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 章 前往县学(2/2)
宋三牛接著道:“明清岁数不小了,我估计提亲后,选成婚日子肯定也早,大你心里要有数。”
宋大哪有不应的,这门亲事要不是三叔三婶哪能挨到她,听三婶说,明清大哥家里在县城,没有公公婆婆,嫁过去就能当家做主,家里在县城有房子,明清大哥还有一份稳定的好差事,一个月能赚好几两银子,多好的条件,要是以前的宋大想都不敢想,现在挨到她了,她都感觉是在做梦。
至於三婶说的年纪问题,宋大並不放在心里,大六岁不算大,要不是来了三叔家生活,她都有可能嫁给二婚,或者大她十几岁的鰈夫,所以大六岁算什么。
见大堂姐的终身大事已定,宋四河也跟著开心,虽然大堂姐不是他的亲姐姐,但是大堂姐对他真的很好,尤其是这两年在他们家,对他也是百般照顾,十八岁在现代正是叛逆期的年纪,到了古代大堂姐身上,却背负著“克夫”的骂名,所以对於大堂姐他是真的有些心疼,幸好老天是眷顾大堂姐的。
等太阳高高掛起的时候,金元宝和三堂哥几人终於来了,对了童生师兄也在,童生师兄名叫张贺,今年十九,还未成婚,白水镇本地人,家里是开油坊的,原来县学是没有他的名额的,也不知夫子怎么跟县令大人说的,居然又给了一个名额给方夫子,宋四河觉得县令大人可能就是看在夫子私塾百分之百的通过率,才给了这么多名额,毕竟学子考上秀才都是要写在政绩考核上的,与县令来说这是好事。
大家都是包袱款款,行礼拿的一个比一个多,等確定好没有遗漏的,几人这才一起往县城进发。
几人面对去县学读书无疑是兴奋的,一边是对新环境的嚮往,一边是对即將考秀才的期望,总之一路上几人都在商量著去了县学该怎么学习,休沐了回不回家。
前边几个大人也在小声的谈论著儿子去县学读书的事情,言语中都是骄傲的神色,要知道县学每年名额有限,而且別的繁华地区都是要有秀才功名才可以入县学的,也就他们这里比较落后,所以標准才降低到了童生也可以入学,总之几人对於孩子能入县学读书都很开心。
“我前几日托县城里的朋友打听县学里面的事情,昨日他告诉我说,县学一个月休沐一次,也就是月底放三天假,束脩一年十二两银子,再加上平日里的笔墨纸砚,估计一年得十五两银子左右。”孟父一边赶著马车,一边和其他几个家长说道。
其他几人还好,方父和二伯闻言脸色有些不好看,但也没有说什么,想必也是做好打算的,方师兄家银子应该是拿的起的,但毕竟还有一个大哥,要是考秀才必须这两年就得考上,不然等方大哥成婚后,资源就不会都朝著他倾斜了。
二伯家要是以前十五两银子肯定拿不出来,但是这几年做寄卖生意,以及前两年也买了牛车做拉客生意,肯定是攒了一些银子的,但是三堂哥想一直读下去也不可能,毕竟野菜山货的寄卖可比不上野味寄卖生意赚钱,所以必须也要在这两年考上才行。
不过考秀才也是一项很值得投资的项目,比如行礼师兄如果考上秀才,以后可以开办私塾,挣的钱会更多,三堂哥考上秀才家里田地的赋税,以及家人的徭役都可以免除,总之辛苦也就苦这两年,要是开结了一个好果,就可以好好分享果实。
县学就在县衙附近不远的一处宅子里,宅子四周绿树成荫,四周都很安静,几人到了县学门口,赶紧下车,门房站著两个小廝,见有学子过来,很热情的迎上前来,其中一位小廝手里拿著一份名单和一支笔笑问:“能报一下你们的名字嘛?”
张贺师兄年纪大,第一个走上前拱手道:“我叫张贺。”
小廝听闻在名单上划了一笔,其他几人见状也赶紧报上名字,待小廝一一核对后,才转身迎著几人进去。