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2/2)
就在这种指导思想的作用下苏军明显加快了在北海道战场的各方面推进度。截止到二十三号苏军十二个集团军先后在雅内周围地区登6并迅即展开了对日军防御纵深地带的突进。由于炮兵、装甲兵部队的成功登6有了重火力支持的苏军步兵进展神天盐、枝幸、坟别、士别等日本北海道一系列的城市先后被苏军攻克。
但是随着战役的推进尤其是在成功的夺取了北海道重镇旭川的门户士别之后苏军的进攻开始变的缓慢下来。北海道这个地方地势是中部高四周低火山密布整个岛上山地面积占据全岛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还要多。
当苏军拿下士别之后战线已经基本推进到了北海道的腹地在这种多山的地形环境下他们再次面对曾经在朝鲜战场上面对困难局面那就是要同隐藏在山中的日本武装力量进行山地野战。毫无疑问这种战争是苏军最不喜欢也最打不习惯的往往在夺取一个日军建有暗堡的山头时苏军都要付出惨重地代价才能最终获得胜利。最为严重的是。这次同当初在满洲时作战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是在日本的国土上作战苏军当初享有的那种来自于民众的支持已经没有了与此相反的是他们还要时不时的提防那些武装起来的老百姓的突然袭击。
很显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苏军绕开那些敌人所盘踞地一座座山头直接继续向纵深方向实施推进的话那么随着他们在战场上地推进其后翼运输补给线。将时刻遭受到强大的威胁因此。避实就虚地进攻策略是不可行的。更何况在这里被围困在山上的日军小股部队也不容易被困死。毕竟他们能够从附近的城镇、村落里得到补充。苏军目前所遭遇到的困境咋一看上去就像当初日本入华时所遭遇的困境差不多。
如何解决目前这种环境下的困境?对这个问题以崔可夫为地苏军高层指挥官们经过了一系列的探讨最终也未能得到一个很切实可行的方案。在万般无奈之下崔可夫开始考虑战役最初时候楚思南所提出来的那项建议即尝试着让抗联的部队。在这场战争中挥更多的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人在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地近十年时间里积累了大量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战争策略他们所明出来的各个战术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却创造出一系列地经典战役。如果在这时候动用那些抗联的参战部队。由他们这些富有游击战经验的士兵去对付狡猾的日本人想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有了这个考虑之后崔可夫并没有直接付诸实施。而是事先向楚思南做了汇报以听取他这位统帅的最后意见。很显然其后所生的一切证明了崔可夫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楚思南对他的这个提议非常重视。
就在苏军持续向北海道纵身推进的时候楚思南以个人的身份在科尔萨科夫约见了以为他所熟悉的信任抗联最高指挥官并就崔可夫的提议征求了这位指挥官的个人意见。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会谈中楚思南真正了解到了这位以狠辣著称的指挥官是多么的决绝他从各个角度为楚思南分析了对付日军所谓游击战的弱点以及要想对付他们应该采取哪一种策略最为稳妥。
按照这位指挥官的分析日本同中国的情况迥然不同中国国土幅员之辽阔物产之丰富绝对是日本那弹丸之地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辽阔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大规模的游击战才真正有运作并逐步展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在中国敌后战场所进行的游击战是自己独立生存体系的游击战简单讲就是敌后根据地都是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的中国的游击战之所以能够进行数年之久同这份自给自足是绝对分不开的。
而反观日本的现状呢他们一没有辽阔的游击战场二没有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三没有充足的国内资源像他们这样的游击战似乎只能用“没前途”这三个字来形容了。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负隅顽抗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苏军的进攻造成威胁完全是因为占据着牢固工事以及有利的地形。说白了这就和占山为王的土匪没有任何区别了。
至于说要如何对付他们那也并不困难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对付游击战的那一套完全可以拿来用到他们自己的身上而且想来应该很有效果。
当然鉴于时间关系“蚕食”那一套就没有必要去搞了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三光政策”也并不可行但是“清乡”政策却很有必要实行一下。“集村并户”将北海道复杂山地地区的平民集中起来以大型的、受军队管制的集镇取代原有的散布村落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日军散兵就地取得粮食补给的可能性从而也就等于是消灭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民众基础。
北海道作为日本极北地区的一个行政区划原本在这里生息繁衍的人就不是很多而且大部分还都集中在外围的沿海地区其内6山地地区原本的居民就不是很多。因此从这一点上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集村并户并非是一个多么浩繁的工程。
与抗联指挥官的一番深谈令楚思南最终下定了决心尽管他知道在实行这项政策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当地居民的反抗流血冲突的时间也不可避免的会生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也顾不上那么许多了。更何况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日本人自己明出来的如今反过来用到他们自己身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嘛《旧约》里还有一句话叫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呢。
就这样在前线的战斗仍旧在持续进行的时候在占领区内大规模的、强制性的“集村并户”行动相继在以枝幸、士别、坟别为中心的地区内展开。随着每一场战役的进行每一次战场的推进都有数以万计的本土居民被集中起来驱赶到后方那些临时建立起来的居留地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圈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