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林逸莲看歌(2/2)
“sandy,第五页,歌名是《信自己》。”王中阳说道。
“咦!”接过简谱后,林逸莲忽地低呼一声,并没有立即翻到第五张,而是迅速翻动,目光匆匆地浏览了一遍。
“词曲作者都是王中阳?”她有些惊讶地低声说道。
“呵呵,这都是中阳给自己新专辑写的歌。”陈如微笑解释道。
“喔,写了挺多的,有十几首吧!”林逸莲转头对王中阳说道。
“总共十五首。”王中阳露出白皙牙齿,微笑回答道。
“好厉害。”赞了一声,林逸莲翻到第五张,仔细品味《信自己》这首歌。
林逸莲接触流行音乐行业很早,早在82年她只有十六岁还在读中学时,就已经是香港商业电台的兼职DJ。
到了第二年,便算是正式进入流行音乐行业。83年先转为商业电台的全职DJ,然后与新力唱片公司签约,成为签约歌手。
六、七年的职业生涯,从一个电台DJ逐渐成长为今时今rì香港的一线女歌手,她的能力与勤奋毋庸置疑。
林逸莲的努力与勤奋,在香港音乐圈内是一致公认的。
职业生涯早期,她的唱功一般般。87年时,她有歌入选TVB十大劲歌金曲季选,她到TVB录制节目,不料,现场走音。
这一次的走音令她下定决心,苦练自己唱功。而且,她非常坚定,决心一下,便能一直坚持下去。
林逸莲作为一个音乐人、歌手,有非常多很好的品质,比如不爱炒作,低调,在音乐上专心,敢于突破改变等等,但,这么多品质中,坚定是最重要的。
正是这份坚定,让林逸莲成为华语歌坛中除了邓丽君外、最具持久力的天后。
林逸莲83年成为签约歌手,跟梅艳芳、叶茜文、陈惠娴是同一批的。
她年龄最小,比陈惠娴小一岁,有趣的是,陈惠娴跟她还是同班同学。
林逸莲从80年代中前期起步,开始跟叶茜文、陈惠娴竞争。
到了90年代,以《LoveSandy》、《夜太黑》等国语专辑,跟王菲、张惠妹、那英等新生代在国语流行音乐重镇台湾竞争。这个时候,叶茜文、陈惠娴、梅艳芳等人或是不在歌坛、或是重心不在歌坛。
到了新世纪,林逸莲还能爆发出巨大能量,以《林逸莲’S》等专辑,跟孙燕姿、蔡依林等新新生代竞争;而这个时候,跟她同一个批次的女歌手基本都没有什么声势了。
2013年,当她四十多岁时,她还能求新求变,制作一张实验xìng的专辑,成为台湾金曲奖大赢家。
这种持久力,除了邓丽君,其他女歌手还真是难以匹敌。
除了事业上的持久力,嗓子的持久力也非常好。
王非比林逸莲还小三岁,可是在王非chūn晚破音、演唱会破音、演唱会办不下去的时候,林逸莲依旧连连开演唱会,在演唱会上真唱依旧非常出sè,不比年轻时候差多少。
当然,这只是持久力方面的,并不是说林逸莲就比上面的天后高出许多。
林逸莲的缺陷在于,虽然一直保持,但始终没有一个巅峰阶段。
无论80年代、90年代抑或是新世纪的头两年,她虽然能与上面那些天后竞争,但始终不能压过她们。这是非常可惜的。
不像邓丽君,邓丽君在79年到86年这个阶段,那真是横扫中国、rì本、东南亚等地区与国家,在中国则将中国其他女歌手压在身下,在rì本则与rì本女歌手并肩。
这个阶段,邓丽君影响的广度与深度都是其他女歌手无法想象的。
rì本人尊称邓丽君为“亚洲歌姬”,就连rì本人自己的国民天后都没有这样的赞誉。
王中阳还记得,每年到了邓丽君去世rì子,都有rì本电视台做邓丽君的纪念节目,中国的就更不用说了。
在他转世重生前一段时间,他还看到rì本电视台又专门到邓丽君墓园录制节目,纪念邓丽君呢!
后世媒体,尤其是台湾媒体经常提到什么亚洲天王、亚洲天后,其源头,便是这个了。
不过,后世那些被称为亚洲天王、亚洲天后的,即使刨除南亚、西亚那边,多少还是有些名不副实,不像邓丽君。
因为林逸莲正在看歌,房间中很安静。王中阳脑海中浮想联翩,回想着林逸莲后世事迹,又将她与邓丽君这位女歌手的标杆做一下对比。
“这首《信自己》,是美国佬的舞曲,林逸莲这个时候正在做西方音乐,都市系列,舞曲很多,应该对得上眼。”王中阳想道。
《信自己》这首歌,原唱是珍妮杰克逊,华纳买了版权重新填词给杜德伟、叶茜文演唱的。
王中阳记得,这个时候,这首歌还没写出来,不过也快了。
这个时期的林逸莲,对于这一类的歌曲,应该很有兴趣,王中阳他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