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董卓进京(下)(2/2)
然后董卓召来李儒、董旻商议大事。
董旻这时候将怀汉灵帝遗旨拿出交与董卓,董卓见此心大喜,只见他哈哈大笑着对李儒说道:“真是天助我也,有这先帝遗旨,何愁我大事不成。”
李儒见此也是高兴不已,不过还是谨慎的说道:“虽然有了这遗旨,但是我们还需要先稳住朝大臣,否则与我们不利。”
董卓听了笑道:“那又如何,先前我尚且怕这群腐儒三分,现在有了先帝遗旨,又有二十万精锐大军坐镇洛阳,岂会再对他们忌惮。哼,若有不服者,尽可杀了完事。”
李儒忙劝道:“不可,岳父大人若成大事,这人心必不可少。而且现在的朝政还需要这些人相助,否则我等军无人熟悉政务,那样岂不误事。”
董卓想了想说道:“那好吧,就让他们先活着吧,不过要是谁敢闹事,可不要怪我无情。”
李儒见此不再说话,而董旻这时候上前说道:“大哥,那袁术带兵两万并未回洛阳,而袁绍更是只身回洛阳,手下两万大军更是不知去向,这两人将来必为大患,还请大哥裁决。”
董卓听后冷笑道:“哼,此二人有何可惧,不过区区两万兵马,我有精兵二十万,而且有奉先统领,岂会惧怕了此二人。”
董旻见此只好不语。
第二天,董卓持剑立于朝堂之上,尽封此次有功之臣,吕布因功劳甚大封“温侯”,董卓自封大将军,掌天下兵权。
众朝臣皆惧怕董卓,只好任凭董卓任意施为。
董卓利于堂,见所有大臣皆不敢言,心不由兴奋,只身这时下面有人来报,说冀州刺史皇甫嵩以及幽州刺史刘焉各领兵五万来到洛阳城外。董卓听此稍微惊讶,便下令吕布领兵前往,自己带众朝臣与城墙上观看。
原来刘焉带兵经过冀州,皇甫嵩知道后忙带人前往询问,刘焉将袁隗密信交个皇甫嵩观看,随后问道:“那袁隗既然给我送了密信,信提到令你我领兵前往洛阳勤王,不知……”
皇甫嵩惊愕说道:“我何曾收到此密信。”
刘焉听后大惊,略一思索忙说道:“如此说来,必有人从作梗,想必那洛阳形势危矣,我等需要兵。”
皇甫嵩听后忙着急兵马领兵随留言一起来到洛阳,不料洛阳已经被董卓霸占。
吕布领兵来到城前,见刘焉与皇甫嵩立于阵前,吕布催马上前大喊:“谁人敢出阵与我交战。”
刘焉手下吴懿正要出战,不料被刘焉拦下,皇甫嵩见状询问为何,刘焉答道:“那吕布为天下第一猛将,我在幽州听闻吕布曾率数百骑兵就敢深入鲜卑境内,如此可见吕布之勇,你我手下无人是其敌手,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令手下上前送死。”皇甫嵩听后无语。
吕布见无人上前迎战,便大喊道:“既然不敢迎战,那就退兵,否则不要怪我手画戟无情。”
刘焉见此上前说道:“我等皆奉命前来勤王,还请将军放行。”
城上董卓听此说道:“京乱贼已平,你等可回去。”
刘焉听后示意皇甫嵩先行回营再行商议。回到营,刘焉对皇甫嵩说道:“那董卓有雄兵二十万,今必定收了洛阳大军,如此兵多势众,我等不敌啊。”
皇甫嵩说道:“岂能因敌兵势众而畏惧,我欲明日领兵交战,还请将军配合。”
刘焉迟疑道:“这……请容我再思量一下。”
刘焉回到自己大营,询问手下谋士,谋士进言道:“那董卓已经霸占洛阳,且兵多将猛,因此强攻无益。如今天下动乱,正是英雄崛起之时,想那高祖占据蜀,方才成就霸业,而大人常有雄志,为今可密信董卓,谋那益州之主,到时候将军也可伺机谋夺天下。”
刘焉听后大喜,忙令人密信联系董卓。董卓见信,询问李儒,李儒说道:“刘焉与皇甫嵩联兵城外,虽然我们不惧,但是若能令他们不占自退岂不更好。而且那益州官场混乱,引的黄巾复起,久不朝奉,如此那益州有与没有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如就随了那刘焉的愿望,也可孤立皇甫嵩,让那皇甫嵩孤掌难鸣。”董卓听后欣然应允。
第二天刘焉拜别皇甫嵩,皇甫嵩见状大惊忙问道:“将军何故如此?”
刘焉说道:“今董卓大势已成,我们再进攻洛阳将徒劳无功,不如回归乡里,伺机行事。”说完拜退,皇甫嵩无奈,只得任刘焉退走。只是不久皇甫嵩接到消息刘焉并未回幽州,反而去了益州,见此皇甫嵩大恨刘焉不忠。
只是皇甫嵩自认汉室忠臣,不愿就此回到冀州,引兵前往进攻洛阳,手下无大将的他岂是吕布对手,被吕布领精骑冲败,自己更是被吕布俘虏。
董卓见俘获皇甫嵩就要将他斩杀,不料李儒劝道:“那皇甫嵩在朝颇有人脉,不如将他放了,囚禁在洛阳,这样也可显示岳父心胸宽广。”
董卓听后应允,至此董卓完全霸占京师,天下再也没有人敢于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