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新华医药(一)(2/2)
这样的结果,简直不得了。随着报纸的报道,上海的洋人医生也参与了实验和鉴定。
在洋人医生的见证下,白喉、鼠咬热、炭疽、中耳炎、手术感染、肠道疾病一样样被证实非常非常的有效。
而且神奇的是,在青霉素治疗后的患者,全部是治愈根除,没有一例复发。惊的老外医生直呼这是:上帝之药。
唯一的遗憾是,皮试过程中证实约有3-5%的人群对青霉素有不同程度过敏。过敏患者不能使用青霉素,这是郭婷给专家组说的,因为这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致命xìng休克。
但是,这种小小的遗憾完全挡不住专业医务人员对这种药的崇拜。在实验的后期,各个医院和洋人医生无不关心这种药如何购得,价钱如何?
这种问题郭婷推给了新华医药公司的高管方中伟。实验的结果一公布,全上海最受关注的人,无疑成了方中伟。
全上海29个国家675家洋行,不管原来是不是从事医药生意,或者规模大小,都把绿幽幽的眼睛盯上了方中伟。
杜月笙先生最直接,直接带了数百个黑衣帮会中人给方中伟站岗,从方中伟下榻的汇中宾馆房门开始,岗位一直排到宾馆门口。
大班郑家辉对杜月笙的这种流氓手段极为不满,担心影响宾馆的入住率。不过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财大气粗的英国卜内门洋行、美国旗昌洋行、法国永兴洋行、德国西门子洋行、rì本横滨洋行一个个强悍的入住,完全不给郑家辉拒绝的余地。郑家辉只得把散客一个个赶走,以满足这些强盗的要求。当然,价钱也水涨船高。
连远在南京的老蒋也安排孔院长要求拜访方中伟。
老狐狸虞洽卿一大早就跑到唐剑行喝茶,也不说来意,总之围着唐剑行打屁,唐剑行有事的时候,他也厚起脸皮尾*行,总之赖上了他。
中午的时候,宋夫人打来电话只问了一句:“小唐,跟我说实话,是不是特区的产业?”唐剑行只恩了一声。宋夫人就说了声:“好!”就挂了电话。
旁边的老狐狸问道:“宋夫人的电话?”
唐剑行盯着老狐狸,来了句:“怎么?你老要改行做医药生意?”
虞洽卿完全无视这句,追问道:“真跟你有关?”
唐剑行抬着头,故作不屑的说道:“你就直说,想咋搞。看在老朋友份上算你一份。”
“你说的啊,不准翻脸不认人哈,你等着,我去卖房子筹钱。别忽悠我哦,否则老头子找你拼命。”作势起身,详作回去筹钱。
唐剑行拉着他坐下,说道:“I服了YOU。你也别急,这笔生意少谁也不敢少你老爷子。也不让你白占便宜,帮我想想这事怎么处理比较妥当?”
虞洽卿明白这是问他,如何协调各方利益。
“小唐,不知这个药产量如何?”
唐剑行笑,这个老狐狸果然名不虚传,一下子问道点子上了。
“跟老爷子说实话,产量不愁。不过这事不能往外传,否则赚不到钱别怪我。”
“那是,那是。”听说产量不愁,虞洽卿更是激动,这是多大的金矿。
“既然产量不愁,那么关键就是市场问题。一个是定价,一个是渠道要广。既能获得足够的销售量,又能稳定市场价格。经销商和你们都能获得丰厚利润,一举两得。”
唐剑行明白老头子的意思,想不到老头子也知道现代营销的基本理念。不过,唐剑行考虑的更多的是政治因素。
青霉素这东西,在西方学术上已经有提到。青霉素的基本成分,应该能在不久后被其他国家猜测到。但是,特区不担心,这些国家要搞明白其中的成分,以及想出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办法,起码要到1942年。考虑到各个国家关注度的上升和科研投入,最快也需要到1940年才可能有办法量产。这足足五年的市场独占时期,显然要充分利用。
即要保证产品最大限度被世界接受,又能考虑世界各国的消费能力。这药与青蒿素不一样,后者再过一百年,其他国家也搞不出来,而且前者的用量远远超过后者。
这就要考虑购买力的问题,价格高了,消费阶层就会受到限制,市场推广难度增加,进口就会减少,各国自主研发的力度就会增加,后果可能会低于预期。
如果反过来,价钱定的实惠一点,让普通人也能用得起这种药,这样市场很快就能占领,各国也没有积极xìng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也能有效遏制其他制药公司掺入这个领域。可以更为长久的独占利润。
唐剑行问道:“老爷子,你看这药定个什么价格合适?”
虞洽卿:“我看,一个疗程卖个几百大洋是没有问题的。现在从实验组流入黑市的青霉素已经炒到了三百多美元的高价。”
唐家行听到这个价格有点讶异,这TMD也太黑了。
唐剑行下了决心说道:“国外市场就定个三美元一个疗程。”
虞洽卿一听这个离谱的价格,脑袋一时转不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