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讲 借刀杀人(2/2)
那么第三个祢衡死得冤成不成立?我的结论是也冤也不冤。为什么说他冤呢?他罪不当死他是骂了很多人但是不能说骂人就该死嘛。为什么说他也不冤呢?因为他多多少少有一些咎由自取。我们看他是怎么回事他被曹操打到刘表那儿他对刘表是歌功颂德不吝溢美之词。但是同时他又讽刺刘表的左右对刘表手下那些人他全部都是讽刺的。所以刘表的左右手下人就到刘表那儿去打小报告说将军有没有注意祢衡是怎么歌颂你的?他歌颂你很仁慈什么意思?说你是妇人之仁说你其实是没有能力其实是窝囊废。这话祢衡没说过但是刘表一听像相信了。相信了以后打到黄祖那儿。那么曹操把祢衡打到刘表那儿他是知道刘表的为人是比较宽厚的确实也是比较仁慈的因此曹操的意思就是你到刘表那儿如果能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还可以得一个善终。所以曹操送祢衡到刘表那儿有以观后效的这样的一个意思;而刘表很清楚黄祖是个什么人黄祖是什么人呢?军阀大老粗脾气暴躁这是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他还要把祢衡往黄祖那送那才是借刀杀人呢。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祢衡之死第一是他自己有不检点的地方;第二是刘表借刀杀人;第三归根结底是社会黑暗。因为祢衡再怎么说他没有死罪。一个江厦太守就因为人家骂了自己就把人家随随便便杀了这是什么社会?这是**社会、黑暗社会、没有人权的社会还不经审判也没有找律师来辩护。所以归根结底祢衡死于不讲人权和不**制。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即便是在讲人权、**制的时代这个人也不讨人喜欢。他说话从来不给对方留面子也从来不给自己留余地他硬是要把对方和自己都逼到墙角上去这是何苦呢?所以我的结论是祢衡不该死也不值得学习更不能当作英雄来歌颂。
*在祢衡之死的问题上易中天认为祢衡是有不检点的地方但罪不致死。他狂敖不羁的性格使他处处碰壁到处伤人最终难逃噩运。而作为祢衡好朋友的孔融则比祢衡明事理得多性格要收敛很多但他却真真正正地死于曹操之手这是为什么呢?
*易中天先生刚才讲到祢衡之死多少有点他性格的因素才招致杀身之祸与曹操关系不大。但是祢衡的好朋友孔融却真的被曹操所杀这是为什么呢?有着谦让之美德的孔融为什么会死于曹操之手呢?
孔融的死就是得罪了曹操这个很明确。而且孔融是一贯得罪曹操早在建安二年的时候袁术在淮南称帝这个时候曹操就想趁机把杨修的父亲杨彪杀了。因为这个曹操和杨彪历来是搞不来的而杨彪和袁术是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这当然是曹操以权谋私了公报私仇啊这个可以肯定。孔融就去找曹操了说这个不能这样株连啊说按照法律父亲犯罪都不能株连到儿子何况是一个亲戚关系呢?曹操就装糊涂说这是皇上的意思。孔融想真是扯淡皇上皇上这会儿有意思吗?谁不知道现在是谁在管事但话不能这么说孔融就说照曹公的意思成王要杀召公周公也不知道?成王年幼的时候是周公摄政说成王要干什么事情周公可能不知道吗?再说了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到许县来?大家还是希望你曹公能做一个公正的人执法如山给大家一个公道嘛。你这样做弄得人心涣散以后谁都不来了谁都不会再投奔我们了别人我不敢说我孔融鲁国堂堂男子汉明儿个就不来上班了。曹操没有办法放了杨彪。这是一件事。
到了建安九年的时候曹操攻破了邺城曹操的儿子曹丕干了件什么事呢?就是把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收编了。孔融就写了封信给曹操说当年周武王攻下殷都的时候把妲己给了周公。曹操说这没这个事啊就回去翻书翻来翻去翻不到就写封信问孔融典故在哪儿啊?历史上哪儿的记载啊?孔融说“以今度古想其当然耳”就是按照我们今天的事情推论应该是那样的。曹操这才明白是讽刺他所以曹操这个人也是很奇怪你说那么狡诈的人他都看不出这是讽刺。反正是找着个机会他就要把曹操挖苦讽刺一顿曹操也都忍气吞声都吞了下来因为这个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出身名门来头大名气大不能随便杀的。
但是曹操是这么个观点你如果是这些小事你讽刺我一下我就哈哈一笑算了但是如果你反对我的政治路线那是不能容忍的。而孔融恰恰就反对曹操的政治路线。曹操要跟袁绍作战官渡之战前就是孔融在朝廷中散布袁绍不可战胜的这么一个论调。那这个在战争期间是不能允许的战争期间你怎么能够散布敌人不可战胜的论调呢?这是很严重的。还有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他提出来千里之内不封侯就是在京城的一千里范围内不能封侯。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封了武平侯意思就是把曹操赶出去那曹操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加上孔融和刘备的关系特别好所以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准备南征刘表的时候就把孔融杀了。
*孔融在一些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得罪曹操最终搭进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我们可以想见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自幼就有让梨的美名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孔融与曹操意见不一但曹操要想除掉孔融还应该有所顾及安排一个合适的罪名。那么曹操安排的罪名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曹操改制恢复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设立了丞相这个职务自己当了然后设立了一个副丞相兼监察部部长叫御史大夫就让郗虑来当。这个郗虑我们前面出现过几次了杀伏皇后啊封曹操为魏公都是这郗虑这个郗虑也就干了这三件事。郗虑当监察部长郗虑马上心领神会就指使人去查查查最后查出来孔融有一个反动言论说什么呢?说“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合起来就是繁体的“刘”这个字就是当皇帝的不一定要姓刘啊。
*孔融的这句“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的狂语是出自建安十三年当时的曹操既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也没有当皇帝的条件而孔融屡屡与曹操作对因此曹操就拿孔融的这句话做起了文章。
那就是谋反了马上把孔融抓起来了下狱处死弃市老婆孩子全部杀掉。但是曹操杀孔融他公布的罪名不是谋反是什么呢?是不孝。说孔融查出来有两条不孝的言论第一条说什么呢?说父母和子女是没有恩情的。先父亲对子女没有恩为什么呢?因为父亲之所以生下儿子、女儿他的本来目的是为了自己快活满足自己的某种**。那母亲总有恩吧?他说母亲也没有恩母亲就好比一个瓦罐这个孩子就好比瓦罐里装的东西东西倒出来以后你说这个东西跟这个瓦罐有什么关系啊?没关系。这是一条。第二条就是说饥荒的时候如果有一点吃的东西是给父亲呢还是给别人?孔融说如果父亲不好这个东西就宁肯给别人不要给你父亲。这两条就是不孝了因此把孔融给杀了而且把这个罪状公布出来。那么我们现在来看这个案子我们可以现这是典型的以言治罪也是典型的**政治。因为第一条我们不知道孔融是不是说了这个话根据公布的材料看说是孔融跟祢衡说然后祢衡到处散布。但是你要知道祢衡现在已经死了啊死无对证。就我个人认为说这个话是祢衡说的还有点像孔融倒是未必说了这个话但是曹操一口咬定孔融说的那就算孔融说了也不容他辩护也没有律师对不对也没有证据。第二就算孔融说了这个话他顶多是不像话嘛还犯不了死罪嘛。第三点曹操自己说过唯才是举不仁、不孝都不要紧对不对?这个孔融仅仅是有一些不孝的言论你曹操把不孝的人都用到重要的岗位上了你的罪过不是更大吗?你怎么不死呢?鲁迅先生说但是我们不能去问曹操我们如果去问他他把我们也杀了。
但是曹操的这个做法用心是极深再次表明曹操是城府很深的政治家而孔融是书呆子。为什么呢?曹操为什么不用谋反的罪名要用不孝的罪名来杀孔融呢?因为西汉、东汉两汉王朝是以孝治天下这个“孝”字非常重要你去看汉代的皇帝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以外每个人的谥号前面都有一个“孝”字比方说惠帝——孝惠帝武帝——孝武帝。孝是很重要的曹操用不孝来杀人就是证明说自己道德高尚也说明自己维护汉室是忠臣。污蔑了别人洗刷了自己一箭双雕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孔融是什么人?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啊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孝啊你孔子的后代不孝是什么概念你们想想是什么概念?所以曹操是不但要在政治上把孔融打倒而且要在道德上把孔融搞臭;不但要消灭他的**而且要玷污他的声誉。所以这一手极其毒辣以至于后来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都不敢给孔融立传。
不过这个事情站在曹操的立场上也确有一正风气的作用。曹操是要借孔融来正一正社会风气但这个风气倒不是孝和不孝是什么呢?是这个时候这些士人们都非常清高这些清高的士人当中也有两拨人一种是真清高一种是假清高;一种是真有才一种是假有才。但是有趣的是这些人只要有一个士人的身份那么不管他是有才气还是没才气都有脾气。那么这些人都是采取一个和当局不合作的态度这些人都喜欢在背后议论、嘲笑、挖苦、讽刺曹操这是曹操不能容忍的。曹操是一个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他岂容别人天天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又岂容所有的人都不跟他合作呢?他必须杀一儆百他必须杀鸡给猴子看孔融就是这样一只大公鸡。
那么在建安元年祢衡死了;在建安十三年孔融死了;在建安十七年荀彧死了。到了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杀了崔琰;到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杀了杨修。崔琰的死、杨修的死和前面的这些人——祢衡、孔融、荀彧的情况又不相同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崔琰又为什么要杀杨修呢?请看下集——命案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