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帘洞血染仙山1(1/2)
道藏三十六卷载:天地混沌,盘古初开,一条巍峨雄俊的山脉在海中冉冉而起,以其傲凌天地的威势,永镇十洲七海三岛,是为大地本源。
山脉中,有一座奇山,其上鸾凤和鸣,青龙长吟,玄鹤翩翩入云,麟龟雄踞山巅。在这座山的最高峰之上,曾经有一块当年补天之时剩下的五彩异石,立在那里,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雪雨,悠悠岁月。
只是前一阵子,山上电闪雷鸣的,隔天,人们发现那里明显有一个巨大的深坑,那块五彩异石,却不翼而飞了。
山脉之下,绵延而展万里平原,人口稠密,自称为傲来国。国中之人,民风淳朴,相处和睦,傲来国君自古相传,从未有过谋朝篡位,揭盖起义等现象,只因为皇宫祭坛内,有一方神物,称为东极镜。
每当前任国君出现灾病衰死等情形的时候,东极镜内,便会浮现出新任国君的样貌,众大臣只要派人在国内找到这个人,也就是了,简单容易之极。
一个品着香茗的俊俏和尚悠悠然坐在客栈大堂的角落里,看着坐在对面那个自己用两片金叶子重金礼聘来的樵夫,讲述着傲来国的传说。
“老伯,你说的那座奇山叫什么名字。”玄奘问道。
“花果山。”樵夫给玄奘斟了些热茶之后,又给自己倒满。显然,在普通百姓的心中,茶不过五分的规则是行不通的,在他们看来,茶水,只是比井水多些味道罢了。
玄奘笑了,丹凤大眼眯成了一条细缝,“敢问老伯,这山具体在哪里?小僧颇喜寻幽访胜,故而知道了这等奇山,实在耐不住xing子要去游上一游。”
老樵夫一口灌下茶水,颇有得sè的道,“大师,不是我这老头子吹牛,要说真正的花果山,除了我们这种老在山上行走的樵子之外,很少有人能找到。”
玄奘笑眯眯的道,“这个自然,还请老伯指点。”说完,又捻出了一片金叶子。
老樵夫脸上笑开了花,连忙将金叶子收到怀中,生怕玄奘反悔,要知道,一片金叶子,足以让他吃喝玩乐上一年了,若是节省些用,连先前那两片金叶子算上,他这一辈子都会衣食无忧,再也不用冒着风吹ri晒雨淋上山砍柴了。“大师你沿着….拐过…..那里有一条小溪……”
玄奘笑眯眯的谢过了樵夫,走出客栈,见到大街上行人熙攘,贩夫走卒吆喝声听得有趣,不由动念,于是一面溜溜哒哒的欣赏着人世间繁华的景象,一面向着樵夫所指的方向行去。
远远的看到城门的时候,城外种田归来的,城里外出行商的,人流愈发稠密。忽然,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叫化子急急忙忙,没头没脑的撞了过来,玄奘何等修为,岂能被他撞到。不着痕迹的轻微动了一下,也就与他擦肩而过。回头再看时,小叫化子已经钻入了人群。
又走几步,前方喧闹喝骂之声激烈的传来。隆隆马蹄,将大地踏的轻颤。
一队数十人的骑兵,身着金黄甲胄,高大威猛。龙形头盔下,是一张张神sè剽悍的面孔。众人右手反拽着一柄盘龙金枪,左手手中具皆提着一张工笔jing描的彩sè画像,画中之人,赫然与方才那小叫化子极其相似。
众骑兵护卫当中,有三个面罩轻纱的道士,身披天蓝道袍,绣鹤绘松,胸前,则印着一个大大的yin阳太极图。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脸,但明显可以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感觉到他们那种凌人一等的气势,那种傲然,绝对是时常经受万人朝拜才能培育出的自信。
骑兵队的外围,快步跑着几拨官兵,一面呜嚎滥喊,推攘着挡住去路的百姓,另一面时不时的抓过一个躲闪不及的喝问,有没有看到龙威队大人们画像中的小叫化子。得不到答案之后,便一把将他们推开。然后继续狐假虎威的开路。
慌乱躲闪的百姓中,一个五六岁的半大娃儿忽然掉落了手中的糖葫芦,遂极力挣脱了爷爷的手,仗着人小灵巧,从众百姓的双腿间隔空间钻了过去,还没碰到那糖葫芦,巨大的影子已经将他罩住了,两只高翘而起的马蹄,亮光几闪的马掌,眼看就要落下。
玄奘剑眉一挑,正要救人,忽然,那三个道士当中的一个已然凌空飘飘而起,空中一闪,人已经出现在了那娃儿身边,单掌虚空托住落下的马蹄,另一手抱起捡到了糖葫芦的娃儿,施然的走出了马蹄的yin影。
砰!马蹄重重踏下,直溅起圈圈尘灰。由始至终,马上的金胄骑士都没有露出慌张的神sè,及至道士托住马蹄,让那马人立半晌,骑士也安然马上,显示出了极为jing良的训练和骑术。
透过轻纱,道士朗声道,“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
爷爷连忙推开了人群,走过来结果孙子,连声道谢,“多谢祭司大人,多谢祭司大人。”
祭司摇摇头,似乎笑道,“不必客气”,之后,便又闪身于马上,队伍,也重新启动。众百姓虽然被粗暴的官兵推开,但脸上似乎并没有不悦的神sè,相反,露出理所当然的表情,似乎,为祭司大人和龙威卫队让路,是理所当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