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雨花(1/2)
转眼之间炎热悄然临近而我在雨花阁中也已经住了两个多月了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要不是还有那些雕梁画栋的古典建筑我险些以为我已经回到了在公寓画图工作的日子。
空空的雨花阁里除了我只有两个小宫女负责我的饮食起居。由于我工作时不喜欢被打扰所以她们几乎没怎么见过我每次的饭盒也只是放在外屋的桌上。而内室也就是我的卧室兼工作室从来没有让她们进来过。
工作时我喜欢梳着马尾窝在房间整日不出来闲暇的时候就披着长坐在长廊中沉思冥想。忽然感觉自己的生活似乎回到现代求学时的样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自己生活的时间是快乐的是无忧的不用担心任何事只需要一门心思的画图专心致志的构建模型就好。所有的工具与器材李德全都已经66续续的送来了。
看着这些工具也就想起了李德全最后见我那次的谈话。
“凌月你这又是何必呢?万岁爷恩宠你你岂能——”他顿了下好似不知该如何开口摇头叹息着。
“谢谢李谙达提点我这么做为的不过是安心而已。”安皇上的心安他们的心安——自己的心。
我只是想要告诉皇上我并没有争夺荣宠之心告诉他们我要的只是安静告诉自己应心淡如水。
“唉……”
长长的叹息声回荡在空气之中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唇角渐渐漾出了笑容。
所谓的万园之园不过就是圆明园而已。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17o9)年是康熙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的“赐园”康熙六十二(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年间的续建前后经过151年建成。全盛时占地52oo多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o公顷。
它的6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o个景区其中有5o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o多年前一样这座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想着那些关于圆明园的介绍以及曾经看过的三维立体图形加以自己的想象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绘制精细的图纸。
在现代的时候我就曾经断断续续的绘制过圆明园的图纸只不过是针对个别的景点。例如书中说圆明园内的湖水中有一个威尼斯水城的模型这个模型我就不止一次的修饰描绘过务求做到最美丽的水上明珠。
对我来讲园中的西方园林建筑相对比较容易;唯一的难点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虽然我曾经在南方呆了很长时间也做过一些著名景点的微缩模型但是毕竟不是专业所攻。幸好后来康熙派来两个久居南方的木匠师傅协助我完成了很多。
所有的微缩模型皆是按照实物的比例缩放的虽说无法做到精确但是大致上肉眼看到的是很和谐的建筑。
模型较大长约五米宽约三米。为了方便移动我将它按着三个园子的位置分别构造‘品’字中间是湖泊。
我叹口气起身伸着懒腰揉了揉酸疼僵硬的脖子随即继续和图纸以及成堆的木料作战。
早些时候特意拜托李德全找了一个很大的木板作为底托方便模型的搬动。
而现在木板早已被我处理过作为底托用油彩粉刷过。我需要做的便是按着图纸做出一个个景区的小模型然后放到适当的位置固定。
选好木板的中心位置用炭笔画出各个景点的大概位置再以主要建筑物为依准逐个制作逐个摆放。因为模型极小所以制作上相对比较容易我只需要作出大概的样子用油彩刷上颜色务求真实而不用做出很细致的内部雕刻。至于湖水是用颜色相近的颜料填绘的绿色草坪是让两个小宫女将绿色的布料剪成碎末然后粘贴在板上。
虽然单个作品完成比较容易但是这么大批量的构造、固定却是异常辛苦的。不过想到不久以后就可以完成这样一副完美的作品心底却洋溢着莫大的乐趣。
我是感激康熙的因为他成全了一个我一直不敢想象的梦。
每天我都坐在厚厚的地毯上视线在图纸与工具材料上不断的往复实在饿得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勉强的扒口饭便重新工作。
虽然时间紧迫但是因为我不用考虑任何生活问题只需一门心思放到模型上所以一切进展得非常顺利。
时间在匆忙中流逝忙碌的我根本没有留意到郁郁葱葱的绿色何时染上了金黄而绚丽的金黄又何时的褪去。
直到某一天疲乏的我打开窗户放眼望去看到远处的琉璃瓦片早已被银色覆盖我才惊讶的现原来已经冬天了!
“凌月姐姐晚膳我放在外面的桌上了。”门外灵儿低声唤着我。倘若没有我的吩咐她们是决计不能踏入我的房间的而屋内的门窗也是永远处于关闭的状态。
“灵儿今儿个是什么日子了?”我起身扭动手臂推门而出。这几天已经接近尾声了所以我也轻松了很多。
“今儿已经二十八了再过两天便是除夕夜。”她怯怯的看着我眼神里有着浅浅的同情。
同情?
也是我每天除了吃饭几乎从来不踏出房间就像关禁闭一样。而且每天天一亮我就已经起床工作了而她们休息的时候我屋内仍然亮着烛火。
几个月来她们见我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还是我主动出面。每次她们看我的眼里都溢满了不可思议一是因为我的服装随意二是因为我简便的型。以她们的想法绝对无法想象为何一个女孩子会像我这般奇怪。
这些她人眼中难以忍受的劳累对我来说却是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为梦想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已经除夕了吗?”我叹气慢慢的吃着忽然留意到她仍然呆立在原地愣愣的看着我。
“你也一起吃吧将双儿也唤过来。”我冲着她笑推着她出去。
她和双儿是一对姐妹今年都是十四岁同年进宫被分到了偏僻的处所这次是李德全特意将她们调过来打理我生活的。
或许因为她们也是同胞姐妹的缘故我很喜欢看着她们就像看到我和默语一般。
起初她们对我很是害怕总是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后来相处久了看我也从来没有过脾气耍过性子便渐渐的熟悉。对我的话也是异常的遵从。
我知道她们平时的伙食并不好;而我的饭菜却是上面特批的所以丰富了很多。
“姐姐你住在这里也近五个月了你每天都忙什么?”席间双儿小心的看着我犹豫的说。
看着她害怕但又异常好奇的神色我忽而一笑。
“我啊在画图在工作。”不知要怎样对她们讲述模型所以干脆省略不说。作品没有完工前我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这是我一贯的作风。
“工作?是绣花吗?”一旁的灵儿开口问道。
绣花?
我顿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噗哧笑出了声“不是绣花是用木头搭建小房子。”
“哦!”看着她们不是很懂的神色我笑得开怀。
“姐姐你长得那么漂亮家世也好怎么会来这里?”
“是我自己要求来的啊!”我回答抿着温热的茶水。
“啊?”她们一同惊讶嘴巴张得大大的。
“外面守着很多侍卫除了送饭的人没有人可以进来我们也不能出去。可是姐姐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呢?”灵儿看着我面色凝重。
我笑而不语享受着难得的闲暇。
除夕之夜我和两个丫头一起围坐在房间里听着她们讲述在家时的种种讲她们的童年。
原来她们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一个哥哥两个弟弟。
“姐姐你小时候一定很快乐吧?”灵儿看着我小鹿般的眼睛眨着期冀仿佛听着我的故事便能分享我的童年一般。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八岁就移居到南方了。而且后来受了伤忘记了以前的事。”我淡淡的陈述。
“你伤的很重吧不然怎么会忘记了以前的事情呢?”
“好可怜!”
她俩同时说道我淡漠的笑着“忘记有些时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将一包银两放入她们的手中在她们诧异的目光中我默默的走向室外。
天空中霎时绽放出五颜六色的烟火在一片绚丽中在阵阵鞭炮声中我迎来了康熙四十二年。
除了冷宫雨花阁或许是紫禁城内最清冷的地方了完全没有春节的喜悦气氛。
今天是正月十五上元节我背靠着敞开的窗户及腰的长披散着随着寒风轻轻摆动。而眼睛则一瞬不瞬的盯着地板上的模型耗时半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
远远的看着自己却仿佛走入了这座皇家御园去体验它的恢宏瑰丽。假若没有那场大火该有多好这样的世界园林该为我们带来多少的艺术财富?
书中曾经记载圆明园大火三昼夜不熄全园化为一片火海烟雾笼罩火光烛天。相距2o多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黯淡如同日蚀大量烟尘灰星直落巷衢。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我看着自己的精心杰作想象着那种惨淡的破败哪里将被烧毁哪里又会得以幸存?
这是一方火烤的釜底
煎着一具具戮后的废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