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2/2)
不过此事的确是个问题。如果各种机械普及开来之后,必然造成大多数人失业,甚至危及其生存。但是话说回来,倘若将这些产品卖与国外,便可缓减这种矛盾,这正是市场扩展的道理。这样看来,对外远洋贸易更是显得空前的迫切了!
此时,众工人已将纺车调试完毕。范东来道:“校长,下官这就命人取些材料试试这纺车,如果成功的话,便可以小批量制作上十几台了。”李不伟摇了摇头,又在那里想得出神,显然其心思却并不在这纺车上面。范东来看得茫然,又听李不伟道:“范大人,纺机与织机的事回头再说,眼下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你且与我详细讲一讲。”范东来听得一怔,心想眼下最大的事不就是纺车么?前几天李校长还着急得不行,要实验室尽快制造出纺车的样品,如今竟然又有了比这更重要的事?但他看李不伟神情,显然其所说的那件事是更为重要,便随着李不伟一同走进了屋内。
李不伟道:“范大人,还请你将目前大宋的造船与航行能力详细说一下。”范东来闻言,忙将自己知道的一一讲了出来,心里却奇怪为何李校长忽然对船只感兴趣了。
因为宋朝的四大明,使得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通常远洋航行的商船有六层桅杆,四层甲板,至少十二张大帆,可以装载一千多人。正是有了如此能力的船只,南宋的商船已航行于各地,最远已到达非洲东部。
李不伟听罢半晌不语,心想范大人所讲的这些,我早已知道了,看来书中所记载确定无误了。又问道:“如果船在海上航行,如何测定其所在的位置?”范东来道:“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通过罗盘、以及天体与地平面的角度和位置来确定的。”李不伟点了点头,又详细问了船的结构、航、载重等细节,范东来逐一作答。李不伟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因为在他看来,目前宋朝的船与几百年后哥伦布现新大陆所用的船相比,不仅在尺寸上大了许多,而且航也要胜出一筹。如果再制造出六分仪甚至陀螺仪,然后给船加上蒸汽机辅助动力,要实现跨洋航行已不是问题了。
李不伟越想越兴奋,忽然问道:“范大人,大宋的造船厂有多少家?离此最近的造船厂有多远?”范东来稍一思索,道:“临安府、建康府、平江府、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都有造船厂。目前大宋有三个船厂能造出大船,其中一个就在临安,另一个却远在广州与福州。”李不伟喜道:“既是如此,咱们今天就去看看临安造船厂!”
造船厂沿海而建,距离临安有很一段路程。李不伟与范东来赶到之时已近下午。二人下得车来,李不伟远远望去,只见这船厂规模甚是宏大,周围又种植着大片桐油树和棕树,正是造船的上好木材。
临安造船厂的负责人名叫方稳,刚才早已得报,李大人与范大人要前来查看,已是等候多时,正好陪在李不伟身边做些介绍。
此时正有一艘大船下水,李不伟与范东来显然来的正是时候。方稳道:“李大人,这艘船有一万两千料,船长二十六丈,而且船上还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是水手就有数百人之多,而且船上可以存放一千人近四个月的粮食与水。”李不伟听得吃了一惊,在他记忆中,一直到明朝才有了过二十五丈的船,难道是自己记错了,还是尺寸单位换算有误?虽说自己对造船的一些重量单位搞不清,可这长度却是记得清楚。范东来在一旁悄声道:“校长,此船载重约有一百万斤,也就是约四百吨的载重量。”
李不伟又是一惊,虽然他早已知道了这些数据,但如今听到有人亲口说了出来,又是另一番感受了,忙问道:“方大人,造一艘这样的船需要多长时间?”方稳道:“造一艘这样的船,大约需要两年时间。如果是战船的话,由于要安装投石机与火弩等武器,时间会更长些。不过因为大宋有多家船厂都可以造这种船,每家船厂又有多艘船同时在造,因此每年都会有近百艘这样的船下水。如果算上其它较小的各种船只,每年总共可以造出近万艘了。”
李不伟忙道:“方大人说得再详细些。”
方稳点了点头,略思路,又接着道:“大人,其实早在一百多年之前,我大宋朝的造船能力便已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当时为了把大量粮食从江南经运河运往开封,朝庭曾造了大量的漕船,这种漕船的动载能力比福船要多上几倍。大宋的船只以坚固和载重量大而驰名,其之所以能够远赴重洋,抵挡深海巨浪,全赖船只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改良。如今的海船以福船最佳,而福船之所以得名,也正是选用了福建盛产优质的造船木材。自从朝庭南迁之后,因为北有金国虎视眈眈,因此每年都会建造大量战船守卫大江,也就是长江了。”
李不伟道:“如此说来,朝庭每年建造的船只应该不在少数了。”
方稳道:“大人说的是,朝庭每年都会造出近三千艘各类战船,当然也有一些战船从军中退出。凡在水路便利和盛产木材的地方,朝庭都会设置官方造船工厂。例如江淮四路的几家造船厂,每年能够造船两千多艘,部分造船厂规模更大,如洪洲、吉州和赣州三个造船场,各有兵卒二百余人,每天能造战船一艘。另有私人造船业也颇为达,其所用的技术并不比官方逊色,以至于有人说,官家造船不如民间私家打造之精致。”
李不伟微微点头,心想:南宋既然要开展远洋贸易,船只自然是不会少的。不过所谓的远洋贸易,真正抵达非洲的船只并不太多,估计大多都是在南亚一带活动吧。如此看来,船只数量再多,若是没有远洋能力却也用处不大,又问道:“不知道方大人所说的那种福船,甚至更大些的远洋海船,又是如何情况呢?”
方稳道:“其实福船并不是某一种船,而是其所用木料产自福建。不过福船大都是大船,至于一些小船,即使其仍是采用福建的木材制作,却并不归为福船一类。大人方才所说的各种远洋海船,其实都要比最小的福船要大上许多。目前全国各个造船厂每年可以制造五千石以上大船两百多艘,其中一万石以上的又占了一半。这些船的船底尖削如刃,使得船只吃水极深,如此一来,便能增强船只抵抗风浪的能力。另外,海船又采用了隔舱设计,减低船舱入水所产生的危险,其远航能力自然也是不俗,因此远洋商船大都采用这种尖底福船。至于这些商船的往来航线,目前与大宋通商的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五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中最远的也只需不到半年便可实现往返。”
李不伟听了不由得暗暗心惊。他知道南宋时最远可达非洲东部,按方稳的说法,海船在两个多月便可从亚洲驶向非洲了。如果这一切属实的话,船队到达东非之后,再往南走绕过好望角,便可抵达西非,然后穿过大西洋,就能靠近哥伦布当年的航线,甚至直接驶向南美洲了。如此自己没记错这些距离的话,恐怕到了美洲也不过半年时间而已。可惜的是,此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否则便会更快些了。
听得方稳讲完,李不伟对宋朝的造船业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显然比自己在《大百科中看到的更为具体了。如此看来,此时宋朝的造船业比起十七世纪的欧洲也要先进许多,更别说另有船只的动力改造计划了。
李不伟心里有了计划,又在造船厂待不住了,只想赶快回到家中再查些资料,然后整理出思路再付诸实施,便算是完成一件大事了。另外,几家造船厂也要纳入实验室的附属工厂,如此便可对现有的船只进行改装了,当然这并不是李不伟一个人说了算的,还要有朝庭的决议才是。
……
李不伟到家时天色已晚,刚一下了马车,便又看到香儿在门口四处张望。李不伟远远地打了个招呼,笑道:“香儿,怎么又站在门口啊?”香儿听得李不伟的声音,脸上顿时露出笑容,却仍然站在那里笑道:“是啊,你怎么才回来呢,依依姐和我等了很长时间了,就等你回来吃饭呢。”李不伟边走边笑道:“吃饭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为什么今天要特意等呢?难道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说着,两人进了屋,只见周依依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桌上正放着四只精致的玻璃碗,另有一只早已被杨千行拿去当样品了,显然两个丫头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这四只碗专门做了一桌好菜。
李不伟见状笑道:“原来你俩是为了玻璃碗才做了一桌好饭啊,我还以为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呢,依依的生日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说到此处,李不伟又想起一事,转向香儿问道:“香儿,上次依依过生日时,我曾问过你的生日,后来你一直没有告诉我。现在告诉我你的生辰,以后这个日子也要隆重地庆祝一番。”
香儿本已坐在桌前,正笑嘻嘻地与周依依往玻璃碗里盛饭,听得李不伟如此一问,不禁呆立当地,过了一会儿却已是泪眼欲滴,但终于还是忍住。李不伟一时有些手足无措,茫然向周依依望去,眼中尽是求助的神情。周依依也不明白何事引得香儿如此伤心,正待上前安慰几句,又听香儿说道:“你和依依姐在徽州见到我的那天,便是我的生日了。”
李不伟与周依依听得俱是心中一震,万万没想到竟然如此巧合,自己随意一句话,竟然又令香儿想到了以前的诸多伤心往事。周依依也慌了手脚,忙上去抱住香儿,像哄小孩子似的说道:“香儿乖,香儿以后每年的生日都会快快乐乐的!来,咱们先吃饭吧。”说着,她自己的眼圈已红了。
李不伟更是不知该怎么办才是,忽然又笑道:“香儿,上次的生日不算,重新选一个日子吧。”
“啊?”周依依听到此话不禁叫出了声,“生日还能改啊?”说着,又禁不住又笑了起来。
香儿也被逗得破涕为笑,但心底一个声音却已忍不住要叫了出来:“其实你向周大叔提亲那天,就是我的生日啊!”
注:宋朝造船技术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