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俯仰皆自得(2/2)
姬正阳眉头微不可查的一皱,道:“你不是去玉皇顶祭拜东君了么?回来的却早,那一桌尚有位子,你且与小辈们挤一挤吧。”
岳南湘道一声“不妨事”,便入席去。
修行人吃饭也不过是个表面意思,尤其是这一群人,大多辟谷,因此不过略吃一点而已。席上颇有人谈笑风生,或纵论掌故、品评时人,或高谈玄经、大论道法,全然不因姬正阳在座而有所收敛。姬正阳有时也插上一句,往往画龙点睛,一语便切中要害。冒襄或听或说,参与其中,只觉喜乐平和,不知不觉间,已是月上梢头。
收了酒席,冒襄才想起赵济还有一封书信要面呈与姬正阳,便拿出那封书信要交予姬正阳。
姬正阳摆一摆手,道:“先不急。我想去后山观月,你不若和我一道走走,看一看这月观峰上的景致。”
岳南湘在一旁淡笑道:“师兄这一瞻星观月,怕不又是十天半月?”
“我本是想去坐几日的,冒小兄这也见了,正可去清闲几日。”
冒襄接道:“小子来的真不是时候,竟是耽误了前辈的功课,罪过罪过。”
岳南湘道:“你也不必告罪,到了师兄这境界,又哪有一定成法?他常常在后山一坐半月,其实却还是贪恋那夜里的风光。”她又转过头去看姬正阳,道:“我想借师兄在日观峰上的法坛,师兄这几日该用不着吧?我最近气海总有翻动,想必或有机缘,借师兄的法坛来坐关,未必不能再向上冲一冲。”
姬正阳在岳南湘面上扫过一眼,点头道:“你熟门熟路,借去便是。我看你紫府泥丸跃跃欲动,虽是转折之机,却也未必是佳兆。修行之事,当自省如宜,不可冒进。当然若当真机缘在前,也当勇猛精进,砥砺道心。”
岳南湘正色道:“谢师兄提点。”便转身出门去了。
冒襄和姬正阳踏着月色上到月观峰顶,这里视野开阔,仿佛高可摘星,果然是观月的好去处。无论山下苍茫大地,还是头顶璀璨星空,都让人心胸为之澄澈。两人在山路上慢慢踱步,也不言语,然而自有一种气机悄然连接,不仅是在两人间,更和这高山、这星群、这阔野、甚至这一片山区中无数的生灵气机互通。仿佛以两人为中心,织就了一张玄而又玄的气机之网,其中传递的是足以洞悉天道的自然之密。
冒襄知道,自己是被动的成为了这一张网的中心之一,这并非全然是姬正阳有意为之。他此时自身修为和道心的通透,都已非吴下阿蒙,只要姬正阳不排斥,自然而然的,便能融入到这玄妙的境界中去。
不知过了多久,姬正阳忽然轻轻的呼出一口气,无数延伸于外的触丝如流水一般,收入两人体内。那一瞬间的灵觉膨胀,几乎让冒襄误以为自己化身成了高山。
他明白,这一夜的经历在道途中,有多珍贵。
他正想道谢,姬正阳却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指了指头顶的星空,道:“我们都该谢谢它。”
冒襄举头望天,此时那一条横亘眼前的迢迢银河,仿佛也有了不同的意义。
“把那一封书信给我罢。”
冒襄依言递过书信,姬正阳接过后,并不立即去看,又道:“风飐在云驻厅中等着你,他会带你去卧房休息。”
冒襄向姬正阳一拜,便沿着来路向守正宫去了。他去后,姬正阳便随处找了一块平整石头坐下来,一时仰头望天,一时侧耳倾听松涛,一时又寂然不动。
骆风飐果然还在云驻厅里,远远的见了冒襄便迎上来,冒襄笑道:“原本不知骆兄还在这儿等候,若是知道,小弟断不敢劳您的大驾。也不知是什么时辰了。”
骆风飐上下将他打量一番,捻着胡茬思索道:“这一去三个时辰,你这神魂精气好像有些不同了呢?”
“如何不同?”
骆风飐摇头道:“俯仰皆自得,我怎知道?时辰也不早了,我带你去休息吧。明日正可好好逛一逛山门,有什么话,明日再说。”
骆风飐将他领到一处带着庭院的小小木屋,便自告辞而去。
冒襄到了寓所,但觉心中裹着无数纷杂的信息,若不梳理清楚,任它溜走,只怕要抱憾不已。他在屋中找了一个蒲团,安坐其上,须臾便入了心斋之境。再睁开眼时,阳光已从窗子透了进来,洒在身上,暖煦之极。
他忽然听到由远及近的杂沓脚步声,便推开门走出来,却见十几个人从小院门口涌入,个个气势汹汹。而最后现身的却是岳南湘,她刚刚踏足小院,便即冷冷喝道:“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