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朝政巨变。(1/2)
() 天启五年,即一六二五年,四月八rì,早朝。
天sè尚未明亮,五鼓方尽,朝臣们就已经到了太和殿的殿门之外,三三两两的灯笼在温暖的初夏和风中摇摆飘忽不定。
“杨大人好,”
“左大人,昨天睡得好么?”
“钱大人,昨夜里您连登几科啊?”
“三科!”
“那你可是元气大伤需要大补啊。”
一群人哈哈大笑。
“不碍事,仅仅在朝堂那儿立一会儿就没事了,然后我们到官衙里尽管休息了,反正皇上又不上朝,咱是应应景,要不是的话,别说三科,就是连腥味也不敢沾染的,可着全部jīng气神儿拿来还不见得办好差事呢!”
“嘘,内阁的人来了!”
钱谦益是为礼部员外郎,最风liu不羁,语言诙谐。依然在谈笑风生。
“内阁算哪只鸟啊?”
突然,一群群的太监和宫女出现在大殿的四沿,打着灯火训练有素地站定,末了,一个太监走到殿前的台阶高处扬声唱道:“皇上有旨,诸臣工即刻进殿议事呐!”
“皇上上朝了!”
“怕有半年没上朝了吧?”
“是不是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众人大吃一惊,慌忙整理了衣冠,排好顺序,然后鱼贯而入。
天启皇帝端坐在朝堂之上,jīng神抖擞地看着下面。吓得偷偷窥探的官员们一个个屏住呼吸,正襟危站。
等全部朝官进入,皇帝从座位上站起来,左右地走着小碎步:“诸位臣工,今天有事早奏,没事就散班,快啦!”
看见皇帝那晶亮的眼睛,众人面面相觑。
一时都没有人来奏事,因为大家从来没有准备过给皇帝奏事,他也不喜欢听啊。
“怎么?都没事了?我大明真的就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么?”皇帝讥讽地笑道:“咱家养着这么多的臣子,却没有事做,真是让你们受委屈了!”
朝臣们开始小声的议论,接着,就有人抢班出奏:“皇上,臣杨涟有奏!”
“讲!”皇帝毫无表情地说。
“臣曾经指斥东厂的厂臣,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魏忠贤的二十四条不法罪状,请皇上给臣等一个交代!”
“是!”又有几个大臣出来了:“请皇上忍痛割爱,严惩这个祸国殃民的魏忠贤!”
左光斗声音高亢,大义凛然地说道:“这个魏忠贤,是即不忠又不贤,干尽了坏事,欺压朝臣,陷害忠良,sāo扰民间,贪污受贿,拉帮结派,罪大恶极!是可忍,孰不可忍?皇上,请您明达天听,大发雷霆万钧之威严,对此祸害,斩草除根!”
于是,东林党人一哄而起,就着几个月前上的二十四条魏氏罪状,继续攻击。
杨涟等人已经准备着皇帝发火了,反正要说个痛快,就是他发了火又能怎样?皇帝能上朝的机会太少了!
“住口!”皇帝把这群唾沫乱飞,义正词严的人拦截了:“朕知道了,都知道了!”
东林党人不再攻击,都静静地观察着,因为,这回皇帝的语气好象不很对路呀。
“来呀,魏公公,你来辩驳一二!”皇帝招呼着身边正气得浑身乱抖擞,面目铁青的老魏。
魏忠贤哇地一声就哭了出来,滚到殿下,把头磕得砰砰响:“皇上,老奴冤枉啊。”
“那你如何冤枉?一一讲来。”
魏忠贤恼羞成怒地用眼睛刻毒地盯了盯东林党人,对着皇帝这一面马上又装出委曲求全的可怜模样:“老奴的事情都是份内之事,也是皇上您吩咐的,而且,就是有些养子和养孙们有些小小的不法行径,忠贤在皇上身边伺候着,哪里有工夫知晓?可是,老奴还要问了,这满朝的的文武大臣,谁家里头就能没有一点儿事情过火一点儿?所以,老奴今天觉得有些冤枉,可是,老奴也不辩驳了,任凭皇上处置,因为,皇上贤明通天,自有公道!”
魏忠贤的话绵里藏针,又作出一副可怜相,早已把皇帝感动了。
“好了,朕知道了。你为人忠厚老实,事情上有些糊涂自然是有的,好,朕这就不追究责任了,”
东林党人一听急了:“皇上,怎么不追究了?这么大的事情这就完了?”
十几个位高权重的朝臣站出来和皇帝理论。
有资格进朝堂的大臣有五十多个,东林党人能有一半。
严树在边上早早地站着,因为他毕竟是格物院的一品大臣啊。
他想,难怪东林党人要倒霉,都是你们太猖狂了,别说你们犯颜直谏,就是现代的下级对上级还要大拍马屁才能讨得一点儿喜欢呢,这都什么时代了?四百多年后了!这些人呀,太幼稚,冲动,为人处世中的浪漫主义!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是啦!朕说过,不予追究啦!”皇帝在七嘴八舌的东林党人的争议中早已弄昏了头,满耳里好象俱是支支呀呀的磨锯子的声音。把前面的龙案一拍,发火了。
杨涟可不管这一套,继续争辩:“皇上,这不行!”
这时,内阁首席大学士顾秉谦出列,拦住了杨涟:“杨大人,可否要老夫一奏?”
在皇帝的首肯下,顾秉谦开始奏事,他当然是完全为老魏辩护的,到底是久经宦海的老手,语言清晰,思路条理,一一辩驳着东林党人对魏忠贤的攻击。
他的话才说完,又有一帮人奏事。这些,全是阉党人物,对魏忠贤大肆吹捧,把他说成了天下第一的贤臣。
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体乾也下得班来,对魏忠贤进行回护。
皇帝不耐烦地顿在座位里,撅着嘴生闷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