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使者(2/2)
吕布没有回答张帅,反倒像方脸的汉子一拱手道:“不知者不罪,我等二人不知兄台身份,还以为你们是袁绍的探子,多有冒犯,望其恕罪。”
张帅见吕布都这样儿了,赶忙将手中的剑收了起来,闪在一边。从吕布手中拿过信函,粗略的看了一遍,只见上面,在信的末尾,写着这样几行字:“阎柔顿叩拜大汉丞相!”
一时间,张帅想不起来,这个阎柔是什么人,但是觉得这两个名字挺熟的;心里也慌了。再想到叩拜二字,便知道此人必然是何曹*有旧,或者前往结交曹*,心中暗自庆幸,刚才并未一人伤亡,如果有个差池,那不是很大的罪过嘛。
“适才不知兄台来路,多有冒犯,望其恕罪!”
张帅也学着吕布一样谦恭的模样,向方脸的汉子躬身行礼,请求对方的原谅。这样一来,倒把这群人搞得莫名其妙。这些人还不知张帅等人的来历,于是,那方脸汉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吕布道:“我们都在..."话还没说完,张帅便快的接过话头,说道:“我们乃是此地的乡民,眼见此处战祸年年,庄稼一日不如一日,所以决定前去投军。可是,思来想去,我们兄弟俩儿都没有下定主意,到底前往何处,所以在此徘徊,不想撞见了你们几位好汉,实在是多有得罪。”
这番话,明显不足以让对方信服,那方脸的汉子,倒是有些头脑,笑道:“你们既未投军,如何互称将军?”
张帅笑道:“这位好汉有所不知,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盗匪横行!哪个山头没有一个大王,哪个山寨没有一个寡人?我们兄弟二人怕在路上遇上了歹人,所以称呼将军,以便吓到一些毛贼。”
方脸想了一想,道:“这倒也说得过去,只是为何你们见了书信,便即刻放下手中武器,这倒令人费解。莫非?”
张帅道:“我们二人虽在山中,不问世事,但是对于天下的实事倒也有些耳闻。我们听说那大汉丞相是个霸主,屯田一举,造福了许多的百姓。那丞相又时常带兵四处征剿,现在天下要比往日好了许多,所以,意欲前途投军,可是,又听说袁绍率领数十万大军前来,我们兄弟又有点犹豫。想要前往袁营,看看虚实,再做打算!”
张帅以为此番话,必定是天衣无缝,让人无暇可击,却不曾料到,那方脸的汉子听罢,大笑几声。张帅疑惑道:“好汉为何笑?”
那汉子道:“好个伶牙俐齿的好汉,好个剑法群的将军!兄弟无需多言,我虽不知你是谁,但是你身旁这位汉子,确是认得。你就无需再隐瞒了!”
张帅道:“我句句属实,都是以实相告,何来隐瞒!”
那汉子道:“我们北方人喜欢爽快,我也不和你争辩了,你且听好,让我说出此人的来历,你看可好?”
张帅心道:“谅你也不知道我们的来头,不如且让你们瞎猜一阵儿,倒也有趣。”
于是便说道:“请便!”
那汉子不慌不忙,便将吕布生平事迹说了个遍,最后还说道“在白门楼上,有个少年智救吕将军,使得曹军阵中多添一员猛将!实在是天意啊。我等都十分敬佩吕将军的武艺和这少年的胆识,今日能见到吕将军,也是三生有幸。”
一边说着话,那汉子便纳头便拜。吕布慌忙将众人扶起,道:“我吕某人,飘零半生,不曾想今日能认识几位好汉,实在是高兴!敢问各位好汉姓名!”
那汉子道:“我等是受阎柔将军所托,前来拜会曹丞相,我们的姓名不便透露,望将军赎罪。将军叫我李三便可,我和阎柔将军一样,虽是汉人,却在乌丸长大,所以你们汉朝的话,说的并不好。”
吕布道:“既如此,期望我们还能再见,到时一定要和李兄弟痛饮几杯,方才过瘾。”
在旁边陶醉的张帅,并不曾听到二人的谈话。张帅听到李好汉道出自己穿越时的一段事迹,便觉得特兴奋,觉得自己在这个时代,也的确是个人物,连北方边陲的人都知道自己这些英雄事迹。这种强烈的自豪感,是以前从未曾体验过的。
直到吕布将张帅介绍给李好汉之时,张帅才又回到现实中来,不过又随即飘飘然起来。
李三道:“张兄弟的美名,传遍整个乌丸,就连三岁小儿,都知道张兄弟的事迹。”
这些成天往返于各种诸侯间的所谓使者,都是靠嘴巴吃饭,靠嘴巴保命的,哪有不会说的道理。见张帅喜欢听奉承的话,于是便趁机将张帅吕布二人说得非常的伟大,毫无瑕疵。听得二人的心里都很高兴。不过,嘴上,二人却都同时谦逊地说道:“哪里,哪里!过誉了,过誉了!“那李三,话锋一转,问道:“曹丞相可在营中?这是下山的路吧!?”
张帅陶醉了一阵子,也算是过足了瘾,见李三询问,便道:“此条小道,正是下山的路。下山之后在往右拐,一直朝着南方东北方向行进,便可看见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山头,哪里便是我军所在。不过,此去,还有一段距离,道路难行,好汉们得多注意些。”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张帅听到几句夸赞的话后,心里的恐惧之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对方询问路途,于是便高兴回答了去。还特地嘱咐对方小心道路难行。
众人纷纷告辞,张帅,吕布二人看看天色,现就快天黑了,知道时间紧急,于是也跨上马去。正要离去,只见李三赶上前来,提醒道:“我等来时,曾路过袁军营寨,看那旗号,上面写着一个“文”字,想必那是文丑将军的部队。你们此去,也得小心啊!那文丑有万人之敌。”
“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