须请得政所给予符验方可交易;第二,各国未经幕府将军同意,不得私自造船出海;第三,禁止各国制造、贩运铁炮。这三项请求都非同小可,自然需要在一个相对保密的环境中好好“商议商议”。
既然主动表示换个地方说话,那就表示要具体协商其中的条款和条件了,汪直情知大事大有希望,已经越來越接近成功了,自然喜出望外。
果然,进了书房,在榻榻米上跪坐之后,细川信元开门见山地说:“五峰先生,阁下托川崎君转达的三项请求,其二各国不得出海与其三禁产铁炮之议,鄙人觉得确实都是适当之举。但是,对于限制外番海商前來我国贸易一事,鄙人与松本君等有关之人商议再三,都觉得十分棘手啊。”
细川信元这样说也在情理之中。当初提出这三项请求,也是朱厚熜与高拱和汪直君臣三人反复商议的结果。限制战国大名们私自造船出海,参与中日贸易而牟取暴利,可以使幕府从经济上削弱和控制各个战国,有利于加强幕府的统治,这也是日后德川幕府施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从幕府的立场出发,是十分愿意这样做的;而禁止生产铁炮,也符合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要求,,一个卑贱的农夫手持铁炮就能轻而易举地杀死最英勇强悍的武士,对于崇尚武力、视刀为灵魂和象征的武士來说,是一件多么令人难堪和愤怒的事情,也能得到幕府和象武田信玄这样正统的战国大名们的支持。但是,限制外国商人前來贸易,幕府就无法得到生丝、瓷器等高档消费品來满足将军府和皇室所需;更无法从海商往來贸易中收取赋税,确实不是那么容易为人所接受的。
不过,汪直还是从细川信元的话语之中得到判断:他只说“棘手”却未断然拒绝,表示他其实并不反对此议,而是不愿轻易答应,好趁机漫天要价。汪直既然有备而來便不怕他狮子大开口,低头施礼:“祈请管领大人周全。”
细川信元却并不直接开价,而是话锋一转,说:“军国大政,皆由天皇与幕府将军殿下共同裁夺决断,鄙人只是将军门下的一位臣属,只能将阁下请托之事转奏义辉殿下,至于义辉殿下能不能应允,鄙人也沒有把握。不过……”
说到这里,细川信元停了下來,看了汪直一眼,才接着说道:“听说你是大明朝的官员,司职锦衣卫副千户,官阶从五品,也算是职位不低的公家人,恳请贵国改易开放海禁的国策或许很难,求得一道给予鄙国天皇或将军殿下的敕书应该还是很容易的吧。你该知道,贵国大明朝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都曾遣使來鄙国宣诏抚慰,鄙国第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殿下接受了敕书,自愿为臣,奉贵国为主,十年一贡,永世不绝。有贵国皇帝和政府的敕书在手,鄙人也好说服义辉殿下接受你的请求。”
汪直心中不禁一凛:这个老狐狸,果然要探我的底细了,幸好吾皇圣明,早就料到了此节。
当日与高拱、汪直商议日本问題,朱厚熜就曾提出,日本人天生欺软怕硬而又敏感多疑,汪直在日本活动期间,可以亮出自己明朝官员的身份,使那些日本人不敢小觑他;但在请求幕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之时,却又要尽量淡化自己的官方色彩,免得引起他们的警觉,窥破明朝想要把持日本经济命脉的真实意图。这既是为了保证大计的顺利实施,更是为了保护汪直的安全,朱厚熜反复叮咛他一定要依计行事。
因此,汪直装做十分尴尬的样子,俯在地上,说:“不敢欺瞒管领大人,鄙人只是我国一名普通的海商,机缘巧合受到我国皇帝的垂怜眷顾,赏了功名冠戴,其实并不算是朝廷命官。再者,赴海外宣敕抚慰,向來是我国皇帝派出亲信内臣或朝廷礼部高官,鄙人人微言轻,不堪当此大任……”
细川信元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语气也冷淡了下來:“那么,这事就不太好办了啊……”
有那么一刻,汪直几乎要改口答应他的要求,但想到皇上的一再叮嘱,还是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说:“管领大人还有什么别的吩咐,在下必定尽力而为。”(劫后佳节,三更庆祝)(劫后佳节,三更庆祝)(劫后佳节,三更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