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近乡情怯(一)(2/2)
“浩然你回去整顿一下部队两天后开拔。”
被黄中将这句话从美妙的暇想中拉出来的程家骥赶忙答道:“是”
两天的整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当新十八军的三个师离开吴城南下作战这次出川时有四万多人的新十八军的兵力已锐减到了不足三万二千人。而程家骥的新一百师的行军队列也比战前短了许多。就是现在有一万人里还有很多是随军南下的轻伤员。幸好恰在这时从战区传来了真田被击毙、藤斋被俘的好消息方才把程家骥心中的愁怅冲谈了些许。
新十八军的部队先是由赣入湘再从湘南长驱入桂。一路上所经之地都未被日军染指行军很是方便。湘桂之间又有铁路可通大军调动多甚是快捷。从吴城出时算起不过半个月新十八军便抵达了素有“楚粤咽喉”之称的古严关关下并奉命在这一带驻扎了下来。
黄中将儒生脾气一上来把程家骥等军部官佐都拉到了严关这座筑于狮子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古名关上。
“浩然这座雄关我在民国十八年倒桂、二十五年两广事变期间遥遥相望过两次却是一直无缘上来一游。今日总算是了了宿愿。刚才所见那位南宋提刑官方信孺的书法名不虚传确是古朴圆润另具一格啊!”刚欣赏完严关西山崖上宋明以来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的黄中将现在的兴致可好得很。
邱副谋长见程家骥对黄中将说的话竟是充耳不闻忙知情识趣的小声提醒程家骥道“副座!副座!”
可惜这会儿程家骥的心思早已飞到天边去了那里能听得见邱上校在说什么。
“浩然莫不是想灵川狗肉了。”到头来还是黄中将给程家骥给他自己解了围。他这个由头倒不是乱找的跟程家骥相处的久了些的人都知道这个福建人在口味上却是偏好酸辣尤其喜欢吃狗肉正好对了桂北人胃口。
“军座说得好!灵川狗肉是一定尝的我中午请客”程家骥这时方回过神见这个场面有些不对头忙顺着黄中将意思说了下去。
其实程家骥心里那是在想什么狗肉啊使他频频向南眺心中依依的让他魂牵梦萦的是从灵川再住南几十里路的桂林城那座他最想去也最不愿去的城市。
现下的桂林城正处于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是大后方当之无愧的政治、文化、经济重镇。武汉失守后大量文化名人移居桂林他们的加入极大加了桂林在文化方面的繁荣。桂林抗战文化运动气氛之活跃、规模之庞大在当时与延安抗战文化运动、重庆抗战文化运动鼎足而立。这一切使得这座本就山灵水秀、洞奇石美有着二千年历史的名城显得是那么的青春焕朝气蓬勃。
而这些都不是程家骥对这座城市情有独钟的原因。在得知新十八军将在桂林附近的兴安境内整补一段时间后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怀便涌了程家骥的心头。程家骥是福建南安人不假但主宰了程家骥的灵魂的楚原却是地地道道的喝着漓江水长大的桂林人。
许是近乡情怯的缘故吧!部队在兴安休整的头一个礼拜程家骥硬是没有回过一次那常在梦中见的故乡要知道新一百师所驻扎的地方离楚原生长的地方只有一百多里地驱车前住的话不过两个小时就能到。可程家骥不去找桂林桂林却来找他了。十一月中旬桂林行营在桂林召开的战区军以上高级军官会议还是使得程家骥怀着忐忑而复杂的心情与一直嚷着要到桂林游玩的于三姑一道踏上了那片楚原的“故土”。
“来碗米粉!”一进北门城坐在汽车上程家骥就立刻被从一个热气腾腾的担子米粉摊上飘来的那一阵阵隐藏在他的记忆最深处的清香给勾去了魂。
嚼着因久违而更感亲切的金黄酥脆的锅烧品味着桂林米粉那细嫩软滑爽口的风味闻着由花椒、沙姜、万里香、八角、桂皮、草果等十几味香料熬制出来的卤水那独特的而悠长的香味程家骥觉着自己仿佛已回到二十一世纪的故乡似乎自己这是在父母家的楼下的小店里吃早点了。
那一刻程家骥的眼睛里涌出了一颗接一颗的晶莹泪珠他自己不觉得倒把正吃得津津有味的于三姑给吓了一跳。
“浩然你怎么了!”于三姑惊惶的问道。她认识程家骥以来无论是点兵沙场战敌顽还是周旋于各色人等当中从没见程家骥如此失态过。
“三姑!你就甭回兴安了还是住到桂林来吧!”程家骥这会儿也想通了就算是自己再怎么使劲的躲着那些生在“将来”的回忆可躲得过自己的心吗?与其遮遮掩掩、别别扭扭的心中总有那么一根刺的过一辈子反道不如细细体味奇妙的命运带给自己的每一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