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如何发展(2/2)
过了两天,他告诉杨承:“我细细考虑了你的想法,很有必要一试。”
杨扬说这话的时候,两眼闪着光芒,儿子越来越让他刮目相看了。有这份做生意的天赋,就算他考不上秀才,把绸缎店交到他手,一定能发扬光大。
杨承道:“爹手底下可有能独当一面的掌柜?还须制定章程,对伙计们进行培训。”
并不是说想做品牌就能做品牌,还须有个转型的过程。
明朝中叶,民间资本开始发展,史称资本主义萌芽。杨承自是不知这一点,但他穿到这儿一个多月,对杨氏绸缎店有些想法,希望家族事业发展壮大却正契合这个时代的潮流。
杨扬连续连点头,道:“爹晓得,爹和掌柜商量过了,把伙计们的工钱提高两百文。以后,想进我们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扬是生意人,行商几十年,比杨承这个两世为人只会读书的书生懂得多。
杨承便不再多说了。他只提建议,具体事务由老爹经手操办。
杨扬越看儿子越满意,眼中尽是笑意。他挑了五个小厮陪杨承去上学,可不只是为了保护他,里头安插了他的心腹,负责把杨承每天的所作所为向他报告。杨承这些天在私垫,除了吃饭便书不离手,可见是真心实意要读书的。要不然,朱员外找上门时,他为何不急?
现在儿子不读死书,还会帮他出主意做生意,于他来说,多年的心结一朝放下,浑身轻松,很有一种杨家有子初长成的喜悦。
杨承感觉到杨扬的真情,心中一暖。
晚上,杨扬让厨子做了一桌菜,父子小酌。
初夏的夜晚,暖风轻吹,父子俩坐在院子里说着男人间的话。门外,吴氏犹豫半晌,陪着小心推门进来。
自从被杨承软中带硬点明之后,她在杨承面前便一直陪着小心,能不出现在杨承面前便不出现。倒不是她收了龌龊心思,而是有点怵杨承。
这两天,她和杨扬商量,挑两个丫鬟陪杨承读书。这不,杨扬趁着喝酒的功夫,问杨承意见。
杨承一听,马上知道是吴氏吹了枕边风。前些日子,她让打扮得妖妖娆娆的丫鬟深夜给他送参汤,被三胖赶了出去,连杨承的面都没见着。
杨承断然拒绝。
见吴氏来了,杨承便站了起来,道:“娘。”
“不用不用,我就是来看看。”趁着杨扬在这儿,她才敢来。
她站了一会儿,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倒让杨扬莫明其妙,问杨承道:“她这是怎么了?”
杨承道:“爹跟谁商量要把绸缎店的生意做大?不妨好好查一查,看是谁走漏了风声。”
杨扬一怔,看儿子的表情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