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纹银300两(2/2)
嘉谟看了眼郭大昌,知道此人眼光独到,颇有见地,于是极不情愿地离开了座位,来到了后堂。
“什么事,你说吧!”嘉谟没好气地道。
他这个不争气的外孙,可是将他气得够呛。
“大人,以小人愚见,大人还是应该拿这三百两…….”郭大昌小心地说道。
原来,他早就看出了和大人的与众不同:此人年纪虽小,但却颇有胆识;而且能够不依靠任何外力,单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入咸安宫,足以见他聪慧过人,聪明之至。
此人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是早晚的事。现在我们给他些好处,将来兴许还能攀附得上。如果此时将他得罪了,不知道将来会不会为自己树立一个大敌。
嘉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极不情愿地将这300两掏给了外孙。若干年以后,嘉谟曾发出这样的一句感慨:大昌的那句话,一字千金啊!
和大人接过外公的300两银子,心里很是高兴。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郭大昌竟然自己掏腰包,又给了他300两。
这唱得又是哪出?!
郭大昌给出的解释非常浅白:我看好你哦!
和大人讨到了600两银子,按理说应该非常高兴才对。不过坐在回家的马车上,我们的和大人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外公虽然给了他300两银子,但他那副厌恶的眼神,同样也一起塞到了和大人的手里。和大人忽然意识到自己是那么的愚蠢、那么的卑微、那么地无助。
为什么我要遭人白眼?!
为什么我要受人欺负?!
不行,绝对不行!
我要反抗,我要抗争!
我要像一只海燕,与暴风雨搏斗!
我要像一只金雕,向天夺命。
回到京城的和大人痛定思痛,打消了自己当时与**们攀比的幼稚想法,开始心甘情愿地做起了真正的穷学生。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贪婪地吸允着博大jīng深的中华文化。
他坚信:是秃子,早晚都会发光的。只要拥有真才实学,就不怕自己被埋没。早晚有一天,会有一个伯乐向他抛出橄榄枝,让他从此一鸣惊人,出人头地。
很快,这个人就出现了。
他就是当时大名鼎鼎,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