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燕飞宫城 1.(2/2)
邹英笑道:"看来曹朴行止不端,要地方恶徒为他寻找美色,结果闹了个大笑话。"袁尚:"张姑娘,你那位苏叔呢?"张燕道:"住在坊中的一个叫通达的客店里,他说我们都是江湖中人,出入官府多有不便怕给伯父惹麻烦。"袁尚:"你们虽是江湖中人,却是侠肝义胆光明磊落之士。从公事上来说你们帮江陵府干事,从私事来说你们在替我女婿辛苦。住在外面显得我却不仗义了。"邹英也说道:"江湖人怎么了?我看要比李辅国那些奸宦们强上百倍。"张燕心中很高兴,不仅因这些高官们对他们极口称赞,更主要的是拜见了嫂嫂的父母,见到了神棋大国手和有名的刚正之臣。他们见张燕不但长得人品出众而且聪慧过人极是喜爱。主要的事都商量好了又唠了会儿张燕家中的事,老管回来了。
"老爷,苏大侠要老奴代为拜上大人。他说在外面随便惯了不愿拘束,苏大侠颇知礼仪再三要老奴代为拜谢,并说有何差遣定当效劳。"袁尚:"江湖之中多异士,也好,咱们忙完了这些事再请他来一叙。"王.邹二人亦是称道。张燕睡了许久精神大足便要去找苏叔将事情相告,王积薪本宿在宫里要尽快面呈皇上,邹英也要去寻找罗霄便一同离了袁府。
客店中,张燕刚将事情向苏半月讲述完毕就有人敲门,原来是老管家带着两个酒楼的伙计来了。望着满桌的精美菜肴,张燕有些过意不去。管家道:"张姑娘这是在坊里,多晚回去都没关系老奴给你等着门。"说罢自去了。
再说罗霄,他凭着御赐金牌进了城,一路畅行无阻径直来到兴庆宫。此时肃宗和上皇正在一起商议国事,闻报肃宗立即传旨赐见。罗霄向上皇皇上行礼后禀道:"臣罗霄奉旨暗江陵完毕特来交旨。"说完将金牌呈上。
肃宗见他一身风尘,衣裳撕破血迹斑斑还缺了半只袖子,手臂缠着白布渗出鲜红的血迹很是惊异。知他历尽艰辛并遇凶险十分关切赐坐赐茶,上皇亲手剥开柑桔赐他品尝,罗霄心里一热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罗霄正要将江陵之行的事情禀奏,肃宗道:"阿霄你是如何负伤的?"阿霄是他当年对罗霄的戏称,如今他当了皇上还如此称呼使罗霄辈感亲切。罗霄便将韦振如何追杀,如何中了尸邦带尸毒的暗器,生死关头又如何被张燕以口吮毒使他死里逃生之事讲了一遍。
只把上皇和皇上听得又惊又喜,肃宗详细问了张燕的情况后说道:"张燕其乃天下罕见之奇女也。她到京师后你来奏报,朕要赐见。"接着罗霄将江陵旱情受灾亩数.人数和灾民现状详加禀报。又将曹朴的所做所为的事情讲了一遍。
肃宗心中动怒表面上只眉头微蹙道:"曹朴为人贪念太盛,辜负了朕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苦心。要想解决他的事情还需大量证据,这事你做得怎样?""陛下,正因为臣拿到了证据才屡遭追杀。为防万一除东柳村的证椐以外,所有证人的证词.供状臣不敢带在身上藏在襄阳了。"这时李公公来禀王待诏和中书省邹侍郎求见。肃宗自语道:"邹爱卿来干什么?而且和王待诏同来,让他们进来吧。"邹英和王积薪进来礼毕,邹英道:"请陛下摒退左右。"肃宗知有要事一摆手李公公退到门外。
"上皇.皇上陛下,今有江陵刺史李荃派人送来紧急密函。"邹英说罢将密函呈上。肃宗打开观看脸色渐渐地凝重起来,看完后交与上皇,两位君王看后久久不语。王积薪又将一个信封呈上道:"陛下,这里是李荃送来的一付对联。送信人讲曹朴回京后,定会呈给陛下一幅美人图,其中的玄机须由此联来解。所以李荃请陛下收到美人图后再来拆看。"肃宗闻听大感兴趣,看来又可领略到李荃过人的才智了。"陛下,以臣看来这些就是张姑娘送来的。"罗霄道。"可是一个叫张燕的姑娘送来的吗?"肃宗问道。"正是。"邹英道,"李刺史为人精细,求人送来定是因衙中无能担此任者。听张姑娘讲路上不安宁,并遭到大内六位高手的阻拦,几经拼杀才到京师。"又是大内高手,肃宗略加沉吟道:"关于这些大内高手之事你们知道就行了,不要再讲。李爱卿智计过人,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位张姑娘能使李爱卿将要事所托定非常人。邹爱卿,张燕姑娘的一切你给安顿好,不可稍有怠慢。""臣有下情禀告。"邹英咣道,"张燕姑娘和袁尚书的女儿是朋友,她己在袁府住下了。"肃宗道:"如此甚好,阿霄明天午时,由你带张燕姑娘到兴庆宫内的沉香亭,朕要款待你们两位。你们退下吧。"他们三人一同退下。
他们走后,肃宗见上皇还在观看密函说道:"父皇,李荃大才不输青莲居士。"上皇道:"朕己阅两遍,文采赛子建机变李泌,凭此函既可钦点为状元。"肃宗取过来再看,密函上写道:江陵刺史李荃谨江陵旱荒及相关诸事由恭呈上皇.皇上御览:天下事至大者,国之兴衰。
臣以为,国之兴者,明君之治,良臣之辅。&1t;&1t;礼计.解经>>有云:夫天子,与天地参,故德佩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共明,光明四海而无遗微小。
臣闻,君臣之道: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则朝纲无损,业兴民安,国盛兵强,社稷安平金瓯无缺。
夫人有八德:仁.义.忠.信.智.勇.贪.愚。仁者好施,义者好亲,忠者好直,信者好守,智者好谋,勇者好决,贪者好取,愚者好矜。人君合于仁义,则天下亲;合于忠信,则四海服;合于智勇,则诸候臣;合于贪愚,则治于人。仁义可以谋纵,智可以谋横。纵者成王,横者成伯。
故兴国之道不在兵强将悍,而在仁义智勇也。
故曰:为臣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然朝有重臣上负皇恩,晦奸示忠,择贪以利,择奸以隙,择权以朋。则辅国非辅国,图国实图国。
江陵地广人稀水陆通衢,然于彼乡隅暗集响马巨盗邪酋恶枭,绿林寇中雄健者近百名。*兵马以拒天威,训死士以危良贤。此非辅周之举实辅隙之毒也。
今春旱魃肆虐,江陵蒙灾十之六七。民如待哺之雏。竭泽之鱼,亟盼赈救。按察使曹朴巡检江陵,然辜负圣恩,无视国法,官德有失,天良无存。索贿于荆门,掳女十里铺,受璧于吴府,纳参于江陵。造假万民摺,出银买伪证。飨白食饕餮店殃,弄权势以售其奸。
夫御史者,肃贪为任,自律为表。然曹朴沐皇恩违皇训,藐律令祸苍生。佞邪若此者何?实威权下逮之故尔。凡此种种皆状验明白铁证如山,切勿姑息。倘奸慝不绳,何以惕诫贪吏,何以迪训天下?
必也,整肃朝纲,惠养黎庶。则飞蝗避境,猛虎渡河*,重熙累洽,乱狱得息,太平盛世至矣!
臣李荃顿百拜。
丁酉年四月十日
肃宗李亨当年为太子时,年轻有为处事果决。自称帝以来天下大任加身,战乱不断百废待兴奸佞猖行,加上张后涉政骄横使他畏畏尾起来。尽管如此,看了这封密函也觉得血脉贲张,精神为之一振。他真想将李辅国等奸宦佞臣们全部下狱,又一想,朝中李辅国把持大权,远胜当年的高力士.杨国忠.李林甫。他叹了口气只觉无可奈何。
密函中所道之事与罗霄所奏相附,看来江陵旱灾不轻,李荃正千方百计劝阻灾民不要外流。不日曹朴定要回京且看他如何说。唯江陵聚集这许多巨盗响马令他心惊,李辅国意欲何为?他与上皇商议许久才回寝宫休息。
*见&1t;&1t;后汉书>>卷71"宋均传"。宋均做江西九江太守,为官清濂。相传当时蝗群南飞,到了九江便分东西而不入境。当时九江多虎患,宋均以为猛虎伤人是因自己做得不够好之故,于是将捕虎的陷阱填平禁猎入山。更加善待百姓,全力做好辖区内一切事务,后来群虎竟渡河离了九江东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