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手抄本引发的风暴(2/2)
姜克俭投入到水深火热地写手行业中,姜斌变不出打字机,也不敢打这主意,只好扔了大堆正规的稿纸给他,说是从工队弄来的,姜父姜母也不怀疑,小姜斌的交际能力和范围有目共睹。之后姜斌还成了姜克俭的责任编辑,负责开刷他写的破构思,一点点把后世的经典桥段改头换面醒给他。
姜克俭常常暗叹:
哎,实在是个不争气的儿子啊,如果儿子不是那么懒惰,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大豪吧?
哎,实在是个不争气的父亲啊,居然被儿子这样笑话!
哎,实在是个不争气的老婆啊,这么宠着这个小赤佬,都趴我头上了!!
如果没有姜斌的鼓动和策划,那么,姜克俭不久后写一部莫名其妙的小说,是写在一本作业本上的。内容是一个少校军官的故事,背景是美国还是苏联的,可能还是个政治任务,不过后来这本书应该太监了,或者写好了没被录用。
现在不同了,疯狂的姜克俭同时开了若干个巨坑,每天几千字的速度刷刷地消耗着不要钱的稿纸,墙上贴的白纸也常常被姜克俭到处涂抹上偶尔到的桥段。
姜斌记得父亲只对数感兴趣,很长一段时间姜克俭都在自高等数,后来还自财,明明是个搞科的料,为什么转到科了??莫非因为那次写了本被迫太监的烂书后,就完全转移了兴趣爱好?这也太彻底了吧……
姜克俭还有个很艺术的趣味,吉他。他弹的是夏威夷吉他。
夏威夷吉他是横放在膝上玩的。左手持一支铜棒在琴弦的音位上按动或滑行,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带着铜指套拨弦,因为流行于美国夏威夷地区而得名。
在上辈子,姜克俭是上海夏威夷吉他名家徐炎的弟子。
姜斌却厌恶吉他,特指夏威夷吉他。
现在的他能够很好地操作所有接触过的乐器,除了吉他,夏威夷吉他。不是不,操作是很简单的,都不用,上辈子就,这辈子更精。
从姜斌有记忆开始,姜克俭就已经开始摆弄他的夏威夷吉他,问题是弹来弹去就这几首曲目,偶尔表演一下娱人娱己也就罢了,天天在耳边听着怎么也腻味的。
姜克俭还有个很不好的习惯,他演奏的时候,要让家里人在边上给他伴奏。他自己做了几个沙铃,手鼓之类,让老婆孩子在边上耍,还要跟着他的节奏,有次小姜斌觉得好傻,不肯玩沙铃,后果是流鼻血了……中了“铁砂掌”。
那把吉他还在煤矿没带下来,据说借给别人了。姜斌弄清吉他的去向后,花了一晚上找到了那东西,偷出后摔了个四分五裂。嘿嘿,新疆这地方这种乐器可不容易搞,父亲还是安心做写手这份很有前途地职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