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讨价还价(1/2)
() 肖卫华现在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已经彻底改观,自从召开大会的那天被段顺学提醒后,他特地去网上查看了一下太平天国运动的详细史料,不看则已,一看让他激愤填膺。段顺学的指摘并非没有道理,起义伊始,由于老百姓们对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都抱有一定的幻想,所以对这场起义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到了定都天京大封诸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滋生了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大好局面,导致发生内乱和分裂等一系列不正常的事件。特别是后期随着天京变乱,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动不动就采用残忍的手段对老百姓进行令人发指的大屠杀,老百姓们开始绝望了,不但不支持反而还配合清军对付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的只有恐惧,死在他们屠刀下的各族老百姓最少都不会低于二千万,而这一暴行,在中国的一些学者们眼中都是视而不见的,唯一可以拿出来宣传的就是湘军的南京屠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阶级敌人的残忍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正义xìng。
虽然对太平天国失去了好感,但是肖卫华还是没兴趣去对付他们,因为他自己现在已经陷入了一个深深的泥潭中无法自拔,那就是大量地缺钱。在拿下整个海南和上海地区后,这两个地方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即使三亚每天都有新产品面世,进出三亚港的各国商船还把海军的军舰给挤得停在了正在修建中的榆林军港,但是肖卫华总是觉得银子始终不够用。
随着化工项目的启动,东西两线的环岛公路开建,榆林军港的动工,宁远河水库、颂和水库的动工及周边农田的整改和水库移民的安置等等一系列工程破土动工后,肖卫华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地去赚更多的钱。
这个时候的海南少数民族比重较大,一着不慎就会引发民族矛盾发生大规模的叛乱,何况琼北地区的会党正在酝酿着一场席卷全岛的风暴,要不是游景扬率领军队密切监视,这场风暴有可能已经发生。
唯今之计就是将这种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老百姓造反无非是没有饭吃,只要能给予更好的生活,老百姓们就不会去盲从那些只会为一己私yù而作乱的会党首领,即将发动的起义就会瞬间瓦解。
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之下,一套完整的方案在肖卫华离开海南之初就拿了出来,各个部门要全力协助海南省长邬文锋实施。各大建筑公司已经全力开工,琼北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富余jīng壮人员尽数被打乱调派到各个工地和工厂,同时为水库移民建设安置房作榜样。
按照现代的行政区划,一些十九世纪还没出现的县城和乡镇都被建立起来,通过农田整改后,在一些适宜的地方修建移民村,每村五十户居民实行汉、黎、苗杂居,每隔一公里修建一个这样的村子,十个村子组成一个行政村,然后就将道路从县城修到镇上,又从镇上修筑一条公路到各个行政村。农业公司在每个镇上都设有一个农场,行政村里的老百姓大部分被安置进去当农业工人,富余出来的人才会被安置到各个工地上和工厂中。有了衣食无忧的保障,海南的匪情和治安情况得到迅速的好展,会党的蠢蠢yù动也被及时扑灭,但是消耗掉的金银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钱啊钱,上哪去弄钱呢?看样子得派打捞船出动了。在和肃顺、匡源会谈的时候,肖卫华满脑子想的都是上哪去搞钱。
“肖先生,只要你愿意派兵去江宁剿灭长毛,朝廷可以答应你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即使是给你更多的地盘也在所不惜。”见肖卫华始终提不起兴趣,江宁城又城破在即,肃顺和匡源不得不加大价码。
“呵呵,两位大人,实在是对不起了,如果是去进攻洋人我肖卫华绝无二话,但是你们叫我去杀中国人,本人还真的没这个兴趣。”在没缺钱之前,肖卫华就被海南和上海严重缺乏行政人才的事搞得头痛不已,他们当初就定下了一个方针,目前的第一要务并不是去夺取更多的地盘,反而是要加强这两个地方的基础建设,培训足够多的产业工人和行政人员,提高治下老百姓的受教育水平,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如果做不到这些,已经占领的这两块地盘绝对是后继乏力。虽然从现代带过来了一千多人,可是绝大部分人不是在军队中服役就是去做产业了,只有少量被边缘化了的人才进了行政单位当官。军队中的人肯定是不能动的,如果让那些做产业的去当官,这又与肖卫华和邬文锋当初的意愿相违背。
“那肖先生现在缺什么呢?”两位朝廷命官实在是为肖卫华的这种无yù无求而着恼,肃顺见他不松口就改变了战略。
“银子,我要大量的银子。”正在神游天外的肖卫华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说出了自己的软肋。
“要银子?这个好办啊,只要愿意出兵,肖先生尽管开价。”肃顺和匡源相视一喜,心中同时对肖卫华这种爱财如命的习xìng腹谤不已。
“虽然我很想要银子,但我还是不想对自己的同胞下手,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朝廷,只要不先来惹我我都不会无端去进攻。”肖卫华想都不想就开口拒绝,现在手头这么紧,哪心有心情去帮别人打仗。
“长毛都是一群刽子手,他们每攻下一个地方就会进行一场大屠杀,犯下的罪行可是罄竹难书,肖先生既然是一个心地仁慈的人,应该不会眼看着江宁的老百姓全部被长毛虐杀吧?下官恳请肖先生发兵江宁解民于倒悬。”说到最后,匡源站起身倒退几步朝肖卫华长长一揖拜了下去。
“如果只是去救人的话倒可以考虑考虑。”肖卫华知道南京在太平天国期间被屠杀了三次,两次是太平军做的,一次是清军做的,死掉的人数好象不低于抗战时期的南京大屠杀。据史料记载,南京被太平军包围时城内可能有六十万到九十万的人口,城破之后人口差不多减少了一半,如果将南京城里的钱财和几十万人全部搞到手,自己目前的困境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想到这里肖卫华倒有点动心了。
“救人,绝对只要肖先生去救人。”看到肖卫华有松动的迹象,肃顺和匡源马上就信誓旦旦地叫了起来。江宁城里现在有一位正一品的封疆大吏、好几位从一品和正二品的高官,还有六七万的旗人,如果这些人全部失陷敌手,朝廷的颜面将尽失,只要能将这些人救出来,花些银子也不算冤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