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71章 教学大纲

第171章 教学大纲(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人在高三,从成文曲星开始 误成敌国驸马,带着公主杀穿天下! 从明星助理开始的文娱教父 斗罗绝世:空想家,武魂心灵巨龙 诸天:我有一个主神碎片 全职法师:从天生共系开始 从替补选手,到UFC冠军! 雪后初晴 渣夫哭求复婚,太太携崽二婚

“明白了‘气’有力,我们再来说说‘力’本身。”

他拿起刚才那本《千字文》,平举在手中。

“书在我手上,它有个往下掉的趋势,这是因为大地对它有一种拉扯的‘力’,我们称之为‘重力’。”

“万物皆有此力,所以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水会往低处流。”

他将书放下,又示意赵小满伸出手,用力推了他的手掌一下。

赵小满感到一股力量传来,手臂不由得向后一缩。

“这是我给你的‘推力’。”李逸尘道。

“你方才也感受到了我的力。力,就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你推墙,墙也推你;马拉车,车也拉马。”

“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主动施加的一方。”

他又指着窗外的老槐树。

“风吹树枝,树枝晃动,是风的力作用在树枝上。你用锤子敲打铁块,铁块变形,是你挥动锤子的力传递了过去。”

李逸尘尽量用赵小满熟悉的生活和劳作场景举例。

“你改那神臂弩的蹬杆,觉得原先的蹬杆费力,想找省力的法子。其实,你就是在试图改变‘力’传递的方式和大小。”

“这其间的道理,就像你用长棍子去撬动一块大石头,棍子越长,你这边用力就越省劲,但手移动的距离要更长。这叫‘杠杆’之理。”

赵小满的眼睛越来越亮。

李逸尘的话,将他平日里那些模糊的感觉、零碎的观察,一下子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驴拉磨走外圈、长辘轳把省力、自己捣鼓弩机……原来背后都有同一个“理”!

“李公……您……您懂得真多!”

赵小满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这些道理,比他认那些弯弯曲曲的字,要有趣得多,也明白得多!

李逸尘看着他眼中燃烧的求知火焰,知道火候已到。

他沉声道:“这些道理,源于对万物本源的探究,可称之为‘格物之学’。它并非神怪,而是观察、实验、思考、总结而来的学问。”

“你于此道颇有天分,若能系统学习,假以时日,成就不可限量。”

赵小满“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李逸尘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李公!求您教俺!俺想学这‘格物之学’!俺给您当牛做马都行!”

少年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

李逸尘没有立刻扶他,受了他这三个头,才缓缓开口道:“我今日既与你讲这些,便有传授之意。你既愿学,我自当教你。”

赵小满抬起头,眼中已满是泪水,那是喜悦和希望的泪。

“但是,”李逸尘语气转为严肃。

“此事,除你我知道外,绝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对外,你只说在我这里读书识字,明白吗?”

赵小满用力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俺明白!俺对谁都不说!打死俺也不说!”

他心思单纯,却深知轻重。

他在心里发誓,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也绝不泄露半个字。

“起来吧。”

李逸尘这才伸手将他扶起。

“今日便到此为止。你回去后,仔细回想我今日所讲,多用眼观察,用手验证。过些时日,我再寻你。”

“是!恩师!”赵小满改了口,恭敬地应道。

送走一步三回头、满怀激动与感激的赵小满,李逸尘闩好院门,回到书房。

他在胡床上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已经微凉的茶水。

窗外阳光正好,将院中老槐树的影子投在窗纸上,斑驳摇曳。

李逸尘的思绪,从方才的教学,转向了东宫近日的风波。

世家联合施压,属官接连请辞,弹劾奏疏如雪片般飞向两仪殿又被转送东宫……

这一切,他并不担心。

李承乾经过这半年的磨砺,尤其是经历了“天命”问题的冲击和“理想信念”的初步引导,心性已非吴下阿蒙。

他懂得隐忍,也学会了运用规则和策略。

面对世家的反扑,只要他坚持住“一报还一报”的博弈策略——

自身严守礼法、不主动构陷,但对任何攻击予以有力、有据的反击——就足以稳住阵脚。

毕竟,这大唐天下,真正的执棋者,是那位雄才大略的贞观天子李世民。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也深知世家门阀对皇权的掣肘。

他推行科举,编纂《氏族志》,无一不是在削弱世家。

如今世家联合起来针对储君,李世民或许会借此磨砺太子。

但绝不会坐视他们真正动摇国本,威胁到李唐皇权的稳定。

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世家翻不起真正的惊涛骇浪。

李逸尘相信,李承乾只要能展现出足够的韧性和政治智慧,这场风波,最终只会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小历练。

甚至是他进一步巩固地位的垫脚石。

思绪收回,他又想到了赵小满。

这孩子今天的表现,让他十分满意。

不仅理解能力强,能迅速消化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概念,而且展现出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专注。

这是成为顶尖匠师乃至科学探索者最重要的品质。

“或许……真的可以……”

李逸尘心中盘算起来。

他自己并非工科专才,许多超越时代的“发明”,他知道其原理和大致方向。

但具体的工艺、材料、制作流程,他并不精通。

若要他亲力亲为去搞出活字印刷、改良纸张、提升冶金技术,恐怕事倍功半,且极易暴露。

但赵小满不同。

他本身就是工匠出身,熟悉这个时代的技术基础和材料特性,又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如果自己能系统地教授他一些基础知识,引导他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那么,很多技术革新,或许可以由赵小满自己去摸索、去实现。

比如造纸。

现在的纸张质量参差不齐,成本高昂。

如果赵小满理解了纤维、水解、过滤、压榨等背后的物理和初步化学原理。

是否能在现有技术上,通过调整原料配比、改进打浆工具或晾晒方法,造出更白、更韧、更廉价的纸?

又比如印刷术。

此时的大唐还没有出现雕版印刷术。

而且他可以引导赵小满将印刷术类型更加丰富。

这比自己直接抛出成熟方案,要稳妥得多,也更符合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

自己只需要在关键节点给予指导和理论支持。

他铺开一张纸,磨墨润笔。

他需要为赵小满制定一个粗略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大纲”。

从最基础的力学现象开始,结合大量的实验和观察,逐步深入。

同时,也要想办法,将识字教学巧妙地融入进去,至少让他能看懂简单的图纸和说明。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民办高校安空调?你搁这养死士呢 让你贵族学校读书,你去泡大小姐 四合院:开局怨气抽奖,暴打众禽 全民:我背诵三千道藏转职天师 重生80,娶了异瞳小娇妻 武道不敌机甲?看我肉身爆星! 东京文豪,从拯救少女开始 华娱:我真不想当海王 人在斩神,我能窃取神明词条 我包养过的校花,变成我老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