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故事之争(2/2)
于是,众人纷纷给严树帮腔:“三癞子,算了,他是黄来僧娘的小外甥,你担戴点儿得了。”
又有一个老头儿打趣说:“吃一回亏有什么大不了?蛋子也不曾少了一个,哈哈。”
“哦,对不起,叔叔,我错了。”严树赶紧给他道歉。
“嗯,这孩子真懂事理!”几个人私下里悄悄说。
三癞子尖声怪气地说:“罢了,不跟你一般见识,还是说故事,要我说呀,这杨香是大宋朝人,那年是大金的皇帝派兵灭了前宋,宋朝皇帝往南边跑呀,跑呀,一直跑到余杭县,这时候,金兵快要撵上了,宋朝的皇帝就急了,一急就急哭了,他这一哭不打紧,把宋朝太祖赵匡胤的灵魂给哭醒了,赵匡胤问身边的无常鬼:‘是谁在哭?’无常鬼说:‘是你的家人。’赵匡胤听了半天,知道了原委,马上运起神通,嘿,平地里起了一声惊雷,接着,那身边的狭窄的钱塘江就炸开了一道大口子,然后,呼,大海里的水就倒灌进来,在宋朝皇帝的后面建起一道水柱,着,把追赶的金兵一下淹死了一大半,这就是钱塘江cháo水的来历!怎么样,没有听说过吧?”
“喂,三癞子,你讲偏了,人家廉树说的是杨香!”
三癞子卖弄了半天,得意洋洋地瞅了郁闷的严树一眼,说:“嘿嘿,这是送你一段,免费!哦,对了,比这钱塘江cháo再早二十三年零七个月八天半,嘿嘿,在山东呀,有一处湖泊,名唤水泊梁山,山上有一伙儿贼寇,乃是英雄人物,有一百单八大将,手下数十万jīng兵,伐北辽,征方腊,真真了不起事迹!头目叫做宋江宋公明,手下又有一员大将,乃是前宋御前大元帅杨业杨令公之后,青面兽杨志是也,这杨志端的有万夫不当之勇,手里一把金背宝刀,无坚不摧,无敌不破,无将不怕!”
三癞子的讲解把大家伙儿都迷住了,见他停顿,纷纷叫道:“快讲呀!快讲!别故意折腾人!”
三癞子鄙视着严树,继续张牙舞爪:“这杨香就是杨志的亲生儿子!杨志征讨北辽阵亡以后,他的儿子杨香就成了孤儿,对母亲格外孝顺,为了。。。。。。。”
“快讲呀!喂,三癞子!以前你怎么没有讲过这些呢?”
大家纷纷夸奖三癞子。
严树在边上听着,也一边分析着,想,今天一定要把面子争回来,哼,这家伙不是故意找茬儿拆我的台吗?明明大家来听我的故事,你小子非要横插一杠!好,你又不是和我比力气,我怎么就会怕了你!不过,得承认,这三癞子的脑袋瓜子也不错,挺灵活的,硬是能把杨志和杨香编在一块儿,既然涉及了严树非常熟悉的内容,严树心里也就有了底,哼,你小子,就等着瞧吧!于是,在大家正在表扬三癞子的时候看了看身边的黄来僧,黄来僧一副沮丧的样子,看看黄来僧的爹娘,也都很不高兴,因为严树既然冒为他们的亲戚,现在亲戚的故事给别人打断了,他们的面子上能有光?
“嘿嘿,”严树学着三癞子的腔调,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道:“三叔叔的故事讲得果然jīng彩,小侄子我非常佩服!”
三癞子一听,得意极了,“那以后你就别在这儿瞎讲了,有事儿了来找我行吗?我愿意收你这个徒弟。”
大家哄地一声笑了,其实大家也就是夜晚太过寂寞,凑到一起图个热闹,开心,本不在意于谁的故事好坏。
黄来僧有些气恼地拉了拉严树,示意他坐下,黄来僧的娘起来说:“成,你去睡吧,明天还要做事儿,廉树,你也睡吧,今天锄地蛮累人的,是不是?”
这不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吗?
严树感激地望了他们一眼,说:“三叔叔的故事好是好,可惜,全部错了。”
“什么?错了?”大家找到了新的话题,兴趣大增。
“是啊,全部是瞎编烂造,胡说八道!”严树毫不留情地一字一顿地说。
“啊?”
也许是嫌严树的话太过了,黄来僧的娘赶紧在黑暗里拉了拉严树:“嗯!嗯!”
黄来僧倒高兴起来,话里带话地说:“兄弟,你说,三癞子,癞子叔的故事到底怎么胡说八道,不要脸儿似的瞎扯了?”
“三叔叔的时间和人物全部弄错了!”
“真的?”黄来僧见严树反击,心里爽得很,故意逗着他。
铁嘴鸭子三癞子被激怒了,他气势汹汹地说:“好,我胡说八道,就算,那你给我讲一讲,也给大家伙儿说一说,我怎么个胡说八道法?要是讲出来,叫我佩服,我就给你磕三个大响头!然后在全村人的面前学三声狗叫!可是,要是你今天讲不出个道道儿来,你说,怎么办?”
黄来僧的爹赶紧说:“嗨!小树,你怎么跟你三叔叔抬杠?凡事得让着你叔叔才是啊。”
这话也许是真心话,但是,三癞子今天正在得势被严树一阵冷水一泼,怒火熊熊燃烧,哪里听得进去这是解活之意?反而听得是他责备自己依大欺小,没有让着严树了。于是更恼火:“老哥你说话就不对了,我和这小侄儿切磋故事,有什么让不让的?”
黄来僧的爹也不好意思再说了。
别的人虽然也想劝慰,可是又更想知道三癞子讲得那么jīng彩的故事究竟哪里错了,于是,一起说:“小树子,你讲吧,到底哪里错了?”
严树把手一招,让大家安静,这才慢条斯理地说:“我三叔叔故事讲得确实好!我这里说的只是真事真人!辩解的是真假。”
“你真懂得?”黄来僧的娘拉严树的手松了。
“先说钱塘江cháo水,那是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一直就有,怎么会是赵匡胤的神通?赵匡胤为什么有那么大神通?就因为他是皇帝?那宋朝那个逃跑的皇帝就没有这样的神通吗?这是一错,二来,水泊梁山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讲书人瞎编,什么梁山一百单八将?还有几万兵马?原本只有三十六个好汉,也没有征服过大辽,消灭过方腊,而是很快就被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兵击败,逮捕的逮捕,杀头的杀头,很快就完事儿,你想,那几百里的水泊能打多少鱼?种多少粮食?真能养活几十万雄兵?咱是老百姓,该知道吧?再有,杨业杨令公虽有其人其事,可是,官职却有限,宋朝并没有什么御前大元帅,最大的管军事的官儿是枢密使,枢密使下边还有许多的官员,什么检点了,都虞侯,虞侯了,指挥了,统制,都统制了,都监了,等等,虚有其名的还有节度使了,武官有几十级别,就是没有大元帅!还有,杨志和杨香根本就不搭界,不信的话,咱们明天找个先生,让他翻书找一找,看是不是这回事儿?”
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一边暗暗思考,暗暗点头。“有理。”
“你上过学?读过史?你怎么知道那些官职?”邻居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惊异地问。
“是啊,小人读过史!还读过不少!”严树毫不迟疑地回答。
“那你说,岳飞不是元帅吗?”老头子怀疑地说:“岳元帅还能有假?”
“岳飞当然不是元帅!而是南宋的枢密副使!之前还是节度使,后来被追封为鄂王。”
“鄂王?什么意思?我们怎么不知道?”
“鄂是武昌所在省份的简称,也是武昌的简称,那里原是古城鄂州。”严树侃侃而谈,有板有眼地讲着这些历史事实。
讲着讲着,大家都要求,“对,讲故事太假,胡说哩,还是给我们讲讲真史。”
黄来僧兴奋地说:“兄弟,有你的!你别驳大家的面子,讲下去!”
黄来僧的娘和爹都高兴地说:“对,别拿架子,讲吧!”
严树就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讲到后来,大家有什么疑问就问,严树几乎张口就来,唬得大家佩服不已。
老头子说:“李守忠啊,你这亲戚小孩子真了不起啊,他是在哪里的地方上学?将来一定能中状元当大官儿哩。”
众人纷纷赞扬。
这时,三癞子打着哈哈说:“没意思,没意思!叫你这一讲什么都是假的了!哈,这才是胡说!我根本就不信!”说罢扭头就走。
“喂,你不磕头了?”谁在耍笑着。
“滚蛋!”三癞子气冲冲地回头骂了一句,匆匆忙忙地推开街门,消失在夜s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