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白樊穆(1/2)
() 转过山路拐角,一座巍峨的城墙出现在众人眼前,高五六丈,上面兵甲林立,旌旗咧咧,张弓拔箭,直指秦至三人。
这座城墙是公元199年秦九世为了防止盗墓者侵扰先皇陵寝时修建的,全长八百多里。将整个骊山园陵围在中间,期间有两万皇陵禁卫把持园陵出口,巡视整个骊山上的山头、林间、小路。
只有到了每年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皇帝带着皇室宗亲、文武百官,用黍矐祭祀祖先,这里才有外人进出,平rì一旦发现无皇族手令,或无工户牙牌人等立即抓捕,敢有反抗者一律格杀。
所谓皇族手令便是皇室宗亲身份、地位、证明的象征。而工户便是时代为皇帝修墓的人,专有工户牙牌。他们世世代代为大秦王朝的帝王们修建陵寝已有1000多年。
秦德皇的陵寝十五年前就开始修建,需要大量木材石料,所以这里出入还是比较繁忙的。
“来着何人?此地乃皇家园陵,闲杂人等速速离去。”城门楼顶一身穿黑衣玄甲、头戴jīng钢铁盔、脚踏流云靴、腰佩短剑的年轻辕门君侯(统领千人的军官)一手插腰指着秦至三人大声喝道。
秦朝的军姿不同于现在,往往都是双腿呈二十度分开。军官必须双手手插腰,左手扶着腰间的佩剑保持一定的角度。士兵左手插腰,右手扶着长矛,目视前方。
秦至很喜欢这样的军姿,他认为只有霸气的军姿才能体现出大秦帝国的威仪。
给小宦官有财撇了撇头,小宦官有财手持太子腰牌,上前几步高举过头顶趾高气昂喝道:“大秦帝国太子秦至殿下驾到,尔等还不速速下城请安。”
黄金打造的腰牌在骄阳下闪闪发光,上书两个大字“太子”。
城门楼上一整喧动,众兵士赶紧松弓弦,剑回鞘、弓入壶,挺胸抬头,目视前方。
城门口紧急跑出两队军士皆穿黑衣玄甲的百将而不是普通士兵,列队左右。中间一名身高九尺(秦朝时期度量单位以尺,一尺0.1米)身穿将军军服(秦朝仿周朝制度,设置国尉-国尉为最高武职,统领诸军、护军都尉-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将军-设置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位上卿,率军镇守边郡、裨将-相当于副将、都尉-统领五千左右的士兵,一个秦军阵的主将就是都尉、军候-统领一千左右的士兵、五百主-统领五百人、下面还有百将、屯长、什长,伍长,士兵)国字脸一副刚毅果断之貌的中年人,带领两名都尉(统领五千左右的士兵,一个秦军阵的主将就是都尉。)单膝跪地“齐呼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微臣白樊穆,不知太子千岁驾到又失远迎,还请殿下恕罪。”白都尉跪地抱拳道。虽说让太子恕罪,脸上却是不削之sè,秦军自古以来都是以军功论赏。众将军对这个成天不务正业的太子自然没有好感。如果不是看他是太子,就三番五次来骊山捣乱,白樊穆早就将他抓捕收押了。
白樊穆的祖宗相传是秦军大将杀神白起曾在长平坑杀40万赵国降兵,战功卓著,官制上将军。白樊穆曾在公元980年在云中郡对突厥反击战中以半渡而击的战术大破五千突厥骑兵,从小小的千人军候官一跃致镇守将军。以勇气,耿直著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