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将功成(2/2)
冯煦不再理会徐利贞对身边的人道“如今围困不是长久之计当调外兵以助剿灭。”
徐利贞心中早有计谋一听冯煦要请外兵忙道“大人标下愿率本部剿灭叛军。”
“就你的这一点人。”冯煦冷冷的笑道。
徐利贞咬牙道“大人我还有千名役夫。我以他们为前部大队随后掩杀必能大胜。”
冯煦一听很有道理对峙这么长的时候他也看出一点道道。他一直很纳闷为什么起义军没有用军械库中的快炮后来才现这里附近多有民居因此不曾开炮。他也曾动过拉百姓充当肉盾的想法但是身为一方父母官他可担不起这个恶名。
“此计甚好只是……”
“大人这些人都是暴民死不足惜应当平叛以安民心。”
冯煦也想尽快结束这种对峙的局面剿灭叛逆那是大功至于残害百姓之名那就让徐利贞去背吧。当下命徐利贞担任先锋将其余人马皆尾随其后。
千名役夫被驱赶着向光复军的军械所冲去但凡后退者杀面对着身后的砍刀役夫不得已硬着头皮向前冲不过他们现前面的‘叛军’没有开枪胆子为之一壮便更加拼命向前跑。
徐锡麟实在没有想到这些该死的鞑子居然使出如此卑劣的手段驱使无辜百姓攻击他们即使是杀红眼陈伯平也不忍心去伤害那些无辜百姓。
巡防营在徐利贞指挥冲入光复军的阵内后面的紧跟着巡捕营、亲兵卫队。城防营的杂兵们看到光复军彻底玩完了也加入其中光复军的阵线顿时崩溃陈伯平在乱军之中被巡防营击毙。
清军出‘奇兵’终于夺回了军械所。光复军死伤过千但犯徐锡麟却不见踪影。冯煦大怒派人四处搜查徐的踪迹。
作为前来参加镇压行动的少数高级警务人员杨洪森临时担负起了参战巡警的调度工作。各路巡警见大军已胜叛军已平苍白的脸上顿时红光闪耀狐假虎威的拿着棒子走了出来加入围捕前任上司徐锡麟的行列中。
徐锡麟最终被巡抚衙门的骑兵队所围力战弹尽被俘。杨洪森在混乱将丢了一只眼睛的王之徽等少数人救了下来其余被俘的革命党人杨洪森实际无法出手援救。
当晚徐锡麟、宗汉等过堂会审被俘三十多人个个都是硬汉子。杨洪森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生而王之徽这个与清军对峙数小时的革命党却受到了冯煦的亲自接见被冯称之为巡警的楷模而那些参战清军愣是没有认出来这个在对面放冷枪的家伙。
郭明远等人次日凌晨被杨洪森顺利地转移到了了城外。
“现在不是哭的时候你们去浙江通知秋瑾同志立即取消起义虽然营救徐锡麟机会渺茫但是我会尽全力再见了同志们。”杨洪森与郭明远等人握手辞别。
“明远多多珍重。”王之徽紧紧握着郭明远。
趁着夜幕郭明远等着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针对徐锡麟的会审由冯煦亲自主持的像杨洪林这个级别的都没有资格参与这种大案、要案的审理。安庆巡抚恩铭遇刺身亡、徐锡麟叛乱的事通过电报很快传至北京朝野震动上面下文要求严惩。5月28日清军将徐锡麟剖心斩。
这些同志的尸体杨洪森后均一一其将收葬于安庆城郊直到1916年‘二次革命’后杨洪森才重新命人将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等人安葬于安庆辛亥革命烈士林园。
随着叛伏诛更大规模的收捕活动安庆周围展开这次唱主角正是杨洪森冯煦对杨洪森颇为信任地。主要原因是其曾怀疑徐锡麟革命党后因恩铭立保徐锡麟此事不了了之而这次徐利贞能成就全功便是有杨洪森在后谋划如此‘智谋之将’值得一用
收捕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虽然风声很大但是雨点小而成果更小。
不过整个形势在徐锡麟之弟徐伟被捕后再次生异变徐伟这家伙把所知的事情全都抖了出来这可把杨洪森吓坏了因为担心牵出自己当天晚上都准备跑路好在徐伟并不知道徐锡麟与杨洪森之间的事情不过他却把秋瑾、沈钧业、范肇基等核心成员全给抖了出来这些‘大人物’中除了秋瑾他听过外沈钧业、范肇基等他都没有听到但是只要是清政府要追捕的人他都有义务出手相助帮助他们脱离虎口。
就在杨洪森认为他的疏散工作圆满完成的时候7月15日从浙江方面传来了秋瑾被捕就义的消息杨洪森本来以为自己救不了徐锡麟但是应该能把秋瑾救下来只可惜一个人性格决定他的命运即使是在郭明远等人再三劝说下秋瑾毅然留在大通学堂内拒绝了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被捕后清廷浙江巡抚为了防止放虎归山将其杀害于绍兴轩亭口。
遥望远方坐在没有碑文的坟茔边看着西落的残阳杨洪森无限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