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讲 夷陵之战(2/2)
我们知道刘孙夷陵之战或者说猇亭之战吴军的前线总指挥是6逊是接替吕蒙的6逊。吕蒙是在荆州争夺战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开庆功会就去世了。我们看看6逊怎么指挥这场战争。根据史书的记载公元222年正月刘备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夷陵二月刘备到达了猇亭。这个时候6逊的军队也到达了猇亭两军对峙。这个时候6逊的部下纷纷提出来马上迎击刘备。因为两边的军队都开过来了开到猇亭这个地方了就应该打他一仗。6逊说不行我们不要动。为什么呢?6逊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刘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什么意思呢?说刘备顺江东下来势汹汹士气是最旺盛的时候何况他凭借着长江天险和周围的崇山峻岭这样一个地势我们去攻打他不是一下子能够攻下来的。就算我们能够打胜一仗也不能够大获全胜;相反如果我们出师不利就坏了整个大局。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样呢?应该按兵不动。
6逊说你看刘备现在的军队在什么地方呢?在崇山峻岭山地啊。这样的一个地形如果我们拖他一段时候他一定会疲劳那个时候我们再想办法。但是吴军的将领都不服气哎呀说这就是个书生胆小因为大家心目中6逊就是个书生嘛是没有打过仗的胆小。各怀愤恨但是没办法只好接受命令了。这个时候6逊就下命令撤退大步撤退把几百里的崇山峻岭都让给了刘备。
刘备也就往前推进了。推进了以后扎下营寨一看6逊不出来打仗就命令下面一个将领在平地上再建立军营。这时候吴军将领就说刘备在山里的时候大帅说打不得;现在刘备到平地上总可以打他一下吧?6逊说不能打其中必定有诈。果然由于吴军不出来应战刘备沉不住气了八千伏兵从山谷里面杀出来。这下子吴军将领才开始服了这个6逊说大帅果然料事如神啊。
那么这样相持到当年的闰六月6逊决定攻击刘备。这个时候吴军将领又不理解了说打刘备就应该在他刚来的时候他刚来的时候不是匆匆忙忙还没有站稳脚跟吗?现在我们已经这么长时候了刘备已经占了那么多的地方都扎下脚跟了这个时候恐怕是打不得的。6逊说不对6逊说我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不打呢?因为备是猾虏就是刘备这个家伙狡猾狡猾的而且他见多识广一生征战经验非常丰富他来的时候一个是气势盛第二个他想法多这个时候我们去打他打不下来。而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刘备自己我看他也想不出什么主意了他手下的那些将士都已经疲劳不堪了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热了供给也越来越不足了士气就越来越消沉了这个时候是进攻的最好时候。
我们读过《曹刿论战》的都知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刘备一次一次地进攻6逊都不理睬他他这个士气就消沉了。所以6逊说这个时候是反攻的最好时机。但是即便如此6逊还是得沉得住气他说我们先试一下就派兵去攻了刘备的一个营寨结果打败了。手下的将领又哗然你看你看你看我们说不能打吧你白送死啊。6逊说没有白送死我已经知道怎么对付他了。
*刘备亲率大军东征孙吴可以说是来势汹汹势在必得。战争就像猫捉老鼠的游戏本来刘备是猫准备把东吴当作美味的老鼠。可是到了吴地之后6逊这只老鼠却只是按兵不动让刘备军有力使不出来时间长了刘备军就有些急躁了。少年老成的6逊尽量地避免和刘备军决战实行龟缩防守的策略也没有上刘备诱敌深入的圈套。这时急躁的刘备反而像一只四处乱蹿的老鼠;6逊则成了一只稳坐中军账中在寻找敌军破绽的猫。就这样两军兵马足足对峙了四个月刘备也趁此得以在吴地扎下了根并从容地排兵布阵。那么6逊究竟现了刘备军的什么破绽呢?
破绽在哪里呢?这就是七百里连营。因为当时刘备的战线拉得很长七百里几十座军营一路连过去。当时他这个布阵方式传到曹丕那儿的时候曹丕就说这刘备不会打仗啊哪有这样布阵的哪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拒敌的?他说我看孙权的捷报马上就要到了。6逊也看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而且6逊还看出来了刘备的一个失误是什么呢?就是他把水军全部也搬到了岸上。6逊当时给孙权写信说我最怕的就是刘备的水6并进我最怕这个;现在一看他水军放弃全部是变成6军而且七百里连营。6逊说好了有办法了你们所有的战士每个人手上拿一把茅草去打先攻一个营攻进去以后就放火。
6逊手下的将士就按这个办法去进攻一进攻就得手了烧了他一座营寨。6逊马上下命令大家一起来军令下达吴军齐集猇亭人人杀敌各个放火火烧连营一口气连拔刘备四十座营寨。刘备猝不及防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好调头就跑跑到马鞍山。跑到马鞍山以后6逊又命令部队向前推进把马鞍山团团围定。这个时候的情况把史书的记载刘备这边叫做“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刘备只好带着几个随从连夜逃出马鞍山逃回巫县后来又逃到永安县——永安县原来叫鱼复县刘备把他改为永安县——逃进白帝城。这个时候刘备仰天长叹说我真没有想到会被6逊这小子给打击和羞辱。看来刘备是太小看6逊了刘备和关羽都以为6逊是个书生他们不知道6逊不是书生是儒将。刘备仰天长叹说我败在6逊手下恐怕是天意吧。
*数万蜀军在这场战争中基本上是伤亡殆尽损失惨重刘备靠着众将领的死保才勉强逃入白帝城。蜀国经历了这次灾难性的打击之后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和魏吴争夺天下的能力。一生征战的刘备在六十岁的时候却输给了不到四十岁的后生6逊刘备的一世英名从此付之东水;而6逊则是靠着火烧七百里的战绩而美名扬。那么在这场决定蜀国命运的战争中6逊究竟是胜在哪里呢?
6逊的胜利不是天意而是人谋。在我看来6逊能够取得胜利至少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是高度重视志在必得。在猇亭前线6逊给孙权写过一封信信里面一开始就说夷陵、猇亭这两个地方是国之咽喉是我们东吴的门户这个地方是不能丢的;丢掉了这两个地方不仅仅是失掉一郡之地整个荆州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所以这场战争只许胜不许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知己知彼胸有成竹。6逊在给孙权的信里面分析了刘备必定失败的三个原因第一点是刘备劳师远征远离自己的大本营到我们的地盘里来打仗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说纵观刘备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次战争但是总的来说胜少败多不是个会打仗的人。第三点就是刘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舍船就步本来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水6并进但是他放弃了。所以6逊对孙权说我有把握战胜刘备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就是沉着应战后制人。我觉得在夷陵、猇亭之战里面心理战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浮躁、6逊沉着。刘备初战告捷以后他曾经派一支军队把孙桓将军团团围在夷道这个地方。孙桓是什么人呢?是孙权同族的侄辈。这个孙桓就向6逊求援了6逊说不去用不着去为什么呢?第一安东中郞将威望很高他的手下的将士都拥戴他;第二夷道这个地方金城汤池守得住我们不用去救援。等到我这里我的计谋成功之后他那边的围你不救自解。果然6逊这边一放火夷道那边的围就解了。事后孙桓还特地对6逊说当时将军不来救我我确实是很有怨言很埋怨的现在才觉得大帅真是指挥若定啊。那么6逊做这样一个决策他是冒风险的万一把孙权一侄子弄没了呢?你开得玩笑的?他真是沉得住气那么这是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忍辱负重一心为公。我刚才讲了6逊做这样一些决策是有风险的他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有底气。6逊本人我们上一集讲过未有远名不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人不是一个元老宿将。而他率领的部下全都是一些有战功的老将军要么就是亲贵这些人开始不大听他指挥叫谁谁不动。6逊有一次召开会议把所有的将领都找来手按着宝剑站起来说:诸位注意刘备天下枭雄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现在主公把这样一副重任托付给了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团结起来都应该振奋自己的士气来对付这个厉害的、狡猾的敌人。在军言军令行禁止请大家好自为之本帅可是有言在先了。一番义正词严这些人就开始听他的话。事后孙权曾经问过6逊说你手下那些将领不听你指挥你怎么不向寡人报告呢?6逊他说:这些将军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栋梁都是主公今后要依仗的人。6逊自己也确实没有什么本事只有一条优点就是忍辱负重。再说了6逊虽然愚钝但蔺相如的故事还是听过的。就知道大局为重团队同志。
所以这就是夷陵、猇亭之战6逊取得胜利而刘备失败的原因。那么这场战争形势的逆转也是可以说是在转眼之间。刘备从猇亭逃到马鞍山又从马鞍山逃到巫县最后又从巫县到了被他改名为永安的鱼复县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到了这个地方以后遭受沉重打击的刘备心力交瘁一病不起。刘备很清楚他这一生的英雄生涯很快就要结束了他将不久于人世而他开创的蜀汉政权还必须延续下去。他心里也很明白接替他皇位的将是他的长子刘禅而刘禅现在只有十七岁还是未成年人他必须找到得力的人来辅佐他。问题是这个得力的人能够不负他的厚望吗?他应该怎样做一个交待才能够保证刘禅得到最好的辅佐蜀汉政权能够延续下去呢?请看下集——永安托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