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讲 临危受命(2/2)
实际上在这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悄悄地把他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把它传递过去了。不但传递了这样的一个思想而且传递了第二个思想就是你孙权集团和我们刘备集团是统一战线为什么呢?是我们与曹操并争天下你看他那个用词“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他划得清清楚楚咱们两个是一家他是另一家他是敌人他就把这个敌我友的界限又划出来了。我们知道政治斗争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政治斗争的要问题这个问题是不可以不说的但是你不能刻意地去说不能很用心、很故意地去说你那样去说会引起对方的猜疑“什么意思?谁跟你统一战线?”它引起反感你跟我统一战线知道我多大吗?我江东六郡十万之众你多大呢?你不就是一郡之地吗还是刘琦的你不就两万人马吗还有一半也是刘琦的就你这跟我统一战线?他要反感。但是现在他是说什么呢?说历史说形势那对方接受。
那么对方一接受好了第一个用这样一段分析形势的话诸葛亮获得了和孙权谈判平起平坐的对等地位这是很重要的你这个谈判一不对等那签订的就是不平等条约嘛对等了。第二诸葛亮不动声色地把孙权置于和曹操的敌对地位我们两个和曹操并争天下本来孙权这个时候还没有下决心是跟曹操敌对不敌对的但是你这形势一分析他好像就天然已经敌对了不动声色地就把孙权已经拉下水了所以他这一段开场白非常精彩。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可以说是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他高瞻远瞩、大气磅礴几句话就提升了自己的位置这确实体现了诸葛亮杰出的外交才能。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孙权也不是等闲之辈文韬武略样样不低于别人决非是几句话就能蒙混过去的何况刘备刚刚大败孙权则其实是准备观望的。那么诸葛亮接下来会怎么说呢?孙权又会怎么回应诸葛亮呢?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刘备刚刚打败了仗你总不能说我们大获全胜啊如何如何那怎么说呢?哎一笔带过我们不是刚前面说与曹操并争天下嘛那就说曹操怎么样了曹操怎么样了?说曹操不得了如何如何。那么如何如何了以后呢我们刘豫州英雄无所用武那么刘豫州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请将军量力处之”。他话锋一转刚刚说完我们刘豫州英雄无所用武以后他话锋一转就过去了请将军量力处之请你考虑考虑!考虑什么?考虑你怎么办。明明是他来求援明明自己有事新败之后英雄无所用武不说我怎么办他说你怎么办一脚就把球踢过去了。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这个时候他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对方想一想也就是告诉你孙权说现在麻烦不在我们这里麻烦在你那儿为什么你麻烦呢?因为我们刘豫州虽然是英雄无所用武我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我也就没了顾忌我已经被置于死地而后生了他实际上是把这个信息传过去了我反正没有用武之地嘛我反正是死路一条嘛我现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了。而你孙将军就麻烦了你有鞋呀对不对你得想一想看你算一算看如果你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曹操你应该及早投降如果你的力量足以对抗曹操你应该立即翻脸你得把账算清楚。像你现在这样“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那你两头都不讨好“祸至无日矣”你倒霉的日子说来就来。这个话也是非常对的就是我们做决策最怕的是犹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做人也好做事也好记住一条就是一定要彻底千万不要又想这边也沾着那边也沾着那么最终两边都沾不着所以这个话说得是非常对的。
但是孙权也没有那么好糊弄孙权就反唇相讥了那你们刘豫州怎么就不投降呢?诸葛亮的回答大义凛然刘豫州当然不能投降想当年田横不过是一个匹夫尚且守义不辱我们刘豫州是什么人“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这归海”天底下的人士向往我们刘豫州就像河流向往大海一样这样的人岂肯投降我们肯定是决战到底如果失败了那是天意投降万万不能。那么这段话恐怕得看做外交辞令了刘备是英雄不假但并非从来就不投降有部电影叫做《修女也疯狂》我们可以套一句叫做“英雄也投降”在那个时代实在打不过了临时投它一下找个机会以后他再反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也不存在道德障碍。你看《三国演义》里面讲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三国演义》有诗叫做“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就刘备的性格来说随机应变是他的性格守义不辱那不是当然我们不要因此小看刘备所以我还是肯定刘备是英雄这个男子汉能屈能伸嘛大丈夫也能进能退嘛这也没有什么但是也别以为他真的就是守义不辱。但是诸葛亮这个话是对的也不能说诸葛亮在这里说假话为什么呢?因为在这样一个时候形势是非常危机诸葛亮的使命就是一定要说服孙权联合起来对付曹操要这样一个情况下就应该这样说。
果然孙权拍案而起刘豫州只有一郡之地两万人马尚且守义不辱我孙某人六郡之地十万人马岂能受制于人?孙权说了下面话:“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我定了。那下面还有一段对话就是孙权问诸葛亮他说但是刘豫州新败之后还有能力来对抗曹操吗有这么一笔军事帐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以后再讲。那么按照这样的一个程序应该说是诸葛亮到了柴桑以后立即见到了孙权而且立即说服了孙权后面才是孙权和鲁肃谈孙权和周瑜谈然后才是战略部署等等等等这是《资治通鉴》的时间表。按照这样一个时间表孙刘联盟的功应该归于诸葛亮。
*诸葛亮大义凛然的一番话说得孙权热血沸腾于是拍案而起决定联刘抗曹。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是曹操与刘备打仗诸葛亮奉命前来求援原本并不关孙权的事情孙权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呢?更何况孙权也有自己的判断难道仅凭诸葛亮的几句话就能置自己的地位于不顾意气用事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但是我们知道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鲁肃和诸葛亮一起从夏口来到柴桑去见孙权谁先见?这个《三国志》是没有交待的那谁先见谁就是第一功嘛《资治通鉴》说是诸葛亮先见而且见到以后孙权就说了“吾计决矣”而且《资治通鉴》接下来说权大悦然后和群臣商议这个时候张昭等人反对然后鲁肃才怎么怎么说然后周瑜才怎么怎么说。但是这个过程这个交待是司马光交待的不是陈寿交待的因此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孙权究竟有没有可能在还没见到鲁肃也没有和自己的部下商量过仅凭诸葛亮一席话就拍板表态呢?有没有这个可能?我的结论是不可能。不可能有四个理由:
第一点这场战争是谁的?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这场战争原本是曹刘之争就是曹操他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夺荆州、伐刘表、灭刘备所以《三国志》的《武帝纪》的记载都是“公至江陵征刘备”“公至赤壁与备战”按照《三国志-武帝纪》的这个说法曹操这个战争的目的先是为了夺荆州荆州拿下来以后再继续顺江东下就是打刘备的不关孙权的事孙权是被拖下水的。这个有很多历史学家都在讲这个话而且还有历史学家提出来包括吕思勉先生都提出来说想不通孙权为什么去趟这个混水为什么被拖下水。那么不关心孙权的事情孙权怎么会马上就表态呢?有人说这就是诸葛亮这句话激的我们刘豫州如何守义不辱等等这个就是太小儿科了把战争当做儿戏了把历史当做小说了没错孙权和孙悟空都姓孙但是孙权不是孙悟空不会一激他就跳起来孙权这个时候虽然只有二十七岁但是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了你想孙权十**岁的时候鲁肃要劝他称帝他怎么说的?哎呀非所及也他那个时候就会打哈哈打官腔了他怎么可能中你的激将法的计?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在投降曹操还是对抗曹操这个问题上江东集团内部是有很有激烈的斗争的。这个有大量的材料可以证明也就是说在江东集团存在着一个势力很大的我们叫它投降派也好叫它降曹派也好叫它鸽派也好叫它主和派也好反正是确实存在这么一个力量这个力量不可能是诸葛亮来了以后才冒出来的他们早就存在了而且江东集团也不可能是诸葛亮来了以后才关注到荆州的势态他应该是早就关注了所以才有孙权派鲁肃到当阳去见刘备这样一件事情就说明他们早就在关注这个形势的展了。于是不同的意见应该也是早就形成了那么在这样意见分歧的情况下以孙权这样一个会做领导的人他怎么可能不和家里人先商量好了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仅凭一个陌生人原来敌对集团的明明自己打败仗来求援的这么一个人这么慷慨陈辞一番他就表态了这个逻辑上讲不通的。
第三点孙权最后为什么要决定联合刘备抗曹操要来帮刘备这一把呢?难道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是李逵、那是武松、那是鲁智深那不是孙权孙权不是江湖好汉。再说了孙权和刘备也不是哥们儿他干吗来打这个抱不平他是政治利益所使然他是算账的结果他把账算清楚了的。而这个时候孙权为什么犹豫不决?我们前面讲过了当时曹操往南一出兵孙权马上就派鲁肃去找刘备当时就是决定要联合刘备来对抗曹操的那么这个时候为什么犹豫了呢?因为他有一些账算不清楚哪些账算不清楚呢?我们来帮他算它一算第一论亲疏孙权跟曹操亲跟刘备疏。孙权和曹操是姻亲是亲家这个曹操的侄女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曹操的儿子曹彰娶了孙权的侄女这个辈分有点乱但是他们确实是儿女亲家;跟刘备呢八杆子打不着非亲非故。第二论强弱不要论了明摆着的谁强谁弱。论情感孙权对曹操是又怕又恨又不敢得罪;刘备呢不关他死活没情感。但是曹操把手伸到荆州来孙权是不高兴的因为荆州这个地方是他孙权想要的而且如果一旦刘备被曹操灭了孙权会感到威胁这个也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贸然地帮助刘备那就等于和曹操翻脸曹操也是得罪不起的也是要给自己惹来麻烦的那么现在账是个什么样的账呢?帮助刘备引火烧身不帮刘备助纣为虐反过来也一样不帮刘备唇亡齿寒帮助刘备养虎遗患因为刘备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你这回帮了他他难道将来就不打你的主意他羽翼丰满了以后你以为他是那么好玩的吗?所以孙权犹豫他算过来算过去他这个账算不清楚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中立了。也不行你想当年曹操跟袁绍打仗的时候刘表就守中立最后怎么样呢?曹操把袁家灭了以后灭刘表。所以帮刘备不是不帮刘备不是守中立也不是这才犹豫这才拿捏不准如果孙权拿捏准了算好这个账诸葛亮不来说他也会派鲁肃去找刘备。那么他又为什么在诸葛亮说的时候拍了这一板呢?那只有一个推论就是在此之前已经有人帮孙权把账算清楚了他有了底才对诸葛亮拍了板:“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当曹操者。”
那有人就会再问一个问题了你说的把账算清的这个人难道就不能够是诸葛亮?不能够。为什么不能够呢?这不是水平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诸葛亮的能力、水平确实很高但是此刻不行。是什么问题呢?是立场问题身份问题。诸葛亮现在是什么身份?是刘备集团的使节。什么立场?刘备的立场不是孙权的立场当然为了维护刘备的立场他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孙权的立场上替孙权谋划一下但不可能十分到位孙权也不可能完全相信。因为在孙权要算的这个账里面还有一笔账这就是我说不可能的第四个原因什么呢?就是孙权的决策不但要考虑江东集团的集团利益还要考虑他孙权的个人利益。而替孙权个人进行谋划绝不可能是诸葛亮因为他是另一个集团派来的使节。如果这个时候诸葛亮没出山他不是刘备的人他还隐居在隆中这个时候他飘然来到江东说一番话那个可能起作用他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讲是能起作用的但他已经是局中人了这个身份改不了。而设身处地贴心贴肺地替孙权谋划的只可能是孙权自己的人而且这个人还必须非常清楚孙权的心思能够和孙权达到心照不宣的默契那么这个人他是谁呢?请看下集——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