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西门山岛大转移(五)(2/2)
“五百号人。。。”
“滚。”
等陈丕显走远了,谢长斌才发现新拆开的软云已经被他顺走了,这才知道上当了,**太狡猾了。
29rì凌晨,长治河背渡口。
这里是朱建民要求荣欣商号交货的地点。
汀江在这里汇集成湖,也成了闽粤之间重要的物资贸易中心。长治的贸易口岸其实在虎市,处于河背渡口的对岸,各商家的仓库一般都设于此处。
荣欣商号长治分号的司马掌柜,从昨晚接到电报,脚不沾地忙活了一天两晚,才凑齐货品运送到河背渡口。
从晚上九点,已经等到十二点钟,来接货的船还没有到达。帮忙的船夫和伙计已经回去,只剩他跟几个亲信伙计守着货船。
这河背渡口,白天的时候两地过江的人也算不少。可到了晚上连鬼影都没一个,最近的村庄离渡口足足有八里地。
“叔,你看,那边有船!”其中一个伙计眼尖,看到了海监9061号正在往这边驶来。
司马掌柜走南闯北,跑过的地方不少,他确信即使在万国汇集的上海,都没有这种船。看过去有点像小炮舰,可又没有小炮舰跑起来浓浓的黑烟,而且速度快的像是在飞。
直到海监9061号跑拢了河背渡口,才有轻微的机器噪音传来。
励志等船靠了岸,一个箭步跳到岸上,冲司马掌柜抱拳一礼。
“司马掌柜不好意思,路上出了点小问题,让你等久了。抱歉抱歉。”
司马掌柜见励志穿的像是军服,恭手答道:“无妨,励长官的船好快啊,长眼界啊。”
寒暄之后,励志把南洋物流贸易公司和荣欣商号签署的分项合同副本以及荣国栋亲笔签署的交割清单递给司马掌柜。
司马掌柜拿出身上总号预留印鉴,仔细核对合同和清单上的印鉴及签字,核对无误后,问道:“励长官,你看这货需要我等做些什么?”
海监船不过500吨不到,凭司马掌柜的眼光当然看的出来,他准备的二十艘能在韩江上跑的木船,每艘载货都有一两百吨。
励志笑道:“那就麻烦司马掌柜安排伙计把木船挂到我的船后,其他就不劳烦你了。”
原来是当拖船,司马掌柜让伙计把船套起,串成一串挂在海监船的后面。
一切妥当之后,海监船拉着一队木船直接沿汀江逆流而上,上行十公里转弯进入了黄潭河。从黄潭河到前进基地不过35公里。
船队进入前进基地,在基地引起了轰动。
这几天,上杭境内需要撤离的人员,已经陆续进入前进基地,基地的粮食储备顿时告罄,徐莉莉常委已经多次催促徐州号舰队加快行动,运送粮食进入前进基地。
海监船进入黄潭河已经联系过前进基地,前进基地已经组织好人员等在渡口。
从26rì会议以后,从才溪、长汀一带出发的难民,陆续到达基地,除部分党群人员及青壮,大部分是老弱为主,人员在两天时间内急剧突破三千人。一部分人被组织起来伐木造船,另一部分人在基地的指导下开始搭建便民设施,如在下游搭建厕所,浴室,大型的消毒洗衣房,晾晒场地等。
而在这些人中有党政工作经验的比较机灵的妇女被选出来,开始培训基于IPHONE终端的身份快速登记系统,这套系统是特区民政局,组织特区有软件开发经验的人员开发而成,特区民政局局长林美唏亲自到达前进基地培训。
培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两天的时间,才让所有人学会拼音输入法。
林美唏清楚要这些人熟练使用拼音输入法,恐怕是指望不上了。想起还要让这一百人学会图像采集及条码打印机的使用,一阵无力感涌向心头。
听说粮食运到了,那些妇女竟然宁可去搬粮食也不愿意再对着拼音表,在手机上拼写文字,林美唏疲惫的心灵也无奈答应。
虽然已经是深夜一点,基地临时港口还是聚集起一千多人。
励志在基地会议室向徐莉莉汇报了船队的情况。瞿秋白、毛泽覃、何叔衡等则组织人员开始搬船的货物,一包包大米和干海货搬进基地仓库,临时特委在所有人心中信心迅速飙升。
下货一直忙到天蒙蒙亮,才把一船的货下完。
西潭村民林阿大,像往常一般五点钟天蒙蒙亮就起了床,开始劈柴烧水。
林阿大披着老棉袄无奈的眺望前方的前进基地,嘴里自语道:“不知道明年这地还能不能用?”
林阿大虽然从来没有表示过不满,但是内心中对于临时特委占了村里的地是有想法的,虽然不是永久占用,总是让人不安,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也是为了穷人。
“林大叔!”
林阿大听有人喊,停下手中的斧头。原来是杭代县委组织部的王珍带着一群人进来。
“是王部长啊,这么早啊。”
“林大叔,我给你介绍下,这是我们临时特委的徐书记,她是专门来看你。”
徐莉莉走到林阿大跟前,歉意的说道:“叔,没经过你们允许占了村里的地,实在对不住,今天我是来道歉的。”
林阿大有点意外,不过老实的xìng格,让他拜拜手,说道:“徐书记客气了,这村里的地也没种什么东西,用了就用了,你们办的是大事。”
徐莉莉示意战士把礼物抬过来。
“林叔,这十个大洋是临时特委给西潭村的青苗补偿,钱不多,希望能弥补我们给你们造成的损失。听王部长说,你们村户户支持红军,为红军做了大贡献,自己没吃的,还省下口粮支援红军。我替同志们谢谢您们了。今天,临时特委委托我给咱们西潭村老乡送来一些粮食和干海产,东西不多,只是表达我们的谢意。”
林阿达感动了,这些人都是好人。不仅送来钱给村里补偿,还送粮食来答谢村民,真真给村里帮了大忙。周围的村民也听了动静出来了,见是红军官兵是来送钱送粮食的,个个心情激动。
送来的钱每家都能分到半个大洋,粮食每家都能分到一百斤,还有每户十斤海产品,都是干墨鱼等值钱东西。
林阿大当即拉来自己的第四个儿子要求参加红军!
另有一户人家也送了一个儿子参加红军。
29rì中午,第一批难民吃上了大米饭及蒸的干海鲜,还有腌菜和新鲜蔬菜,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的大餐。
不过,这是他们在这里吃到的最后一餐。今天晚些时候,一部分人将坐上返航的海监9061号及20艘木船顺流直下,由黄潭河入汀江再从韩江出海进入南澳岛码头,开始踏上崭新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