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说客(2/2)
不得不承认,韩国人的诸多付出最终在中国还是相当程度上地改善了韩国人曾经留下的坏印象,也令很多中国人对其有了些好感,一部分官员也在不同的场合下,为韩国人说起了好话。
,阴先生实在是太客气了。”朴相树笑道,“若不地推动中国援助日本,将妖族阻截在了九洲岛上,恐怕早在几个月前,日本全境就已经陷落,成为了妖孽横行的鬼蜮。做为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我们届时自然是首当其害。从这一点上来说,阴先生可谓是我们韩国人的恩人。”
阴天乐一边让人送上茶水,一边客气道:“哪里,哪里,朴部长实在是太夸奖我了。对日援助一事,在下不过是微出薄力而已,真正威慑妖族的还是青城、一心宗等派的长老弟子们,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朴部长若是有心想与他们结识,可以请郑先生为你们指引,这些门派中,他可是有几个熟悉之人。”郑少国不禁用埋怨的眼光瞪了阴天乐几眼,这话一听就是阴天乐在有意推诿,想把这三人推到青城或一心宗去。他轻飘飘的几句话,搞不好他郑少国就得陪同这三人辛辛苦苦地赶往其他门派的驻地。虽然的确如阴天乐所说的那样,他是有几个算得上认识的修行者,但是一来在派中地位不高,说起话来毫无用处,二来,要论起双方的熟悉度来,恐怕还不如阴天乐。
那朴相树既然身为韩国外交部的副部长,又曾经在中国生活过多年,对中国话又说得如此地流利,对于阴天乐言谈中的推诿之意自然听得是一清二楚,只是老家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接着就是一连串的高帽和马屁如同那长江水般滚滚而来,令阴天乐不得不怀疑他能任这外交部副部长一职中拍领导马屁的成份究竟有几分。
“阴先生,中韩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周武王起兵灭商后,商朝的臣子箕子拒绝向周朝称臣,于是就带着商朝的余民迁移到了朝鲜半岛,而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先祖就与贵国北部当时的燕国有了密切的交往,而在之后的数千年里,中国和朝鲜半岛始终有着密切的交流,而中国一直是朝鲜的宗主国,接受当时朝鲜国王的年年朝贡,而我们朝鲜也无疑是中国历朝历代中众多藩国中与中国最为亲近的属国,就连当时的朝鲜国王登基,都要得到贵国皇帝的册封才算是名正言顺。而且为了抗击日本人的入侵,历史上我们两国曾经多次协手做战,这些往事我们国人从来不曾忘记过。”朴相树一脸深情地说道,“与狼子野心的日本人相比,中韩两国才是真正的友好邻邦,友谊地久天长。”
阴天乐鄙夷地抬了抬眼,这老家伙还真是敢说啊。当中国一统时,朝鲜的确是个比较乖巧的属国,但是每当中国陷入内乱或者说有异族入侵时,趁火打劫的也是他们朝鲜。只不过在中国现在的历史书上,碍于与朝鲜的邦交关系一般不会提到罢了。但是真正有心人,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史书中,可以明确而清楚地找到诸多的证据。
就高丽而言,自魏晋以来,就趁中国内乱之机向西北大举的扩张,经过多次与曹魏和鲜卑慕容氏等几致亡国的生死大搏斗,方控制了辽河流域。要知道占据辽河流域,对高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可以同其他国家争夺对东北民族的控制;其次,获得大量肥沃的农耕地,以补国内之不足,增强经济实力;复次,可以在此招降纳叛,招劳力,吸引人才,直接导入中原先进的文化制度和科学技术;再次,利用辽河流域易守难功的地理环境,屏藩本国。历史一再证明,失去对辽河流域的控制,高丽便难于抵御来自北方的压力。因此,争夺辽河流域,乃是高丽重大利益之所在,驱使其在那数百年间一旦有点机会便不惜冒国家倾亡的危险,一再地同中国或其他北方民族争夺对该地区的控制。
而其后的五胡乱华时代,宋辽对峙时代,明元对抗时代,东北三省的大地上都留有着当时朝鲜也就是高丽军队的足迹。最为可恶的就是明朝将蒙古人从中原赶回草原后,当时占据着东北的朝鲜企图以替明代管的名义继续把持对东北的控制。明初之后,由于两国间的实力差距过大,朝鲜才老老实实地缩回到了朝鲜半岛,做起乖巧的中国属国来。结果让朴相树这样一说,不明白其所以然的人必然会受其蒙蔽,还真得以为中韩两国世世代代地友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