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自寻我道 > 第十章 豆腐西施和她的妹妹

第十章 豆腐西施和她的妹妹(2/2)

目录
好书推荐: 凤囚凰 混沌修真 血蛊 超级掌柜 不死传说 儒神 重生传奇 青城证道录 品三国 女贼传奇

李媚娘今年二十一岁她十八岁就嫁给了在小湖村种田的李铁牛当她刚被揭开盖头的时候旁边闹洞房的乡亲们齐齐都吸了口冷气。乡下人笨嘴拙舌的不知怎么形容她的美丽只是在闲扯的时候谈起李媚娘便说那是一个像画里走出来的仙女一般的女子李铁牛那粗粗的汉子怕是承受不了这个福气。果然没过两年李铁牛便生了一场大病一命呜呼。只剩了李媚娘一人为了把李铁牛的妹妹李娟拉扯大李媚娘开起了这个李记豆腐坊……

在公差学堂上学的学子们除了杜远之外大都是二十啷当岁的大小伙子在城里浪荡晃悠的时候还没啥进了公差学堂这一个月在那全是雄性气息的环境里练出了一副好身板可也逐渐让他们忘掉了什么是女性的温柔。现在猛然间突然让他们见到了一个大眼睛白皮肤未语先笑说话柔柔的比从前见过的所有姑娘都要漂亮的小寡妇那是怎么样一个感觉呢?那简直就像有十几面铜锣突然在你耳边当当当同时震天响地敲起还不把你脑袋震得晕晕乎乎的。就连杜远这个见惯了现代美女的家伙在初见李媚娘时也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愣。不说是那些学子就是那见惯了世面的老兵油子熊飞似乎也对豆腐西施起了什么心思最多的时候一天足足在李记豆腐坊吃了六顿饭临走时不但多给了二十个铜子还把拿着扁担水桶李媚娘家的水缸给灌得满满的。

这个现让众位学子们很有些敢怒不敢言。好在李媚娘似乎对谁也都是一视同仁对谁都笑脸相迎哪怕是笑得很猥琐的杜远和脸色腊黄象育不良的卓非凡她也对他们满脸含笑。而且据说有人还看见李媚娘温柔但是又很坚决地把熊飞偷偷放在桌上的二十个铜子全部退了给他。

这个现让学子们稍稍冷却了的心又充满了青春的漏*点。更何况除了李媚娘那个柔柔弱弱的小寡妇这外李记豆腐坊里还有一个李娟。

乡里乡亲的人们都说:这李娟跟着李媚娘这几年是沾上了李媚娘的灵气由一个黑黑瘦瘦的黄毛丫头变成了一个水灵灵地带着露水的花骨朵。虽然十五岁的她还不像李媚娘那样美得那么惊心动魄美得那么让人怜爱但是长着眼睛不是为了喘气使的人都看出了这是一个小美人胚子。她十五岁生日还没有到十里八乡里便有无数提亲的人踏破了她家的门槛。

李娟的存在使得公差学堂里少数几个十五六岁的学子也对李记豆腐坊有着极大的热情。整个公差学堂似乎都为着李记豆腐坊而变得疯狂了。

如果在早晨鸡叫头遍的时候去李记豆腐坊吃早餐那么你会失望地现她们家的水缸已经被捷足先登的人给打满而比他稍后来的另一个人正在卖力地为李媚娘擦着桌子。如果你在鸡叫二遍的时候去那么你将更加失望地现连李记豆腐坊前面的黄土路都被人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还仔细地洒上了水。如果你在鸡叫三遍的时候还没起床那么你今天就不要去了因为前面的去的人已经把今天的豆腐脑和光饼给统统都吃完以致豆腐坊不得不打烊了。

学子们的举动让小湖村里原来以为自己有资格追求李媚娘的汉子们很生气小湖村和公差学堂的警民关系空前紧张。对于这个问题曹县尉和赵班头在大会小会上讲过无数次。不过因为据有心人(杜远?卓非凡?)透露曾经在早些时候他去李记豆腐坊吃豆腐脑时亲眼见到曹县尉在帮李寡妇担水所以人人都对曹县尉的苦口婆心充耳不闻。

就这样李记豆腐坊的老板娘李媚娘很轻易的拥有了一大批的免费跑堂免费短工免费保洁员。如果不是李媚娘虽然是对谁都笑脸相迎但是实际是关防甚严而且每天临睡前都为了要除鼠而在李记豆腐坊周围摆上一百多个老鼠夹还为了绣花而每天都在床前放上一把锋利的剪刀引得某一时期公差学堂计划外伤亡猛增那么早有人忍不住给李媚娘做做心理辅导讲讲长期寡居对生理和心理的有害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

乐呵呵地置身事外的杜远和卓非凡对众位同学有一个评价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受到诸多心理生理的打击并不能使血气方刚的年青人死心反而激了他们更大的热情。每天早上李记豆腐坊都得为扁担和水桶、扫把之类的东西的归属权生纠纷甚至是斗欧。闹得曹县尉头痛无比每次看见杜远都得拍拍他的肩膀然后长叹一口气说:“还是你们老年人比较稳重早知当初招生时就该加上一条四十五岁以下及未婚或不到更年期的取消入学资格。”

曹县尉虽然很生气但是每一个充满热情的帮工都可以睁大着眼睛振振有辞地说出自己是在警民共建拉近苏州城公差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再加上一些诸如促进什么民捕鱼水情如此之类曹县尉经常讲的话。所以虽然明知这帮臭小子他们往往看见老婆婆在面前跌倒也懒得去扶一把。但曹县尉还只能是无可奈何摇头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束手无策。

从此杜远和卓非凡在无聊的公差学子生涯中又多了两项乐趣:一是看着一个个雄性动物在李媚娘面前争奇斗艳作孔雀开屏状。二便是打赌曹县尉的脸上明天会不会出现一条新的皱纹。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