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体制下的危机(2/2)
“你知道吗我直到现在还在怀念那一段美好时光。在列宁同志的领导核心里分歧与争议从来就没有消止过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甚至与不同的思维方式都能够得到生存与展的空间。毫无疑问托洛茨基在思想领域的若干问题上同列宁同志有着严重的分歧;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早在伟大的十月革命之前就同列宁同志争执不绝;布哈林他甚至曾经为了反对签署《布列斯特和约》而主张对列宁同志实行‘兵谏’。可是对他们列宁同志仍旧是始终如一的包容并且信任甚至在临终前还提议由他们中的某个人接替自己的位置。”
“列宁同志的伟人风范很难有人能够及的上。”楚思南说道“他所力主的就是一种纯粹的苏维埃民主执政方式在他看来权力的过分集中就如同是掩藏在苏维埃政权基座下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图哈切夫斯基的脸上闪过赞许的神色不过随即又被一丝恼怒所取代。他沉声说道:“可惜的是列宁同志所搞得民主太广泛了他甚至把选择自己接班人的工作也以民主的形式来解决。他也许永远想不到在他过世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他当初所中意的几位同志就统统被人灌上了一个个莫名其妙的罪名并最终被枪决了。他当初所反感的一切诸如权力集中、个人崇拜、党内迫害甚至于俄罗斯大民族沙文主义都被那个并不被他看好的继任者不遗余力的推行。看看吧我们如今的党和国家还有共产国际成了一副什么样子?机构臃肿运转不灵效率低下;权力过分集中监察监督体系成为了好看却无用的摆设;党政不分职责不明党的机关竟然包办代替了政府分内的一切工作;官僚主义蔓延横行肆无忌惮;共产国际成了大国沙文主义的演习场家长作风体现无遗。更有甚者甚至连我们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都变了味道我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完全取代了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联盟院的职权曾经的无产阶级兄弟现在的加盟共和国竟然成了二等公民国。这是什么?这又意味着什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繁盛吗?!”
图哈切夫斯基在窗前来回走动两步然后喝道:“不这不是繁盛我已经从这其中看到了衰败的迹象看到了苏维埃政权分裂瓦解的危机!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扭转而且必须是彻彻底底的扭转!”
图哈切夫斯基的话让楚思南禁不住精神一镇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新人的主要国家领导人图哈切夫斯基已经认识到了苏联政权体系以及苏联上层决策者们思想上潜在的巨大问题准确地说是潜在的巨大危机。在历史上何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由于经济、军事上的极度繁荣使得这种危机被暂时性的遮掩起来。不过危机除了解除之外就只能爆强制性的遮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及至博列日涅夫下台到后来的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再到最后的戈尔巴乔夫这种在苏联政权体制下潜埋的巨大矛盾终于不可遏止的爆出来。苏联解体的直接诱因是戈尔巴乔夫实施的“新思维”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之所以进行改革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导致的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政党民主生活的日益匮乏、各加盟共和国日益显现的离心倾向等等这些矛盾并不是在戈尔巴乔夫当政之后才出现的它们由来已久追本朔源可以从斯大林时期找到根源。
楚思南感觉既然现在作为列宁主义坚定追随者的图哈切夫斯基认识到了这些危险那他会怎么做呢?是随波逐流将斯大林时期的集权形式、家长作风延续下去还是力挽狂澜一举破除如今这种不堪的局面?
从他刚才所说的那些话来看楚思南觉得图哈切夫斯基似乎是选择了后者可是既然他不打算专权那为什么又要不遗余力的提拔自己?难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