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之约(2/2)
“皇上,既然史将军与各位大人都不相信,小民愿意与史将军赌上一赌,如果小民输了,任由众位大人处置,如果赢了,也请皇上与众位大人到时再做决定。”
宗闻言复又喜道:“李卿既有此把握,朕便准了你。史将军你可敢应战?”
史冀正值年青气盛,理宗言语间又有意激将,他哪里沉得住气,马上大声说道:“臣愿一赌,如果臣输了,也任由皇上处置。”
宗微微一笑,说道:“既然如此,这事便定了下来,众卿不必多言。只是如何赌法,还需两位商议。”
众臣本想这读书人信口开河,又怎能当真,却没想到理宗一激将,史冀马上便答应下来,众人也不好再说,便看着这两人,且听他们如何赌法。
李不伟心中已有计较,便道:“皇上,小民有一提议,自认为很是公平,估计各位大人也应无异议。”理宗笑道:“李卿讲来听听。”
李不伟略为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小民所提的赌法,其实涉及到军情刺探,情报传递,兵器比试,两军对战各个方面,共比试五场,三局为胜,一月之后便可开始比试。”
“第一局,皇上请在十里外为双方各准备十个锦囊,标上序号,里面再写上不同的字。皇上先为双方指定序号,双方便同时派人前往打开对应的锦囊,待看到里面的字,便回马报告,然后皇上再为双方各出一个序号,双方再过去打开相应锦囊,然后回报里面的字。如此共往复三次,便可视作战场上探马进行军情刺探,哪方先得到三个锦囊中的全部内容,便为获胜,最后还需要检验锦囊,以确保每方只打开了三个。另外,为了公平起见,史将军的锦囊由皇上准备,而我的锦囊便由史丞相准备。”
众人听了,也觉得有甚是公平,这正好模拟了战场上探马刺探敌情的情况,却听到史冀说道:“此法看似公平,只是这种比法其实是比战马的耐久力与度,又怎能显出各人真实水平?”
李不伟笑道:“这个史将军倒不必担心,我所用的时间如多于史将军的一半,便算是输了,另外,史将军可以换马,而我却只需一匹马。”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心想李不伟莫非是疯了不成?众所周知,这三个锦囊其实是要探马连跑三个来回,也就是六十里,李不伟又扬言所用时间不到史冀的一半,这如何可能?理宗也是狐疑不定,心想这话估计说得大了,但看李不伟仍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便道:“第一局,甚是公平,就按李卿所言,众卿以为如何?”众人也找不出问题,便都无异议。
李不伟又道:“第二局就简单了,在三十里外的山顶上,派一名士兵,这名士兵不断打出旗语,哪方获知这旗语的内容,便算是胜了。”
史冀想了一下,无非是比探子的经验,眼力,便也答应了。
李不伟又道:“第三局,是比试兵器,双方各出一把兵刃对砍,哪方刀刃先开裂,便算输了。但用于比试的兵器不能重于十斤,另外,如果我不能连着破坏史将军三把兵刃,也算输了。”
史冀心想,你大话连篇,却不知又要出什么宝剑宝刀,可是再好的宝刀,也未必能连损三把大马士革军刀,但想到李不伟有皇帝撑腰,弄不好还真的有宝剑之类的,可自己刚刚还在说大马士革军刀的厉害,便只好又答应了。
“第四局,双方各出一百人,或骑兵或步兵,相距一里,如果史将军的兵马能冲进我的阵营,便算是我输了。”
宗突然说道:“倘若一旦骑兵开始冲锋,伤亡在所难免,能否另选个比法?”
李不伟闻言,已知理宗有所担忧,毕竟都是大宋官兵,如果为了比试而有所伤亡,却有所不值了。他想了想,便道:“回皇上,其实双方在比试前可以先演练一下,倘若一方心生惧意,或众人公认实力相差太大,便可提前判定结果了,而小民正好有这个把握,而且不用骑兵,也不用弓驽。”
史冀一听,顿时被激得火冒三丈,但在朝堂上也不敢过于放肆,便冷笑道:“如果到时你能让我不战而退,第五局我便认输,否则,就请李公子站在那百人之列,看我如何冲锋,到时刀枪无眼,李公子还是小心为是。”
李不伟笑道:“如此甚好,第五局到时再定吧。”
其实李不伟出这五局,心中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自认为有把握赢的三场,而且第五局比试也算定对方必输无疑,见史冀如果一说,心想第五局不比也好,万一自己输了,第五局也好随机应变,例如比试一下从一到十万所有的质数相加,自己自然可以在算出来,而对方就麻烦了。但李不伟刚才看到激将成功,又生怕众臣临时忽然反悔,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大话,心想我话说得越大,众人就越有兴趣,这样一来好奇好也让他们忍不住要看看比试结果了。
宗看两人赌约已定,也兴奋不已,笑道:“既然如此,两位就在一月之后比试。为公平起见,朕便将西山脚下的皇家铸剑厂暂时交由李卿,里面的人员,物资全部由李卿掌管,就暂封李不伟为军器少监,主管铸剑厂。”
“微臣叩谢皇上。”李不伟此时也不再自称小民了,第一次称臣,李不伟心里其实感觉怪怪的。
众人见圣意已决,再说仔细一想,这其实也不算是多大的事,便也不再多言,心想倘若到时这姓李的要输了,恐怕皇上也难保住他了。
李不伟次日便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