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相见未及相思好 第十六章 宫杀(2/2)
翟钦发话了“袁大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先皇和娘娘也是极为倚重的……”他看柳新军“但我从未听说袁大人能断案。你不会弄错了吧?”
“翟大人有所不知。我过去曾途经戴县,无意间亲眼看了一次袁宏过堂审案,他的确心细如发。手段了得,而不是一味地刑求逼供。只可惜当年革新一事。惹来的怨恨至今不能消解。袁宏也就一直升迁无望。否则,依我看。他做刑部尚书都绰绰有余。”
翟钦若有所思“若真是这样,可以向娘娘申请调袁宏入京专审此案。”“大人有所决断便好。”内务府总管的表情分明在说,有人接这个烫手山芋就好。
翟钦略去了宫女地凄惨死状,向易阑珊简单汇报了湖边发生的事情,又说起调袁宏回京的建议。
“袁宏之能,我也略有耳闻。”易阑珊想一想“那么。我下旨把他召回京来就是。”
“袁大人,久违了。”
不过数年工夫,袁宏已褪尽意气风发,改成了稳健持重。看着他略显花白地两鬓,翟钦突然觉得很不是滋味许东篱是袁宏的老师,都没他看上去苍老。
“翟大人何必一脸惋惜?”袁宏地眼力倒是更敏锐了“戴县地风大,吹了些霜雪到我头上,如此而已。”
“此次回京,请袁大人抓紧机会,若是能破案,太后自然能力排众议把你留在胤都。”
“人之死,倒是我之生机。”袁宏一笑。
袁宏的手段果然非常,七日之后便揪出了真凶。那是一个守宫门地侍卫,思慕这宫女多时,宫女始终无心却也不忍告发钟情自己的人。侍卫久思不得,一怒之下,便犯了这样的罪行。
易阑珊对袁宏的封赏也很大方。刑部尚书的位子有人坐,她便把空缺的兵部尚书之职给了他。
“断案,杀敌,不都是为了保一方平安么?”面对众臣的质疑,她轻描淡写地答着,眼神里却有磐石也难以转移的坚定。
已经擢升为礼部尚书的陆牵提醒她“娘娘,羌人退兵已久,国难已除,您依旧流连朝堂,这恐怕会授小人以口实。”
易阑珊回头,笑“小人?我大胤河清海晏,哪里有什么小人?”
陆牵迟疑了下,看看身边的人,最终还是闭上了嘴巴。
在不知不觉间,易阑珊扶植起来的官员,已经在朝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人全部出身微寒,对易阑珊有着很深的敬意。加上知遇之恩,对她更加忠诚。
直至把袁宏安插到兵部尚书的位子,易阑珊的势力,终于在朝堂上根深蒂固。
易阑珊又宣布了一件事情“擢升骁骑将军傅远为护国将军。”
“护国将军?”吏部尚书轻呼大胤官制之中,护国将军离三军总帅可是只有一步之遥。
“众卿有异议?”
“这……”没有人愿意当出头鸟,支支吾吾的,他们主意转到袁宏身上。
“袁大人是兵部尚书,这事情,自然看要他的意思。”
“臣以为不妥。三军岂能一直无帅?若傅远是值得托付之人,臣以为,应该直接授他以元帅之职。”
此语一出,四座皆惊。
袁宏不紧不慢地说下去“看太后的态度,众臣的反应,便知此人并非可以执掌帅印之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易阑珊站起来,走出珠帘“袁大人,你的意思是……”
“既然有疑,不如弃用。这便是我的意思。”
易阑珊的表情很挣扎“骁骑将军狂妄,却是有真才的。”
“娘娘已经放了他到闲职上休养,又何必再把他拉入朝堂?易阑珊叹息一声“总要养兵千日,才能用于一时。若是太寒了这些将士的心,今后谁为大胤浴血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