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五十九节(2/2)
沙通天别郡的人马拖住并没有移兵向野牙挺进。
毕竟他虽然恼恨李尚长不够义气拒绝他分一杯“勤王”羹但仍觉得自己和李尚长同属“杆子”(土匪)一类。
他觉得在官府势力还很强大的时候两人唇亡齿寒自相残杀是下策让对方为自己吸引一部分兵力拱卫身后才是上上之选。年下他在岩阳麻树寨东南聚集了“过天狼”“贪吃猪”等大大小小的杆子开了一会自称“甘燕会盟”紧接着以太牢祭天沙通天自称“通天大王”把旗帜更换成“替天行道”正式开始造反。
这时的沙通天通过对饥民夹带挟裹人数暴涨过万把持东到荡山川麻树寨中间经过岩阳西到中北县的势力带实力已经不菲。
他自觉自己的力量已让李尚长无法抗衡手到擒来信心一硬折身回头以劝降为先导威逼野牙。
沙通天的意图很明显想打下作为北面几郡的交汇重地野牙城逐次向北用兵形成一个割据格局。
在这样的紧张形势中李尚长一改态度要“以德服人”。他虽然还没什么以德服人的实际行动但姿态上已经做出让人靠拢的模样倒也扩充不少已经在各处郡县中募集了一只两千余的军队。
正在更多人向李尚长靠拢抗拒流寇沙通天的时刻秦纲脱了绣有五爪金龙的黄袍颁诏自咎暂时退位依旧承认秦汾并派人前来相见。
于京城方面来看倒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他无非是处在被数万大军的包围中转移京城方面的注意力观望、观望秦台的态度却不尽然。
他开始把自己的目光转向夏侯武律。
秦纲多次派人和北面的夏侯武律联络邀请他出兵助自己一臂之力但条件都没有谈妥然而就是不久前他缴获一份邸报现一则消息:狄南堂因叛国罪和大将军健布在应西城激战战败被俘于押解回京的路上死得不明不白。
别人也许不会重视这些而他却恰好知道一个秘密。
狄南堂恰好是夏侯武律的长兄经过自己的手回中原为官的甚至他在两个月前清清楚楚地接到从西面传来的消息说是此人取得对狗人的第一场胜利正在扩大战果时因为朝局变动秦台开始对秦林下手时同时宣布他这个和秦林走得很近的人为反叛纠集了几路人马围攻。
他还知道此人一连大败数支大军以上万的兵力在应西城反围了秦台纠集的十余万并指示他人予以拉拢。
这可谓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也许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但他没有妄测夏侯武律的反应因为到了这个层面亲情往往代表着对权力的争夺只是透露出消息进行关注两天后他就看到了夏侯武律的反应夏侯武律应该比他更早知道此事全军缟素正在集结但从截获的栾起的调兵命令中他就知道夏侯武律被激怒了。
夏侯武律的南下已经指日可待焦头烂额时一个没有顾及的问题暴露了就是这个“勾结外兵”的罪名。
“勾结外兵”引戈相内成则天子也难逃其咎甚至遥遥受外族所制;败则众叛亲离声名狼藉。
自己这个得位不算正的人怎能轻易去做?
他深深一思想到也举步艰难沦落到不君不臣份上的秦汾这就暂去王位支持离京的秦汾讨秦台。
这样他也好在和秦台对垒中名更正还把引夏侯武律肆虐的责任也转给秦汾。
他的使节也给秦汾送来了一丝清风。
这个穷途末路的王爷好歹也代表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支持甚至影响到周围几郡的官员对秦汾打开局部局面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几天后秦台的人也到了却严令地方官员护送秦汾回京城。但他晚了。因为国王认清小叔的嘴脸沙通天的强大和秦纲所抢占的先机都使秦汾炙手可热取得一定程度的拥护便成对抗。
最要紧的是沙通天的一逼几郡在何为正统的意识上陷入危机。
几郡中群雄并起官员携地投归秦汾李尚长的势力被冲淡那就无比的苦闷了。毫无疑问内部形势迫他与沙通天一战取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进行洗牌。
否则他无威无望就被挤出权力决策的圈子。
年下又是一场大雪压过。
沙通天和李尚长本身存在的寒气也已经积累到冰冻三尺的程度。
两支人马早已注定决裂。
随着沙通天的五千人分成两支向郡中移动李尚长也带两千余迎敌。
李尚长本家有一支一千多人的人马另外招募了两千杂兵加上一千多团练官兵郡里总共也只有四千人左右。
但为了稳定形势两千人的主力已是所能调集的上限。
狄阿鸟的主将地位在战前被换有樊英花在背后支持在名誉上成为守护左翼的小将领了连军官也不怎么认识地二百余杂兵。
樊英花对他不放心就换了盔甲跟过来以监军的身份随左翼前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