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亭子间置换别墅(2/2)
除此外,在世界范围的其他地区,也挑选了一些几十年内不可能开发出来的无人区设立了一批简易基地,有几十处。
姜斌的梦是有一天能去月球上设个基地的……这个很困难。
美国的孩子喜欢玩树屋,姜斌喜欢玩地洞……都是同样心,对于外部环境的担忧、拒绝、逃避。
等成年后,再去买个小岛玩吧。现阶段姜斌也只能这样混着了。
姚美琪的工厂已经上了轨道,姜克俭最近开始开发东北市场。北方人豪爽,生意很容易谈,订单一批批传真回来,有很多直接全额款项都预付了。
有钱了,父母就买房子,这难度可大。姜克俭一个生意朋友,存款六位数,在8年初这个刚开始有万元户的时候,已经很恐怖了,但是他家三代同堂,住在一个12平方的小亭子间。别说没地方买房,就是住宾馆也是不可能的。这时候有个很奇怪的规定,本地人不能住旅馆……不给登记。
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善居住条件,那就是换房。
通过官方的非官方的中介机构,或者自己在外面跑市场,和其他人交换住房,原因有很多,有需要分家的,有需要合居的,有因为工作交通不便的。交换中,可以用钱补贴一部分。曾经有个牛人,用一间6平方的楼梯间反复倒手,一分没花,最终换了一套公寓洋房。
姜克俭不换房,首先他不舍得祖屋,其次,他们家现在根本没有一个正式的户口,也没有房票。
最后姜斌了个办法,把外婆家的房子换了。
先找了个缺钱的以二换一的得到点补贴的,商议好,通过来回置换,补贴金额。对方将两套房屋换了姚爱珍的一套,然后姚爱珍再用到手的两套中的一套换回原来的那套。贴了两万元,姜斌家多出一套1平方的单独房产。户口是外公吴世祥的,姚爱珍老夫妻被迫名义分居。
然后就好办了,不断地贴现、置换、拆分、合并。姜斌不要求地段,只要面积、房间数,毕竟,如果要换人家一套的洋楼,至少得让人家有地方住吧?
前后花了4个月,耗资1多万人民币,姜斌成功地置换下一幢淮海中路的独立别墅。姜斌没本事也没时间空手套狼,不过这也差不多花了姜家一多半的存款。值啊!!这幢楼姜斌记得后来价值25万人民币。
这片小区都是结构类似的别墅楼,房型相似。每栋楼之间有个过道隔离的,带着独用的小花园,花园有15多平米,楼房地基也有这么大,三层楼。
底楼朝南是客厅、餐厅,北面是厨房,工人房。二楼一间大卧室,给姜克俭和姚美琪住了,还有客房和书房。三楼归姜斌和姜晔瓜分。
装修花了一个多月,好在建材还便宜,工人都是找认识的知青,现在在上海专门做装修的,很用心地把别墅翻修一新。(现在民工的装修质量……不谈了)
地板、护墙板全部更换了实木,重新吊顶,外墙没有重做,保留了原来的风格,满是爬山虎。更换了房顶的红瓦。
等到这里可以入住,已经快过年了。
祖屋现在基本上成了姚美琪的私人办公室,拉了一门传真,两门电话。一个人为什么要用两门电话呢??没办法,这时候程控交换机还没有普及,电讯服务质量很差,常常拿起话筒等二十分钟都没有拨号音……所以要两门电话一起用,概率上来说,接通率高一点。
祖屋北面的小房间已经被清空,除了一个姜世康时代留下的大石梳妆台外,别的都扔到了楼下。前几个月,姜克俭把这间房做成了自己的音乐室,墙上挂了6把吉他……姜斌恨恨地看着这些吉他诅咒:就这间冬凉夏暖的朝北房,总有天都给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