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医的历史和收入(凑字)(1/2)
牙科医生简称牙医,教人怎样从小开始保护牙齿和齿龈,可是他们每天的工作多是治疗牙齿疾病。病人有蛀齿时,牙医清除牙齿腐烂的部分,然后填补。有时候,牙医拔掉整颗牙,再用假牙代替。
我们可以从早期人类的头骨中发现一些粗糙地填补过的牙齿,还有古代的假牙。
一、最古老的牙医
埃及一个建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墓中发现的一块木质嵌板,上面绘有“黑西里”,也就是医生、牙医或“治牙的人”。古墓中眼和长牙的象形文字反复出现在墓门上,能够确定这是一座牙医的坟墓,考古学家推断出墓主人是4200年前的3名为古王室服务的牙医。考古发掘了三个墓葬,其中有一个墓碑,上面写着咒语:任何打扰坟墓圣洁的人将会被鳄鱼和毒蛇吃掉。而在这个碑铭对面的墙上,一个高耸的绘制的皇家首席牙医画像凝视着下面过往的游客。
埃及文物最高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告诉记者说,坟墓的建造是为了尊重给法老王和王室成员治病的一个首席法医和另外两名牙医的。这三个坟墓的位置离约瑟王的阶梯金字塔不远,而这个金字塔被认为是最古老的金字塔,这标明埃及古代国王对牙医非常尊重,他们非常关心对牙齿的保护和治疗。不过,尽管统治者需要牙医的服务,但却不会与他们分享财富。坟墓中并没有木乃伊,是由泥砖和石灰石建造的,而古代埃及的上层社会在建造坟墓时则完全用石灰石。美国加利福尼大学亚伯克利分校的埃及考古学副教授卡罗尔.雷德蒙特说:“坟墓的主要目的是要永久存在下去,而要想永久保存下去就要用能够永久存在下去的材料来建造,但泥砖是不会永久存在下去的。”
哈瓦斯在参观这一古坟墓遗址时指着两个象形文字----长牙的上面是一只眼睛,这两个象形文字经常出现在装饰坟墓的符号中,他说,这些象形文字标明这三个坟墓的主人是牙医。另外,图画字母还可以拼出那个首席牙医和另外两个牙医的名字,首席牙医的名字是IyMry,另外两个牙医的名字分别是KemMsw和SekhemKa,哈瓦斯指出,这三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但一定是同伴或者同事,他们被埋在一起。
哈瓦斯进一步指出,首席牙医的坟墓入口处有柱子告诉考古学家许多有关他生活和习惯的事情。这些符号描述了这个首席牙医和他的家人正在进行rì常活动:玩游戏、屠杀动物以及向死者供奉祭品,这些祭品包括标准的1000块面包和1000瓶啤酒。雷德蒙特说:“这些物品可以魔法般地为死者灵魂的来世提供食物。”
二、西方的牙医
1400年,英国的亨利四世委任弗林特为“伦敦的拔牙手”,替有牙患的人治疗,每天给他六便士作为报酬。拔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有些时候,拔牙还是一种刑罚,是刽子手的一项工作。
19世纪以前,牙医都没有好的声誉,直至牙医学校出现,牙医技术才有所改善。1878年,英国zhèng fǔ通过法律,确保牙医必须经过正统训练。1872年,美国发明了现代牙医用的牙钻。早期的牙钻,原理和缝纫机一样,牙医用脚控制踏板,使牙钻转动。最新的牙钻由压缩空气或水作动力,每分钟可以转动50万次。
三、抗战时期的“延安牙医”
抗rì战争时期,整个八路军只有一个牙科,位于延安。今年86岁张翘老人当时是牙科的一名医生,张老没有上过正规的牙医专业,只是跟着牙医小组巡诊半年就接过了牙钻机,他曾为**、**等领导人看过牙,在叶帅家里吃过四五锅面条……忆起往rì趣事至今仍令他忍俊不禁。
以助手身份为聂帅镶牙半年成为合格牙医
张翘出身贫寒,却天资聪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白求恩医校学习军医期间,成绩出类拔萃,本幻想成为一名白求恩式的外科医生,结果一不留神成了牙医。
1942年,聂荣臻司令员牙病发作,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身处延安的牙科医生们不顾路远,携带医疗器械赶到晋察冀边区。治疗之前,延安牙科的主任李得奇很想物sè一名助手,既解决人手上的不足,也能为晋察冀培养人才。李得奇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大革命时期就与叶剑英同志并肩战斗过,后来去了东南亚,学得一身好医术。
白求恩学校拥有上千名学员,其中不乏藏龙卧虎之辈,可张翘才情更佳,在一次全校考试中曾夺得状元称号。他的手也特别巧,那时学员的课本都是自己制作,张翘的课本是全校装订得最漂亮、最整洁的。这些表现暗合了一名牙医的基本素质,李主任欣喜不已,立即被拔擢尚未毕业的张翘为助手。张翘有幸参与了为聂荣臻司令员治牙的全过程,无奈的是当时啥也不懂,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治疗过程中又不敢瞎问,只得自己用心揣摩。聂司令员的牙病不轻,口腔上部的四颗牙已经不能工作,需要安装假牙。配材料、制模具前前后后大概用了一个星期。张翘算是开了眼,一道道程序都暗暗记下。牙装好后,聂司令非常高兴,牙科医疗小组也扩大了就诊范围,在晋察冀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巡诊,走遍了四个分区以及司令部、抗大二分校等单位,为许多的牙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由于虚心好学,积极肯干,张翘跟随牙医组只巡诊了三个月时间,就具备了dú lì完成简单cāo作的能力。特殊的环境培养特殊的人才,没有学过任何牙科理论知识,没有专科文凭,等到半年的巡诊结束,张翘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牙医了,基本上掌握了治疗普通牙病的技术。为了进一步修炼、提高,张翘跟随牙医队来到了延安,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牙医生活。李得奇信任弟子,大胆放权,把牙科治疗室的重担交给了张翘,除了初诊由李得奇亲自处置外,后期的治疗基本由张翘dú lì完成。
给领导看病能解馋叶帅家吃下四锅面
在延安,张翘最发愁的是设备简陋和药物短缺,整个延安只有一个脚踏式钻牙机,样子古怪,乍一看不像医疗器械,倒像个缝纫机。牙科椅跟普通椅没什么两样,不能升降。医生给病人治疗上牙可受了罪,深躬九十度的腰,头再斜着往上扭,一天仈jiǔ个小时下来张翘落下了严重的腰疼病。镶牙设备也老旧不堪,只有靠不断的维修才能够勉强维持。镶牙的材料一般都采用贵重的黄金,那个时候,谁要嘴边露出一颗大金牙,既气派又奢侈,可黄金紧缺,牙医们只好改用银元代替。一把小挫刀把银元和锡块挫得细如粉末,再掺上水银恰到好处地搅和一会儿,镶牙材料算是配好了,用银子镶出的牙,虽不如金牙威风,但效果也不错。
当时,麻药也属于稀缺品,钻牙不许用麻药,拔牙时才用上一点。延安的牙科拥有两间窑洞一间平房,总面积不大,连当药房再带住人,所有空间都被装得满满当当。牙科有六名医护人员,一个主任,三个医生,两个护士。由于工作努力,张翘曾荣获**签发的奖状。
门诊室没有灯光设备,不能开门太早,也不能关门太晚,每天基本上遵循早七晚七的模式,最多到晚上八点钟就得关门了,要么什么也看不见。在延安的三年中,张翘接触到了不少高级领导。令他感触最深的是德高望重的徐特立老人,论级别和贡献,徐老完全有资格请医生上门看牙,可徐老从不行使“特权”。每次来门诊看牙都和普通患者一样,排队挂号,等着叫号。徐老不爱多讲话,而是特别爱看书。排队的工夫也捧着本书躲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全神贯注地阅读。
登门为领导看病,只限星期天。出诊小组一般由三个人组成,提着牙钻机等设备。张翘去的次数最多的要算延安的杨家岭了,**、吴玉章、任弼时、王明等人都住在那里。这些名人个xìng鲜明,给张翘留下的印象很深。王明的话最多,看病时也滔滔不绝。**则xìng格沉稳,不太爱讲话。
为领导看病可是个美差,谁都愿意去,不仅因为领导对医生们态度友好,还是改善伙食的好机会。出诊小组一天大概要走上三四家,每家看完病都会热情地请医生护士留下来吃小灶,领导的伙食标准自然要比牙科医生的高一些,至少碗里能见到肉了。不过小灶的量太小,几个小伙子根本不够吃,就拿张翘来说,怎么也得吃三份才能饱。几个人一合计,干脆也别客气了,几家领导请的小灶全收下来,积少成多,最后合到一起吃。这样一来,大家算是解了“馋”,而且盘干碗净一点不浪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