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2)
沈建英:“江南是不能喝酒的。他以前得过肝炎。一喝酒就要命了,你以后千万千万不要给他喝酒。”
姜斌:“可惜了,我还收藏了不少名酒,最便宜的也要上千美金。”
工厂地周围,还是农田。这家工厂本来是个机修厂,修拖拉机之类的农用机械。经营不善处于半关闭状态,沈建英没花多少钱就租了下来。
厂里请了几个老师傅,有专门做机械修、设备维护的保全工。设计样板的打样工,还有后续质检的修补工,都是退休的老法师。维护设备的两个师傅,沈建英开了7元每月的工资,打样的更贵,2元每月。修补工是个老太太,和打样工是夫妻。算是附带招进来地,也能拿元每月。
现在国营工厂里的普通青工,工资在一百元左右。
这些老师傅,都是沈建英以前在服装厂工作时的同事、前辈。
还有,在工厂做门卫的一个老头,是沈建英开户银行信贷的亲戚。这也是硬塞进来的。
工厂里还有两个当地的青年,一个做杂务工。一个做机修工兼电工。这两人是这家工厂原来的职工。当地部门塞进来地。
女孩们分成几个人堆,唧唧喳喳的吵个不停。安徽帮一伙。湖北帮一伙,四川帮一伙……
打样师傅在做老师,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夹杂着大量沪语,还有些洋泾浜英单词,底下的“徒们”听得莫名其妙,老师也越说越心烦。
江南和沈建平在搬东西,等姜斌逛了一圈回来,沈建平指着他对江南说:“你看看,这才是大老板的样子,我们力气活都干完了,他跑过来瞄一眼,验收一下……”
江南大笑,姜斌也有点不好意思:“哈,我没注意你们在忙,都弄好了吗?”沈建平又笑,姜斌才发觉,这句话说的也有问题,又有点指手画脚的含义了。
天气刚刚入秋,沈建平还光着膀子,干出一身汗。他也是有插队落户经历地,和姜斌的父母差不多,只是没有去边疆那么远,是在内地农村接受的再教育。常年体力活干下来,身材有板有眼的。
姜斌:“厂长身体不错嘛,这把肌肉,可以去参加健美赛了。”
沈建平叹息:“身材好有屁用,我现在最头疼的是牙口。最近又开始牙疼,又要去拔掉一颗大牙了。再拔下去,以后怎么过日子啊!下酒菜都嚼不动。”
门口晃进来几个三十来岁的当地妇女,手里抓着把瓜子在啃,瓜子皮喷得满地,进厂区后四下乱瞄。
姜斌纳闷了,不是有门卫吗?
“喂!你们干什么的?这里是工厂,谢绝参观,出去!”姜斌挺看不惯这种无聊三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