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品三国 > 第十七讲 隆中对策

第十七讲 隆中对策(2/2)

目录
好书推荐: 女贼传奇 混元开天经 傲国志 火影之祖巫之力 神仙眼 威龙中华 中华异史 黑领 捕快网游录 玄天邪尊

好了这两个地方既然是天要送给你的那不要白不要他当然没有明说我们也懂这个意思我们就把它拿下。拿下了以后怎么样呢?诸葛亮说:以将军您的声望“信义著于四海”;以将军您的身份“帝室之胄”;再以将军您的号召力“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有这个身份有这个名望有这个号召力你只要拿下这两个地方就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然后我们在这个根据地里面一方面把内部的政治搞好另一方面把外部的关系搞好联合孙权意思就是说那你就有一个独立王国了当然这个话也没有明说出来。有了这个独立王国怎么样呢?一旦天下有变您就派一位上将军从荆州北上取道宛城进攻洛阳将军自己从益州出取道秦川进攻西安那个时候天底下的老百姓还不拿着酒、拿着菜、拿着饭、拿着肉夹道欢迎将军您吗?叫做:

“天下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如是如果这样的话那你就成功了嘛。这番话说得刘备是醍醐灌顶、如梦方醒、恍然大悟哦原来所谓霸业或者帝业就是这样实现的哎呀太好了他说:“善!”太好了。当然这个最终的目标没有实现如果实现了的话那么我们中国历史上要出现一个“后后汉”因为你不好再它什么了只好叫“后后汉”。

那么这个目标为什么没有实现呢?因为诸葛亮说得很清楚实现这个目标有一个前提叫做“天下有变”也就是说北方曹操那边要自己出乱子要出问题那么不出乱子不出问题天下无变呢?刘备没有问诸葛亮也没说为什么呢?用不着。刘备是什么人?潜龙诸葛亮什么人?卧龙两条龙在那儿说话要说得那么清楚吗?要说得那么直白吗?要说得那么**裸的吗?用不着嘛心领神会。天下无变怎么办?天下无变咱就在荆州和益州待着呗那么好两个地方吃个七顿八顿的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诸葛亮给他做的这个规划是进可攻、退可守最高纲领:实现帝业当皇帝统一中国;不行的话:三分天下成就霸业。这是一个多好的设计所以刘备非常高兴。这次谈话完了以后大概就是诸葛亮就跟刘备走了到了刘备军中经常和刘备谈话结果两个人情好日密感情一天比一天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关羽和张飞有意见了关羽、张飞说这本来我们是哥仨啊我们是食者同器、寝者同床铁得不能再铁的哥们儿怎么当中插了一个诸葛亮而且我们哥哥对他好像就像老鼠爱大米他有意见。于是刘备就做工作说你们不要有意见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原来不是老鼠爱大米是鱼儿爱水这样两个才没有意见。

诸葛亮做的这个“隆中对”此刻还是空头支票不是诸葛亮没有能力而是诸葛亮和刘备都有忌讳。因为他设计的方案第一步是拿下荆州荆州是谁的?刘表的刘表跟刘备是什么关系?宗室一家子诸葛亮和刘表是什么关系?刘表是诸葛亮太太的姨夫诸葛亮再怎么了出谋划策他也不能撺掇刘备说你把刘表做了不能讲这个话是不能讲的刘备也下不了手他们都要等机会所以诸葛亮说得很清楚: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也就是说荆州是可以拿下的但要等到其主不能守自己送上门来的时候;那送不上门呢?等着呗你只能等。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只能巧取不能豪夺。

*诸葛亮的“隆中对”给穷途末路的刘备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在当时一个身居小山村里的二十七岁的读书人能正确地评估各派政治势力能审时度势地制定出一个顺应时代的战略方针并很早就预见到后来“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可是也有人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并没有更多的高明之处而且像这样的战略分析当时也有人提出过那么谁具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呢?

刘表终将失去荆州这个估计是正确的。而且早在七年前也就是建安五年就有人预见到这一点而且为孙权做了一个非常相似的战略规划堪称东吴版或者孙权版的《隆中对》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是鲁肃。

提起鲁肃受《三国演义》影响较深的观众朋友可能马上就浮现出一个忠厚老实到迂腐程度的这么一个人。大家都知道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鲁肃一去讨荆州刘备就问诸葛亮怎么办呀为之奈何?诸葛亮就说你会哭吗?刘备说会呀。鲁肃来了你就哭。鲁肃一去讨荆州刘备就哭哭得鲁肃就没有办法说哎呀这个事情有话好好说不要哭嘛你看你哭成这样我这儿有餐巾纸。好像是这样一个形象其实不是的鲁肃是一个很侠义、很豪爽的人。当年周瑜当县长的时候曾经向鲁肃借粮鲁肃看来是大地主家里很有钱的鲁肃当时家里有两囷粮囷就是圆形的谷仓每一个谷仓里面可以放三千石谷子家有两囷鲁肃就指着说拿一囷走好了这叫做“指囷相赠”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所以是个很豪爽的人。

而且鲁肃也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他投奔孙权以后孙权也和他有过一次单独秘密谈话叫做“合榻对饮”什么叫做合榻对饮呢?就是把两个人的饭桌拼起来面对面地喝酒。喝酒的时候孙权也提出来一个问题孙权说:“汉室倾危四方云扰”这个意思和刘备说的“汉室倾颓”是一样的意思就说现在天下大乱了我孙某继承了父兄的事业也想有所作为“思有桓文之功”我也想做个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一方维护天子跟曹操说的是一样的足下既然看得起孙某来帮助孙某请问你有什么办法呢?

鲁肃当场就给孙权泼了瓢凉水说以鲁肃的愚见将军您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为什么呢?想想当年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高皇帝也想当个齐桓公、晋文公的没当成为什么?有项羽有项羽为害项羽造乱现在我们当今之世曹操就是项羽所以你当不成。不过呢你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不等于将军您无事可干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当什么呢?当皇帝啊。然后鲁肃就说了说了两句非常重要的话: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就是大汉王朝是再也扶不起来了你就别扶了吧当什么齐桓公、晋文公不要去扶它。曹操一时半会儿除不掉力量太大那应该怎么样呢?鲁肃说:

“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就是说你现在应该牢牢守住你江东的地盘等待北方生事情。跟诸葛亮说天下有变是一模一样的鲁肃说一旦北方出事将军您就西进先消灭黄祖——就是刘表的部将守在江夏郡就是现在武汉市那块地方——先讨伐黄祖再消灭刘表再进攻益州把刘璋那个地方也拿下来和曹操划江而治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个时候你就称皇帝然后再找机会北上统一中国。

*在乱世的汉末除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外还有一个鲁肃版的“隆中对”历史上的鲁肃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忠厚和迂腐其实他也是一个能够审时度势和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鲁肃对当时时势的设想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可以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把曹操看作是头号敌人而且都认为曹操一时半会儿消灭不了另外他们都主张“先三分后一统”那么这两个版本的“隆中对”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鲁肃这个的“隆中对”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所不同虽然他们都主张先三分后一统但是鲁肃的三分和诸葛亮的三分是不一样的鲁肃的“三分”是孙权、刘表、曹操;诸葛亮的“三分”是刘备、孙权、曹操。都有孙权和曹操另一方一个是刘表一个是刘备。这个不奇怪因为鲁肃的“隆中对”是在建安五年提出来的那个时候刘备还没搞清楚干什么呢在哪儿呢。建安五年我们知道是官渡之战的那个年代鲁肃怎么会想到把刘备算一份的;而诸葛亮是替刘备谋划他怎么会把刘表算一份呢。而等到赤壁之战以后甚至在赤壁之战之前刘表去世以后鲁肃就迅调整了政策就马上把三分天下的那一“分”从刘表换成了刘备。

第二个不同就是诸葛亮提出来的口号或者说他最终极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汉室可以复兴;而鲁肃是明明白白的说汉室不可复兴这是他们的不同这是立场的不同。因为诸葛亮要辅佐刘备成就大业他必须打出复兴汉室的这个旗号而且我也可以现在提前跟大家说就是这个口号后来成为诸葛亮身上沉重的政治包袱这是第二点不同。

第三点不同就是鲁肃的战略规划是把三分天下看做前提就是现在已经三分了孙权、刘表、曹操。统一的步骤是什么呢?先消灭刘表再西进拿下益州和曹操划江而治也就是要“三国”变成“南北朝”。而诸葛亮的做法是什么样呢?先拿下荆州再拿下益州把西边这块地方占住等孙权和曹操两个打起来等他们两个打得差不多了以后我们北上、东进统一中国是把“三国”变成“东西汉”这是两个版本“隆中对”的第三点不同。

那么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鲁肃的这个方案孙权采纳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鲁肃说这个话的时候是建安五年这个时候孙权才十八岁刚刚接过哥哥孙策的班屁股还没有做稳内部闹个没完他哪有这份心思一统天下他也没这个能耐啊。所以孙权就打了一句官腔哎呀孙某尽力一方那是为了辅佐汉王朝你说的那些事情那是不能考虑的。所以你别看他小小年纪十八岁还是未成年人按照古人的规矩古人二十岁行冠礼才成*人孙权还是个未成年人政治上已经非常老道了。但是到了建安十二年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的孙权不但有了这个贼心也有了这个贼胆还有了这个贼力所以到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旧话重提说我们打黄祖吧这个人是谁呢?甘宁。甘宁原来是刘表和黄祖的部下但是刘表和黄祖都不重用他所以他就投奔孙权谁介绍的呢?周瑜和吕蒙。介绍到孙权以后孙权对他非常好同于旧臣就把他当做老部下来看待。于是甘宁就提出来了说什么呢?说:

“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

曹操肯定要篡夺我们大汉王朝而荆州是一个战略要地荆州的主人刘表虑既不远说刘表这个人是没有什么深谋远虑的看问题鼠目寸光儿子又劣他两个儿子又很差这个地方他是肯定守不住的。所以请将军及早下手他说了四个字“不可后操”就是我们要抢先拿下荆州不可以落在曹操的后面。那么甘宁提出这个话以后当时旁边有一个人在场就是张昭张昭说什么?哎不能这样我们这个东吴我们江东集团现在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必须小心谨慎怎么能够随随便便出去乱打呢?张昭为什么要反对孙权他又是如何决定和表态的呢?请看下集——江东基业。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