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天地双网(2/2)
调出世纪轰炸机资料,李金仔细的阅读资料上的技术介绍,了解所有细节,直到克劳迪的突然到来,才打断了他的工作。
一脸急切的克劳迪一见他就嚷开了:“军方已经决定了,立即让你加入机甲研究,你和他们谈过我的事情吗?”
“谈过,他们原则上同意,不过却需要你遵守保密条款!”李金顿了顿,看了看克劳迪,才缓缓说道,“我的这个研究实验室相对独立,主要负责压缩空间和机甲设备的结合研究,你在我这里当试验驾驶员,和其他驾驶员接触的不多,你真的愿意吗?”
“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案,军方保密研究不是那么好进的,这和打听消息不一样。”克劳迪略带些无奈的点点头,“机甲在那里,如果你不反对,我想尽快开始我的工作,我已经迫不及待。”
“事实上,我根本无法反对,因为他们刚转交了资料,具体实物估计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交给我,所以我毫无反对的必要。”
克劳迪脸色一僵,有些不相信的嚷嚷道:“怎么会这样?你不是已经是机甲研究员了吗?为什么?”
“也许还要经过某种验证,以证实我确实拥有改进设备的能力,你放心,我很快会证明我的实力,到时他们一定会将设备运来。”
克劳迪冰蓝的大眼睛露出几许失望,丝毫不掩饰她的沮丧情绪,真是个不懂隐藏的直爽女孩。
李金对她很有好感,和她相处,你永远不用猜测她到底在想什么,无论喜怒哀乐,她都清晰的表现在脸上和行动上,以至你根本不需要多费心思。
简单直接,崇尚力量的特别女孩!
这是他对克劳迪的评价。
“既然来了,我们转转吧,我也是刚到,还不知道我的实验室到底怎么样!”
“好吧!”克劳迪无精打采的点点头,跟上李金的步伐,游览这座实验室。
联邦本身是在核灾后的废墟中建立的,最初的幸存者当初都是靠地下设施才得以幸存,所以对地下设施的建设,联邦也是不惜工本。几乎所有重要建筑都有相应的地下空间设计,这栋实验室也不例外。
实验室地面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出奇之处,但地下部分就大有奇妙,不仅空间设计巧妙,还有各种仿真视频,变化出种种真假莫辨的景观人物,让你很难相信你是生活在地下。
这还不算什么,这个地下室有着全套的生态养殖设备,提供了多种可供食用植物生长的环境,大多空位上已经种上一些很悦目的食用植物,甚至还预留了家畜的栏位,特别是一个水池养育的活鱼,更是让李金驻足旁观。
看着大量肥硕的游鱼在水池中摇头摆尾,李金若有所思,这应该是某种应急之用。平时作为观赏,急时做为食物来源。
设计的很巧妙!
这些设施都由智能系统在照料,并且还有五个工作机器人协助,就像一个缩微的农场,一切都井井有条,赏心悦目。
走过这些设施,里面还有各种生活空间,另外有好几层地下楼层闲置,并没有规划具体用途,看来是留做预备。
调出结构图,将地下楼层的生态生活部分规划为应急系统,非到必要,不得随意开启。另外将剩下的楼层设计为几个分类实验室,做为某种特别研究所在。
设定之后,智能系统很快就做了处理,设置了相应的授权。
李金又询问了地图上一些奇怪的通道,得知这是和学府的总地下建筑相连的通道后,顿时来了兴趣,想去看看。
智能系统却很遗憾的告诉他,这些通道都是双向控制,需要独立地下设施智能,和学府地下设施智能共同授权才能开启。并建议他向学府智能提交申请,看能不能通过。
听到如此麻烦,李金的兴致也就消了,转身去了地下楼层的通讯室,这里可说是地下设施中最重要的一处地方,如果地面部分出现问题,这里就是地下建筑的总枢纽,担负着管理和外部通讯的重任。
不过这些不是李金感兴趣,他来此的目的,只想见识一下闻名已久的地网系统。
地球联邦在建立初期,幸存的地下城市之间,互相的通讯是使用旧世界留下来的地波应急网络,简称地网。
地网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o世纪5o年代,古中国共和初期和古美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当时的中国部队因为在武器上不占优势,互相之间的通讯经常被对方炸毁,于是有人提出可否把通讯线路埋在地下,避过对方的攻击,地网概念开始出现。经过古中国几十年努力,在旧世界的毁灭前夕,这套地网系统已经非常成熟。
地网系统的收设备和天线全部都是架设在地下,抗毁抗干扰能力极高。按当时研究这套地网系统的专家司徒梦天所描述的那样:就算所有地面通讯设备都被摧毁,只要人还活着,就能使用地网系统进行通讯和指挥,在当时就被赞誉为最后的通讯手段。
核灾的时候,大部分幸存下来的地下掩体都是靠地网系统进行通讯。在联邦成立后,又对地网系统进行大力改进,最终将整个联邦城市都纳入地网系统的范围。
可以说地网系统为联邦的建立,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不过现在联邦的一般通讯不再依托地网系统,而是新开出来的天网系统。
联邦在成立后,感觉到地网系统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就想和旧世界一样,建立一套覆盖全球的通讯网络。不过结局并不怎么好,
联邦不仅在探索外部大6遭到惨重失败,连射的卫星也接连出现问题,无法承担建立通讯网络的重任。
联邦科学家在无法破解卫星为何失效后,改而考虑用另外方法来监视天空和大地。221o年,地球联邦的科技得到重大突破,在第二任席院士邓家光的带领下,核能源的微型化技术成功,整个地球联邦进入飞展时期。就在这个时期,有人提出浮空通讯概念,就是在天空中放置一些浮空飞碟来替代卫星。
当时浮空飞碟的难题主要是在能源持续和反重力装置上,当第三任席院士杨洋博士成功制造了光脑以及明了光能晶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浮空飞碟长时间滞空的能源问题得到解决后,天空通讯迅猛展,因为其特殊便利和廉价,很快就在联邦推广开去,最终成为联邦惯用的通讯手段,而地网系统退居二线,成为联邦保留展的特殊科技。
因为浮空飞碟基本上可以代替卫星对地面进行监视,所以这套通讯系统又被叫为天网系统,以区别地网系统。现在联邦的常规通讯手段都是靠天网系统,地网系统除了军队和特殊部门外,很少使用。
学府做为联邦的特殊所在,有着一套完整的地网通讯系统,每年都会投入经费进行维护,以确保它的使用不出问题。
李金的实验室也是学府地网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有着完善的通讯设备,这让一直对地网很好奇的李金有了一次直面接触的机会。
在智能系统的提点下,李金摆弄了几处地网通讯,现其和天网通讯也差不多,实际通讯质量还略低于天网系统,不过清楚传达信息还是毫无问题的。
天网和地网可以互相通讯,却不是联合系统,而是各自独立,有着各自的通讯网络。在使用中李金还现,地网系统切入天网系统极为便利,但天网系统切入地网系统,却需要经过几道验证,才能成功切入。
看来地网系统最优胜的地方还在于安全和抗击毁性,并不在于方便和好用。
这和天网系统的设计概念是两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