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回(2/2)
当下耐着心同他解释何谓海外贸易一面努力搜罗自己脑袋里的知识一面转化成他能听懂的语言说出来直说得口干舌燥。崇祯皇帝也是越听越不耐烦顺手一拍桌子怒道:“我大明以农为本纵民贸易岂不隳废田产?倭寇向来骚扰沿海怎能与彼贸易!本朝祖制向来不许民间私自通番此事无得再言。”
桓震热血上冲大好中国江山就坏在这一帮愚昧无知的皇帝手里!明朝灭亡之后代之坐了江山的满洲皇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乾隆时候夜郎自大已经展到极至终于造成整个中国的落后挨打这些皇帝简直就是民族罪人!他不愿就这么白白放弃正要开口再辩朱由检已经挥手叫他退下。
桓震看着朱由检拂袖而去的背影心里一阵冰冷。恐怕再争下去他就会给自己扣一顶通番卖国的大帽子了。忽然之间他心里开始怀疑大明朝这个烂摊子究竟还能不能挽救?
次日朱由检下了一道诏书着桓震即赴辽东军前以右佥都御史加备虏总兵官衔主持火炮制造。至于开海之事却绝口不再提起。这一来可把桓震给弄糊涂了若说他不信任自己怎么能放心让自己去军队?若说他听不得直言怎么自己建议造火炮他又欣然接受?不论怎么说能够让自己主持造火炮毕竟是一件好事。
虽然如此跑到辽东战争前线造炮也未免太过儿戏了朱由检大约是想省下来回运输的费用可是他就不想一想那种来回争夺、犬牙交错的战线上怎么能给他安安稳稳地办火炮局?然而转念再想朱由检的做法也未必没有道理。他是见过红夷大炮的那么笨重庞大怕没有两三千斤?那种东西如果在北京制造然后再运到辽东凭那时候的运输能力也够耽误时间的了。
他奉了诏书便去寻孙元化。哪知孙元化一听之下当即拍桌大喜。原来辽东造炮并非没有历史他孙元化便曾经负责过大炮制造。桓震这才明白不是朱由检愚蠢倒是自己无知了。在辽东造炮所需的铁、煤可以从关内运出不论如何运煤铁总比运输整门铸造好的大炮要省工省钱。
孙元化听说桓震要去辽东不由得眼中流露出向往神色。桓震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他当即主动相邀孙元化求之不得一口答应下来。
他这件事情须要户部和工部的支持于是又去两处谈过。煤的问题他知道唐山有的是煤也不多问只是询问铁从何处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时候已经没有政府官营铁矿都是买铁支用。再细问所以官矿倒闭的缘由却原来官矿冶业的劳动者是从匠籍人户中金征调来的。被征调者原来负担的税粮照旧输纳只免除杂役还要自备生产器具。这对劳动者来说显然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故千方百计躲避以至逃亡。因而官矿冶的生产效率是较低的往往无利可图终于被迫关门大吉。
虽然如此官矿的矿址底子仍在若要重开并非不能。其中最大的一个便是遵化铁冶一度可以年出生铁四十余万斤日开四炉。可是万历年间也关了门。桓震以为若说长时期应用还是自己开矿冶铁的好。当下给崇祯上了个奏章请求重开遵化官矿。
奏折上去给阁臣票拟驳了回来说官矿靡费无益不可再开。桓震与韩爌力争开矿利弊终于还是无能为力只好照旧从民矿那里买铁。
一应事务打点完毕从户部那里拿到了十万两银子的经费在工部划拨了二百名工匠桓震就准备离京前往辽东。临走之前忽然记起以前武学里那个小铁匠王天相心想带着他倒也不错这等小事自然一奏便准兵部给他入了军籍就叫他跟在桓震身边算是一个亲兵。王天相的铁匠老爹听说儿子要去辽东百般不放心给桓震左哄右骗之下也应承一同前去。京中没了一个铁匠那是谁也不会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